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61.
采用环氧氯丙烷法将惰性载体Sephadex G-25活化,使其与甘氨酸偶联从而得到固定羧基的离子交换吸附剂。对该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性能的研究表明,在pH 9.0时,吸附剂对Ca2+等金属离子有很强的吸附,且对Fe2+、Fe3+、Mn2+的吸附力比对Ca2+和Mg2+的吸附力要强。16g(湿重)吸附剂对金属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Ca2+16.99mg,Mg2+6.86mg,Fe2+10.06mg,Fe3+4.93mg,Mn2+11.51mg。同时,该吸附剂具有稳定性好、能重复使用且制备成本低等特点,在污水处理、金属离子回收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2.
以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Nipponbare’)为实验材料,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同品种水稻的基因组DNA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水稻Xa21基因启动子进行克隆并测序,通过PCR扩增获得的Xa21基因启动子序列长1 982 bp,其中除包含启动子基本元件外,还包含一些与逆境信号相关的元件(GCC-box、A-box、TC-rich repeats、MBS、LTR和W-box等)。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转基因水稻T1代株系不同器官和发育阶段Xa21基因启动子的表达特异性及其在不同逆境和激素处理条件下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在转基因水稻的叶、茎和根部均能检测到GUS活性,但根部GUS活性最高,特别是在根尖的中柱区活性最强;随苗龄增长(3叶期、5叶期和8至9叶期)叶片中GUS活性逐渐增加,8至9叶期GUS活性最高;机械损伤和100μmol.L-1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可使叶片中GUS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而干旱、500μmol.L-1水杨酸(SA)和100μmol.L-1脱落酸(ABA)处理则对叶片中GUS活性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界逆境胁迫对水稻Xa21基因启动子的表达有诱导作用;该启动子的表达受水稻发育阶段的调控并具有一定的器官组织特异性,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介导的抗病反应依赖于茉莉酸(JA)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863.
洱海流域水生态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区边界的确定是生态分区的重要步骤,但目前多数水生态分区的边界确定以定性分析、专家判断为主。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建立了一套两级分区体系。该体系基于GIS技术,用子流域作为分区基本单元,并用相关分析法,定量筛选一、二级分区指标。其中,一级分区指标为高程、坡度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二级分区指标为农田百分比和城镇百分比。通过指标图层的叠加和重分类,合并同质性子流域,从而将洱海流域划分为5个一级区和9个二级区。藻类群落分布的验证结果表明分区合理。本研究将定量分析和子流域边界应用于水生态分区,使分区边界的确定更科学,在实际管理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结果为水生态分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洱海流域水生态管理提供了基本管理单元。  相似文献   
864.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甲基多巴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联合甲基多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24 pro)和心率(HR)水平的变化及围产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2%vs. 80%,P0.05),两组MAP、24 pro和H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MAP和24 pr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低体重儿的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甲基多巴可有效降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压和24 pro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围产结局,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65.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针对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的研究须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3 laboratories, BSL-3 labs)中进行,因此针对该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和抗体逃逸机制、药物研发等研究受到了一定限制。鉴于此,本研究选择ASFV包膜蛋白中与其进入细胞紧密相关的蛋白p12、CD2v、p30、p54和pE248R,构建表达这5种包膜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利用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假病毒包装体系,制备多种ASFV假病毒。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 assay)检测假病毒感染水平;选择1个包膜蛋白为代表,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其在假病毒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芫花素检测其对所建立的ASFV假病毒(p30-pE248R-ASFV-PsV)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VSV包装体系以及p30、pE248R包膜蛋白质粒的组合制备方法所包装出的假病毒具有较优的感染活性,适合用于建立细胞感染模型。ASFV的包膜蛋白pE248R被有效整合到VSV-ΔG rLuc颗粒中,并包装出ASFV假病毒。芫花素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SFV假病毒感染Vero细胞,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为4.05±0.88 μmol/L。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ASFV假病毒的细胞感染模型,筛选获得了1种可感染已报道的一些ASFV敏感细胞的假病毒。该假病毒无复制性,可在生物安全级别较低的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并且带有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有望用于ASFV入侵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及中和活性的初步评价,为研发抗ASFV药物提供了一个安全、方便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866.
<正>欣逢《微生物学通报》(以下简称《通报》)迎来了她的创刊40周年。作为这一专业期刊草创初期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应编辑部之约,我们就记忆所及和资料所据,介绍该期刊的创刊经过,为历史留下些痕迹,不无意义。要谈《通报》,应该先交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这份学术期刊的前身  相似文献   
867.
青枣核果木枝叶经溶剂提取法与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到石油醚部位脂溶性成分A和B,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从提取物A中鉴定了16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角鲨烯(72.51%)、三十三烷(3.08%)、二十四烷(2.06%)。从提取物B中鉴定了16种成分,主要为:角鲨烯(47.82%)、棕榈酸乙酯(11.69%)、硬脂酸乙酯(5.43%)、木焦油酸乙酯(3.17%)、棕榈酸甲酯(3.14%)。本研究首次对青枣核果枝叶石油醚段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表明青枣核果木枝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角鲨烯。  相似文献   
868.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天然阔叶红松林只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残留了一些面积不等的片段.为比较分析阔叶红松林在不同分布区的异同,以广义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为研究对象,依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2年在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辽宁东部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分别建立了3个固定样地,对6个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定位调查.结果表明:6个样地共记录到木本植物69种,隶属于24科42属,其中槭树科为6个样地物种最丰富的科,区系组成均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同时混有亚热带成分;从物种多度、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看,各样地优势种明显;6个样地所有独立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但各样地不同径级个体比例有很大差异,表明6个样地群落处于不同的演替阶段.各样地中重要值位于前3位物种的径级结构可分为倒"J"型、"L"型、单峰型和偏峰型4种类型;各样地主要树种随物种、径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同一物种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69.
870.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复制肥胖与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模型。方法:体质量100±10g的雄性SD大鼠140只,按照体重随机抽取120只用于模型建立,喂食高脂、高能饲料。连续8周后,将体质量大于正常对照组平均体质量+1.96倍标准差的模型大鼠作为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O组),体质量小于正常对照组平均体质量+1.0倍标准差的作为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OR组)。8周内动态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8周末每组随机取8只处死,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变化及肝指数、脂体比,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剩余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结果:NO与NOR组大鼠体重增长差距逐渐增大,至8w末,NO组体重显著高于NOR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脂肪重量和脂体比均显著升高,NO组脂肪重量显著高于NOR组(P0.05,0.01),但脂体比间未见显著差异;NO与NOR组TG、ALT显著升高(P0.05),其中NO组大鼠血清TG、TC显著高于NOR组(P0.05);两组肝重量和肝指数均显著升高,NO组肝重量显著高于NOR组(P0.05,0.01),但肝指数间未见显著差异,两组肝细胞内均弥散大量脂肪空泡。结论:利用高脂饲料成功建立肥胖与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SD大鼠模型,与人类发病特征相似,为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的研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