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3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甜瓜转化NP-1基因的外部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  周小云  何江  李冠 《生物技术》2004,14(4):9-11
以新疆伽师、皇后两个甜瓜品种的子叶切块与农杆菌共培养,将NP-1基因导入甜瓜。以再生植株的PCR检测阳性和卡那霉素抗性作为转化植株的初步判定。研究了甜瓜转化的外部因子:甜瓜子叶外植体经3d预培养,重悬于MS液体培养基使菌液浓度达OD600为0.6后进行侵染8~12min,再经3d共培养对转化最为有利;在侵染前进行0.2mg/L甘露醇高渗处理可提高转化率6.6%,乙酰丁香酮在甜瓜的转化中并未有显著影响。转化中卡那霉素合适筛选压力为100mg/L,转化后抑菌氨苄青霉素浓度为500mg/L有利于获取转化植株,转化率可达到12%。  相似文献   
22.
席守鸿  明安刚  谭玲  何江  覃林 《广西植物》2024,44(7):1232-1244
营造乡土树种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常见模式。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对乡土树种和桉树人工林的响应特征与机制,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外来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人工林为对象,基于各林分土壤(0~20 cm)真菌18S r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利用FUNGuild数据库,比较分析乡土树种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差异特性及影响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5个研究林分的土壤真菌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但不同乡土树种林分与尾巨桉林的土壤真菌优势目存在差异。(2)尾巨桉林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其群落组成结构也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存在显著差异(P<0.05)。(3)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的腐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高于尾巨桉林,并且火力楠林和米老排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尾巨桉林,尾巨桉林土壤共生营养型以及外生菌根真菌和木材腐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4)pH是导致尾巨桉林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差异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综上认为,在南亚热带地区将尾巨桉林改建成火力楠林或米老排林可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3.
鲫鲤杂交鱼自然繁殖了新一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湘阴县东湖渔场用鲫鱼作母本,鲤鱼作父本杂交而成的鲫鲤杂交鱼,兼有两亲本的优良性状,个体似特大鲫鱼,一般重在1斤以上,大的可达2斤多,生长速度比鲫鱼快一倍多,抗病力强,肉昧还较鲤鱼鲜嫩,深受市场欢迎。但无法自然繁殖新的一代,不能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33例,收集其鼻咽癌组织作为观察组标本,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咽炎患者102例的鼻咽炎组织作为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患者鼻咽组织中PD-L1蛋白和PD-L1 mRNA的表达,并分析观察组患者鼻咽癌组织中PD-L1蛋白和PD-L1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患者鼻咽炎组织中PD-L1蛋白的阳性率为0.00%(0/102),观察组患者鼻咽癌组织中PD-L1蛋白的阳性率为69.37%(231/333),两组PD-L1蛋白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鼻咽炎组织中未见PD-L1 mRNA表达,观察组患者鼻咽癌组织中PD-L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8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鼻咽癌组织中PD-L1蛋白和PD-L1 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吸烟史患者鼻咽癌组织中PD-L1蛋白阳性率和PD-L1 mRNA的表达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吸烟史患者(P0.05)。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PD-L1蛋白和PD-L1 mRNA呈现高表达,且其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史有关。  相似文献   
25.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和湿地面积逐渐萎缩,系统地研究了其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效应.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的全氮含量存在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分异特征;沉积物中全氮养分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r>0.93);沉积物中C/N的平均值介于12.07~19.95之间,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中水生植物,水体富营养化具有显著的内源性.TN和有机质在不同粒级表层沉积物中的粒度效应明显,且TN和有机质在IV粒级的含量分别为I粒级的3.1~7.6倍和2.5~8.0倍.  相似文献   
26.
美国教学型大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笔者深入美国班尼迪克大学课堂学习为基础,结合与微生物学专业教师的交流及合作,并针对学科定位、生源及课程特点,从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以启发及兴趣教学法为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课外科研活动相互协调。该研究为我国微生物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番茄潜叶蛾已成为世界性番茄的重要害虫,对番茄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揭示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结构。[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0个地理种群番茄潜叶蛾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征。[结果]15条引物扩增出137条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96.35%,所有个体显示了各自独特的ISSR图谱。ISSR的标记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个番茄潜叶蛾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大小范围为0.0065~0.1623,遗传一致度范围为0.8502~0.9935。种群变异来源分析表明,25.36%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74.64%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UPGM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理种群的聚类与地理位置无较强的关联性。[结论]番茄潜叶蛾尚处在入侵早期阶段,且具备频繁入侵和多点的特征。防控上要注意加强检疫,阻绝多点入侵来源。  相似文献   
28.
【目的】明确新疆新发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垂直分布、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数,探索田间易观察的危害症状和幼虫密度的关系,为田间取样和调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察布查尔县连续调查3个大棚同一品种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的番茄潜叶蛾的不同种群密度,利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回归分析,计算并分析了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空间分布型、垂直分布和理论抽样数,分析危害叶片数、虫道长度和虫道数与幼虫密度的动态关系。【结果】计算并统计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的均值m、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负二项分布值K、平均拥挤度m~*、聚块指数m~*/m、扩散指数CA和种群聚集均数λ。番茄潜叶蛾卵主要集中在上部,占比43.9%~100%。幼虫主要集中在下部,占比53.3%~100%。番茄潜叶蛾幼虫数与虫道数、虫道长度或为害叶片数的比值随为害加剧呈动态变化。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1.9114+1.2055m (R~2=0.9703)和m~*=0.0536+1.4147m (R~2=0.9014)。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在D=0.1、0. 2和0. 3时,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118. 4/x+78. 9、n=279. 6/x+19.7、n=124.3/x+8.8,卵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404.8/x+159.3、n=101.2/x+39.8、n=45.0/x+17.7,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结论】在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番茄潜叶蛾幼虫为m=0.6头·株~(-1)以上,卵在达到密度最大值前,均呈聚集性分布。番茄潜叶蛾成虫偏好在幼嫩的叶片产卵,随植株被害加剧该偏好略有减弱。当番茄潜叶蛾幼虫的虫口密度为10和30头·株~(-1)时,建议分别取样50和30株;当卵量为10和30粒·株~(-1)时,分别取样50和45株。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明确桃园不同生境中天敌对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卵致死效能的影响。【方法】在自然混栽、清耕混栽、套种单植和清耕单植4种桃园中,定期悬挂梨小卵卡,周年动态监测梨小卵的被寄生率、被捕食率和自然死亡率。【结果】4-9月自然混栽、清耕混栽、套种单植和清耕单植果园梨小卵总死亡率分别为45.4%、25.3%、28.6%、34.6%;其中自然死亡率为12.0%、15.3%、14.7%、16.1%,各生境果园无显著差异(P>0.05);桃果生长期4种果园梨小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8.0%、1.1%、1.5%、2.7%,被捕食率分别为18.6%、4.6%、6.3%、2.4%;自然混栽果园梨小卵被寄生率、被捕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果园。桃果采收期4种果园梨小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5.5%、6.9%、15.4%、26.8%,被捕食率分别为39.2%、10.6%、8.7%、14.1%;自然混栽果园梨小卵被捕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果园。寄生梨小卵的寄生蜂种类为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和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pintoi,所占比例分别为50.8%和49.2%。【...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方法]应用筛选的13条ISSR引物对8个豚草居群和7个三裂叶豚草居群共240个样品进行分子标记。[结果]8个豚草居群128个样品,共扩增出304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68%;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7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788。7个三裂叶豚草居群112个样品,共扩增出266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5.8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5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670。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较近。[结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在居群间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居群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部。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有显著相关性,三裂叶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