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580篇
  22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5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用液质联用色谱法(LC-MS)分析石菖蒲去挥发油水提液的成分.方法:在Meth:H2O(5:95),pH10(氨水调),流速400μ L/min,柱温室温(24℃)的条件下进行全扫描,根据文献选择一些已知化合物做选择离子监测(SIM),并对从选择离子监测结果中选出数个信号相对较强的可能化合物作二级质谱全扫描.结果:LC-MS共监测到9个已知化合物:4,5,8-trimethoxy-xan-thone-2-o-β-D-gluco-pyranosy(1→2)-o-β-D-gdactopyranoside(Ⅰ)、3β,22a,24,29-tetrahydroxyole-12-en-3-o-{-β-D-arabinosy-(1→3)}-β-D-arabinopyranoside(Ⅱ)、Luteolin-6,8-C-diglucoside(Ⅲ)、1β,2α,3β,19α-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8-o-{-β-glu-copyranosil(1→2)}-β-glactopyranoside(Ⅳ)、菖蒲碱乙(Ⅴ)、高良姜素(Ⅵ)、细辛醛(Ⅶ)、1,2-dimethoxy-4-(E-3'-methyloxiranyl)benzene(Ⅷ)、菖蒲碱甲(Ⅸ).结论:石菖蒲去油水提液9个成分中,可能包含有治疗癫痫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短帚霉的形态学特征,产孢方式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为临床快速、准确鉴定这类真菌奠定一定基础。方法受试菌株常温复苏24h后,转种于沙堡弱培养基上,27℃和37℃温箱培养4周,每天光镜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在培养10d时,挑取菌落常规制片后行扫描电镜观察。并且对其rDN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7℃培养3—4d后,菌落开始生长,初为白色膜样菌落,生长迅速,1周时形成直径达2cm的白色毡样菌落,以后菌落逐渐成灰褐色粉末状,边缘淡黄色,背面黄褐色。37℃培养2—3d后菌落开始生长呈灰褐色粉末状。光镜下可见丰富的分枝、分隔菌丝,透明、细长,分生孢子由环孢子梗产生一串,球形或柠檬形,壁厚、表面光滑或粗糙有刺,常成链状排列,自动卷曲或成团,有帚状枝。扫描电镜可见环痕梗外壁破裂,梗与孢子间产生横隔,遗留一圈环痕。向基性的连续产孢,孢子球形,菌丝或孢子表面有饰纹。rDNA序列分析证实此菌为短帚霉。结论根据培养形态,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表现以及DNA序列分析可以对短帚霉进行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73.
新水缸潜水实验(novel tank diving test)是专门针对模式动物斑马鱼或其他小型鱼类的焦虑行为研究设计的评价范式,是介于活体和细胞测定之间的药物筛选模型。该模型从小鼠迷宫实验模型发展而来,在行为测试的便捷性上具有一定优势。斑马鱼与人类具有较高的基因同源性,药物介导的斑马鱼焦虑和攻击行为与其内分泌系统中下丘脑-垂体-肾间腺(HPI)轴密切相关,类似于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作用。因此该模式对人类焦虑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新水缸潜水实验是一种高效、可靠的高通量行为筛选模型,主要应用于动物社会性、成瘾性、睡眠、学习与记忆等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过去15年间,新水缸潜水模型从形成雏形到不断完善,最后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从模型起源、测定参数、用途、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进行综述,并与明/暗水缸实验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扩宽斑马鱼焦虑及应激行为评价实验的研究范畴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4.
首次以棘托竹荪菌盖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菌盖蛋白最佳提取工艺;用SDS-PAGE测定所提取蛋白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和pH是影响竹荪菌盖蛋白提取的主要因数,最佳提取条件为pH8.0,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55℃,提取率达64.07%,提取的竹荪菌盖主要蛋白分子量为16 kDa和38 kDa。棘托竹荪菌盖作为蛋白提取原料是可行的,以其为原料开发蛋白相关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5.
