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4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285篇 |
专业分类
10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柠条平茬处理后不同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选择12株30年生的老年柠条作为研究对象,之后随机对6株进行平茬处理,其余6株未破坏的植株为对照,在植物旺盛生长期,对平茬后当年生萌蘖株与未破坏对照株根、茎、叶中17种常见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从氨基酸的角度对柠条萌蘖的再生生长进行认识。结果显示,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对照和平茬萌蘖柠条叶和根中处理间的差异远大于茎间差异;在生长季的座荚期,萌蘖株叶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根中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含量为对照株的1.5倍以上;成熟期,萌蘖株叶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胱氨酸,根中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的含量也达到对照的1.5倍以上。脯氨酸在座荚期对照株叶和茎中含量显著高于萌蘖株,成熟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含量受降雨和叶含水量影响显著,在植株体内起着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若不计脯氨酸含量,萌蘖株的根和叶中其余16种游离态氨基酸含量之和分别是对照株的2.0和2.7倍之多。由此可见,生长季叶和根中较高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萌蘖柠条快速合成其地上组织和实现生物量积累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是平茬后柠条萌蘖株迅速再生生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2.
用基因工程重组的HBcAg免疫,得到五株分泌抗HBC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特异性结合效价1:200000以上,抗体活性在56℃8小时及pH2.8~9.6稳定。用此单抗制备的ELISA抗HBc检测试剂盒,其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达到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标准。 相似文献
793.
【背景】纹枯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对其病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还较少。【目的】鉴定更多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基因,为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RACE方法获得RsPG5基因全长,并使用ExPASy等在线软件对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测定其编码产物的致病功能。【结果】RsPG5具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编码区全长1 263 bp,可编码420个氨基酸。编码产物为糖苷水解酶GH28家族成员,具有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特有的保守序列NTD、DD、GHG和RF(I)K,并且有一个含1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和随机卷曲螺旋构成,并且可形成4个二硫键;三级结构为由α-螺旋、β-折叠和随机卷曲螺旋按右手螺旋规则形成的具有裂隙区的特定空间结构,裂隙区可能负责着其酶活功能。生物学性质预测表明,RsPG5为稳定、易溶于水的外泌性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壁、液泡和线粒体。RsPG5具有明显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可分解果胶,破坏水稻叶鞘细胞;针刺接种分蘖末期水稻叶鞘,72 h后可形成明显的褐色坏死斑;将纹枯病菌接种至水稻叶鞘,在病菌致病过程中RsPG5可上调表达。【结论】RsPG5是一个典型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蛋白,为水稻纹枯病菌的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794.
795.
为了了解普通耕地土壤(Nor-1)和受砷及硫酸盐污染土壤(Sul-1)中的细菌组成和多样性差异,对2个不同土壤样品直接提取总DNA,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并建立文库,对文库克隆进行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酶切分析(ARDRA)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从Nor-1土壤样品中测序获得23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序列系统发育关系表明,共包含Acidobacteria(12.3%,8/65)、Actinobacteria(3.1%,2/65)、Firmicutes(21.5%,14/65)、Nitrospira(3.1%,2/65)和Proteobacteria(60%,39/65)等5个不同细菌门。而从Sul-1土壤样品中测序获得19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序列系统发育关系表明,共包含Firmicutes(29.5%,13/44)和Proteobacteria(70.5%,31/44)等2个不同细菌门。结果表明,受高浓度的砷和硫酸盐的影响,Sul-1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相较于普通耕地土壤(Nor-1)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多样性明显下降,但有大量具有较强的污染物降解能力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相关序列在Sul-1土壤细菌群落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796.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 CrtI)催化八氢番茄红素经过4次脱氢合成番茄红素,或者经过3次脱氢合成链孢红素,在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甲基营养菌Methylobacterium sp MB200为原始菌株,首先采用转座子突变技术构建部分突变体库共11552株,筛选得到33株颜色发生变化的目的突变体,随后利用分子克隆技术从目的突变体中获得crtI基因的完整ORF,长为1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与来自M.populi BJ001、M.chloromethanicum CM4和M.extorquens AM1的crtI一致性均为93%.将crtI与载体pCM80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CM80-crtI,导入原始菌株中得到重组菌MB200/pCM80-crtI.测定原始菌株与重组菌株的CrtI酶活,结果发现,重组菌株CrtI的酶活与原始菌株相比约提高了40%.实验结果为完善甲基营养菌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97.
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 调查了珠江口水域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4种, 多毛类和软体动物是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以春季最高, 分别为759ind/m2和5.03g/m2,秋季则最低,分别为274ind/m2和2.34/g/m2.食底泥者是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最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差异均不显著。典型对应分析表明:夏季锌、铜、铅、磷酸盐和透明度等5个因子与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关性显著;秋季为铵氮;冬季和春季则分别为透明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798.
建立人类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成纤维细胞系及滋养层细胞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流产绒毛或者中期妊娠羊水中分离细胞体外培养, 建立人类异常染色体核型成纤维细胞系及滋养层细胞系.中期妊娠羊水染色体诊断或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诊断过程中, 行G显带细胞核型分型, 对于发现异常核型的细胞, 进行分离、培养、传代、冻存、复苏及鉴定, 建立细胞系, 用PowerPlex 16系统行DNA-STR基因型检测.建立1株来自羊水的21三体成纤维细胞系, 以及7株来自绒毛的滋养层细胞系, 核型分别为47, XX 21; 69, XXX; 69, XXY; 47, XY 12; 47, XX 5; 48, XY 21, 22; 47, XY 18.所有细胞系体外传代均超过10代, 冷冻复苏率大于50%, 核型维持稳定, DNA-STR基因检测能对人细胞系进行个体识别.人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成纤维细胞系和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系的建立,可以为探讨异常染色体产生机制及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99.
800.
不同倍性罗汉果果实的生长与甙类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倍性罗汉果果实的生长动态、甙类含量动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倍体与二倍体果实的生长和甙类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果实的生长动态均可分为3个时期:迅速生长期(1~20 d)、缓慢生长期(20~30 d)、停止生长期(30~90 d),80 d时果实的形态达到最大值,4x>2x>3x,多倍体表现出巨大性。而甙类含量的动态随日龄的增长均表现为:苦味的甙ⅡE转化为甙Ⅲ,两者依次出现和消失;最终都转化为高甜度的甙Ⅴ,即成熟罗汉果以甙Ⅴ为主;80 d时甙Ⅴ的含量达到最大,4x>3x>2x:多倍体的甜甙含量显著提高,特别是三倍体还具有无籽的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