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DM8909菌株治疗菌群失调性阴道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自 Doderlein( 1 894)首次报道乳杆菌以来 [1] ,人们普遍认为 ,乳杆菌是阴道优势菌群 ,能抑制内源性及外源性病原菌的过度生长 ,对维持阴道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资料指出 ,非特异性 (细菌性 )阴道炎的发病原因是阴道乳杆菌生物拮抗活性降低或消失 [2 ]。虽然许多研究者用外源性乳杆菌调整肠菌群失调及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具有一定效果 [4 ] ,但乳杆菌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试验以从阴道分离的乳杆菌 DM890 9菌株作为试验菌株进行了乳杆菌治疗菌群失调性阴道病的机制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降低阴道 p H1…  相似文献   
12.
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从阴道中分离的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经实验证明 ,其具有产乳酸和 H2 O2 的能力。为研究本菌株是否具有继续开发的前景 ,我们对其毒性及一般药理学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及菌粉来源 实验采用的菌种是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 ,其实验用菌粉系采用 DM890 9菌株经小罐发酵、离心分离、冷冻干燥、乳糖稀释制成 ,均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提供。1 .2 急性毒性试验1 .2 .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 ,体重 ( 2 0± 2 ) g,雌雄兼用 ,共 5 0只 ,随机分成 5个剂量组 ,每组 1 0只。…  相似文献   
13.
乳杆菌生态制剂对家兔阴道上皮的刺激性实验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7文姝袁杰利孙永海李兵唐立蒋寒青乳杆菌生态制剂是我所研制的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制剂。本文对乳杆菌生态制剂进行了阴道刺激性试验观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双歧杆菌DM9227菌株及乳杆菌DM8121菌株对大鼠肠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将含有红霉素及链霉素的抗生素溶液给20只大鼠灌胃,灌胃量为每种抗生素200mg/kg/日,连续3天。然后将动物分为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菌液灌胃组及PBS灌胃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双歧杆菌的抗癌效应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种。本文观察了在改变栖生环境的情况下,双歧杆菌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发挥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615小鼠在腹腔或皮下接种肝癌H22/F23后,从第1天起每隔3天腹腔或皮下两种途径注射双歧杆菌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在瘤内注射给药时显示显著的抑瘤作用。双歧杆菌激活的腹腔渗出细胞(PEC)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表面积增大,细胞皱褶增多;在功能上则表现为杀瘤活性增强,激活的PEC经Winnassay证明对肿瘤生长的早期或中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毒进一步证实激活的PEC在体外具有直接杀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双歧杆菌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由于该菌为生理性细菌,对宿主无致病性,所以其较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其它非特异性生物反应调节剂如OK432、卡介苗等可能更具优越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严格厌氧的双叉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转化成了需氧的链球菌样的细菌。该菌株在试管内不能,但能在体内实验系统返转为厌氦菌。这个厌氧型的返转菌株,可由雌雄同居的和配对的单染的无菌小鼠取得。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大白鼠的急性、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梗阻未治疗组、新霉素治疗组、甲哨唑治疗组、双歧杆菌治疗组。分别将各制刑直接肠道给药。24h后,对梗阻近端回肠末段的肠杆菌、双歧杆菌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并同时测定各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值。结果表明,新霉素及甲哨唑治疗组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1);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升高(P<0.01),达到未治疗组的水平(P<0.05)。新霉素治疗组肠杆菌明显减少(P<0.01),甲哨唑治疗组肠杆菌明显增加(P<0.01),达到未治疗组的水平(P>0.05)。未治疗组肠杆菌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增加(P<0.01),双歧杆菌无明显减少。双歧杆菌治疗组双歧杆菌明显增加(P<0.01),肠杆菌保持在正常水平(P>0.05),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和各抗生素治疗组(P<0.01)。本实验说明,急性肠梗阻时,肠道内肠杆菌数量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可明显升高;外源性双歧杆菌在肠道内能抑制肠杆菌,降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新霉素及甲哨唑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促使血内毒素过度升高。因此,利用双歧杆菌制剂作为急性肠梗阻治疗申的辅助用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时肠道细菌微生态的变化以及G^-杆菌消长与肠道和血液中内毒素水平的关系,本实验选用SD大鼠,应用无菌Zymosan腹腔注射制备大鼠MODS模型,并对MODS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定量分析,对门静脉和外周静脉血中的内毒以及肠道游离内毒素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发现,MODS状态下肠道细菌微生态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肠杆菌和肠球菌等肠道内需氧菌的数量明显增多,双歧杆菌和乳酸  相似文献   
19.
螺旋体是口腔正常菌群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与牙周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在坏死性龈炎病变部位,可以发现大量的螺旋体,在慢性牙周炎的病损区也可发现菌斑中螺旋体的百分  相似文献   
20.
前言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微生态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边缘科学,是一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这门科学的历史虽可追溯到十七世纪,但真正发展在国际上才是近20年的事,在国内是近10年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