目的:肾癌是泌尿系常见肿瘤,需长期随访,传统统计及随访方式已逐渐不能适应现代临床及科研需求,我们尝试建立基于网络的肾癌随访系统,满足临床实际工作和科研需求。方法:以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7软件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分为资料录入模块、检索分析模块、网络随访模块,选取我院2008.5至2012.12收治的132例肾癌患者,将资料录入已建成的数据库,利用网络随访辅助传统随访方式进行随访。结果:构建的肾癌随访数据库,能够实现授权账户登录,检索、分析、肿瘤自动评级等功能,可根据不同检索条件筛选出适合病历,在传统随访方式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网络随访方式可提高随访效率及随访率,并能获得更详实的随访资料。结论:基于网络的肾癌随访系统操作简便,能够实现无纸化管理,数据详实,检索便捷,为科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随访率及随访效率,降低失访率和患者就医成本。  相似文献   
76.
问题解答     
问内环境指的是血浆、组织液、淋巴。但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一些教科书上写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示: 以上三种表示法,到底哪种正确? (湖南省邵阳县九中黎辉) 答第二种表示法是正确的。第一种和第三种用箭头表示血管内的血浆可直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毛细血管中的血浆只能透过血管壁,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而组织液的90%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只有10%透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毛细血管中的血浆不能直接透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相似文献   
77.
中国棕榈藤资源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对中国棕榈藤植物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类型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分布有较丰富的棕榈藤植物资源,共计3属40种(含变种),在云南、海南、广西等12个省区均有分布,其生长习性以攀援型为主。(2)中国棕榈藤植物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水平地域性分布明显,形成了西南(云南西双版纳)和东南(海南省)两大分布中心,而其他区域分布的种类相对较少;海拔1000m以下地区分布的种类较多,有一定数量的广布种。(3)中国棕榈藤植物可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的种类为主,特有种也占有一定比例;种类的分布与中南半岛、南亚棕榈藤植物区系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8.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农垦58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农垦58S(Oryzasativasp.japonica)/大黑矮生标记基因系FL2组合组建可育集团和不育集团,并以亲本为对照进行了RFLP、RAPD和双引物RAPD分析,结果第12染色体上的一个单拷贝标记G2140与光敏核不育基因连锁遗传,二者间的遗传图距为14.1cM(centimorgan)。在筛选过的1040个随机单引物和190个双引物中,仅引物OPAU10扩增出与光敏核不育基因连锁的1.5kbDNA片段,回收、克隆该DNA片段并制备探针,将其转换成共显性的RFLP标记并命名为OPAU101500。分离群体连锁分析表明该标记与标记G2140紧密连锁,将农垦58S的一对光敏核不育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79.
昆虫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s, Vg)是一种多功能的生殖发育关键调控蛋白,在不同昆虫体内的结构、合成调控及功能不尽相同。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运用分子手段调控Vg的合成,可减少卵黄发生,降低昆虫的繁殖力,成为有效防治害虫的优势方法之一。因此,Vg及其合成调控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半翅目害虫是农林业的重点防治对象之一,除直接刺吸为害寄主外,其常传播植物病原体,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半翅目昆虫Vg除在生殖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外,还与病原菌的传播、寄主免疫等密切相关,可成为分子水平防治半翅目害虫及其继发病害的优势靶标。因此,本文总结了半翅目昆虫Vg的合成方式、合成场所,指明了其结构上蛋白亚基数目的差异,概述了其与昆虫免疫反应、植物防御、病毒传播等有关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合成的保幼激素(包括保幼激素受体Methoprene-tolerant和转录因子Krüppel homolog 1等关键调控因子等)、蜕皮激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等主要的内分泌激素调控通路,以及以营养信号调控为主的非激素调控通路,为探索半翅目害虫的分子防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采用纳滤和吸附树脂法从催化液中分离谷胱甘肽(GSH)。首先,考察两种不同分子截留量的纳滤膜分离和浓缩催化液中GSH的性能,其中DK1812(150~300)对GSH的截留率可达到97%以上,甘氨酸去除率达到90%以上;然后,从4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吸附容量大(40 mg/g)、选择性高(GSH与3种氨基酸之间的分离因子>2.0)的树脂HD-08,该树脂具有独特的微孔、中孔结构,其微孔结构有利于增强GSH的吸附容量,而中孔结构有利于其再生;最后,采用动态柱吸附-脱附的方法分离催化液中的谷胱甘肽,乙醇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液中GSH的HPLC纯度>98%、收率>95%、质量浓度>4.5 g/L。结果表明,采用膜分离和吸附法分离催化液中GSH,简单快捷,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