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马玉心  蔡体久  宋丽萍  喻晓丽 《生态学报》2007,27(11):4596-4602
研究了自然生境下生长的兴安鹿蹄草(Pyrola dahurica (H.Andr.) Kom.)根状茎及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产物在雪盖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雪盖前期(10月1日~12月15日)兴安鹿蹄草根状茎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先增高,尔后下降,翌年春季雪盖后期(3月1日~4月15日)MDA含量明显低于雪盖前期,雪盖前期根状茎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叶片,雪盖后期高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雪盖前期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升高,11月中旬达到最大,尔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先下降尔后升高。雪盖后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雪盖前期,可溶性糖含量随气温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蛋白质与脯氨酸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大幅度升高,而且成明显正相关。根状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在雪盖前期、雪盖后期低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与脯氨酸含量在雪盖前期、雪盖后期高于叶片。兴安鹿蹄草主要通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来适应雪盖前期及雪盖后期低温环境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2.
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层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北星  蔡体久  宋浩  肖瑞晗 《生态学报》2020,40(4):1357-1366
为了进一步探讨土壤凋落物层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用Li-6400对大兴安岭北部3种林型(白桦-落叶松林、樟子松-落叶松林和落叶松纯林)自然状态的土壤呼吸(R_S)、去凋落物后的土壤呼吸(R_D)以及凋落物呼吸(R_L)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凋落物层的去除会使土壤呼吸速率降低,3种林型观测期内平均R_S分别为7.32μmol m~(-2) s~(-1)、8.55μmol m~(-2) s~(-1)和6.66μmol m~(-2) s~(-1),平均R_D分别为6.46μmol m~(-2) s~(-1)、7.98μmol m~(-2) s~(-1)和5.74μmol m~(-2) s~(-1)。但去除凋落物后的土壤总呼吸速率较自然状态下分别升高了13.85%、16.21%和13.73%;凋落物的去除并不影响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规律,3种林型的R_S和R_D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峰值均出现在8月,而R_L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凋落物的去除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整个观测期3种林型内凋落物去除后平均土壤温度升高了0.11—0.16℃,平均含水量白桦-落叶松林和落叶松林增幅为2.92%和3.10%,而樟子松-落叶松林则下降了16.39%;R_S和R_D均与土壤10 cm温度(T_(10))呈显著正相关,凋落物层的去除使温度对呼吸的影响变大,T_(10)可以解释3种林型R_S和R_D季节变化的49.7%—57.0%和56.7%—61.3%,而土壤10 cm湿度(W_(10))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均较小,且存在林型间的差异。可见,地表凋落物层是森林土壤呼吸的重要部分,凋落物层的有无对土壤呼吸和土壤温湿度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凋落物呼吸对于土壤呼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鸡西煤矿矸石山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晓春  蔡体久  谷金锋 《生态学报》2007,27(9):3744-3751
煤矿矸石山的植被恢复是矿区土地复垦的重要内容,也是退化生态系统与恢复生态学上极为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鸡西是我国重要煤产区,煤矸石山占用和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因此,开展鸡西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研究意义十分重大。运用传统的植被样方调查方法获取煤矸石山自然恢复植被的基本状况,同时采用烘干法、电位法、凯氏定氮法、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外加热法等测定矸石山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最后运用TWINSPAN、DCA、CCA、DCCA等植物分类与排序方法分析矸石植被梯度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排矸50a以内的煤矸石山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Ⅰ类,排矸年龄小于10a的煤矸石山;第Ⅱ类,排矸年龄在12~30a的煤矸石山;第Ⅲ类,排矸年龄在30~50a的煤矸石山。DCA排序与TWINSPAN结果一致,随对角线因子变化矸石山排矸年龄增加;CCA和DC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表明煤矸石山植物群落的梯度变化主要受土壤pH值、土壤养分和土壤的物理性质控制。因此,在人工加快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时,应以原始自然恢复植被为首选植物种类,不同煤矸石山阶段采用不同种类,同时辅以土壤的理化性质改良,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人工林群落能量积累,分配,固定和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测定是生产力研究中一项重要因素,这需要测定组成群落主要种类的热值或者是构成群落各成分的热值。能量值的测定比干物质能更好地评价物质在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肃省的民勤绿洲为例,选择土壤水分最为亏缺的7月,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包不同迎风面,以及绿洲和荒漠交错地带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白刺沙包而言,其上层和深层土壤水分是迎风坡大于背风坡,中间层次(40~80 cm)则刚好相反。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上,灌丛沙包与沙丘间低地水分变化有很大的不同,总体而言,丘间地水分含量大于灌丛沙包,但在距离绿洲406 m处,二者均出现一个土壤水分的最低值。在丘间地表层,水分变化是距离绿洲愈近,土壤含水量愈高;而深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和GIS的毛乌素沙地植被盖度定量估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选取毛乌素沙地东北部的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以少量野外定位调查数据与其对应的遥感信息和GIS信息为基础,利用岭估计分析方法,对植被盖度估测模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盖度除受NDVI影响外,还与其他遥感信息紧密相关,岭估计方法明显地改善了最小二乘估计的缺陷,克服了变量间由于存在复共线性关系对求解待定参数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估测精度.建立了以像元为单位的植被盖度估测模型,其模型检验精度达98.7%.此外,还建立了区域性植被盖度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研究区域内任意一点(像元)或任意土地单元植被盖度的查询、更新及自动制图.  相似文献   
17.
公别拉河流域三类湿地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公别拉河流域有代表性的丛苔草湿地、臌囊苔草-细叶沼柳湿地和沼泽皱蒴藓-柴桦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类湿地水中的阴离子以HCO3-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81.91%~85.46%,阳离子以Ca2+为主,占阳离子总量的56.80%~69.32%,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类钙型水.三类湿地水pH为6.2~7.1,矿化度为112.5~461.23 mg·L-1,总硬度为14.31~148.53 mg·L-1.三类湿地水的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国家Ⅰ、Ⅱ类水质标准,但Fe、Mn含量超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区水资源质量.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了三类湿地水的水化学特征变化规律,并对湿地水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的阔叶红松林、云冷杉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于2006年3—10月, 分析了其溪流水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不同月份3种森林群落溪流水的主要阳离子含量均表现为 Ca2+>Na+>K+>Mg2+, 主要阴离子含量均为HCO3->SO42->NO3->Cl-;不同群落类型的主要离子含量影响显著, 3种森林群落溪流水中Na+、Ca2+、Mg2+、Fe2+和Fe3+平均含量为云冷杉林>落叶松人工林>阔叶红松林, 而K+为落叶松人工林>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林; 主要阴离子平均含量均以落叶松人工林溪流水中为最高.  相似文献   
19.
小兴安岭森林采伐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流域径流测定与小流域对比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35年的径流和森林资源变化资料,对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后河川径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森林采伐后营造落叶松人工林,造林初期10年内,河川径流量表现为增加趋势;随着落叶松人工林的不断生长和郁闭成林,采伐流域的径流量逐渐减少,并趋于采伐前水平或低于采伐前水平(与对照流域相比).河川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森林采伐面积及更新造林面积密切相关.森林采伐面积与年径流量呈正相关,森林采伐能增加河川年径流量;更新造林面积与年径流量呈负相关,更新造林能减少年径流量.而森林采伐对洪峰流量和融雪径流量均有显著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始红松林是我国小兴安岭地区的顶级植物群落,理解它的降雨截留过程,对区域生态、水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位研究法,于2010-2011年21场降雨数据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和分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当地的气象和林分资料,利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进行林冠截留模拟.该模型对穿透雨、树干茎流、截留量的模拟值分别为:370.91、16.14、130.07 mm.穿透雨模拟值比实测值低2.28 mm,相对误差1.75%,树干茎流模拟值高于实测值8.12 mm,相对误差50.3%,林冠截留量模拟值比实测值低2.35 mm,相对误差为1.81%.穿透雨和林冠截留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树干茎流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相差较大.综合结果表明:修正的Gash模型对小兴安岭地区原始红松林降雨截留拟合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