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21.
科学合理地开展医疗卫生统计工作,能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从手工环境发展到数字化医院网络环境的过程中,为临床工作、医疗质量、医院管理提供了帮助,但也存在着统计方式落后、统计功能不全、缺少外部支持等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医院管理模式中将不断凸显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2.
为获得聚-β-羟基丁酸(PHB)提取的最佳工艺,以氯仿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PHB提取量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SM)对提取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在氯仿浓度69.7%,提取温度59.7℃,提取时间3.0 h的条件下,PHB提取量达到最大值4.430 g/L。  相似文献   
923.
目的:测定务川黑牛mtDNA D-loop区全序列,以了解其遗传背景。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测定务川黑牛mtD-NA D-loop区全序列。结果:32个个体D-loop区的全序列中,四种碱基A、T、C和G含量分别为:33.1%、28.4%、25.0%和13.5%,A+T平均含量61.5%。经过序列比对,共检测到57个变异位点,占所测mtDNA序列总长的6.26%,其中转换54个,颠换3个;产生17种单倍型,其中6种是普通牛单倍型,11种是瘤牛单倍型;平均核苷酸差异为22.623,单倍型多样度0.901±0.039,核苷酸多样度0.0249±0.00147。结论:务川黑牛这一品种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据此构建的NJ进化树显示务川黑牛含有普通牛和瘤牛的血统。  相似文献   
92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眼源性蜡样芽胞杆菌PCR检测方法,为蜡样芽胞杆菌性眼内炎患者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编码蜡样芽胞杆菌细胞毒素的cytK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检测眼源性蜡样芽胞杆菌PCR;PCR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基因序列与GenBank比对验证扩增产物;将计数过的5株蜡样芽胞杆菌菌悬液,梯度稀释后分别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确定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别用眼部常见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以及枯草芽胞杆菌DNA进行特异性试验;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到人工污染致病蜡样芽胞杆菌的房水标本中,并分析其灵敏度。结果5株分离自眼内炎患者标本中的蜡样芽胞杆菌均扩增出360bp左右的DNA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比对一致;该法检测在5h内完成,方法灵敏度达7.5~15.0CFU/mL;其他菌株检测未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对模拟感染房水标本的PCR鉴定结果与分离培养对比,二者符合率为100%,模拟标本的检测灵敏度与纯菌结果一致。结论cytK基因为靶基因的PCR用于眼源性蜡样芽胞杆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为眼内炎患者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5.
电穿孔法转化完整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志山  蒋承俊 《生物技术》1995,5(4):9-12,26
本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材料,探讨了电穿孔转化完整酵母的几个条件。其中电场强度及脉冲时间是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在2kv/cm,9ms时获得10^4转化子/ugDNA的转化率。转化率还与所采用的菌株与质粒等条件有关。此技术简便迅速。  相似文献   
926.
目的:构建并筛选靶向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ue 2,EZH2)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RNA,shRNA)的质粒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EZH2基因的带有小发夹结构的DNA片段并克隆至质粒pGPU6/GFP/Neo中,经酶切和测序分析后转染入胶质瘤U251细胞,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ing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观察其对EZH2基因表达的沉默效果。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成功转染入胶质瘤U251细胞,转染效率大约为70%。其中,以靶向hEZH2-715序列的质粒抑制效果最好,其对U251细胞EZH2 mRNA和protein抑制率分别为55%和89%。结论:成功构建了能高效抑制EZH2基因表达shRNA的重组质粒,为下一步探索EZH2在胶质瘤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а-L岩藻糖苷酶(AFU)、β2-微球蛋白(β2-MG)、糖类抗原-199(CA199)的含量及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名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比值法和化学发光法、生化法检测其血清AFP、AFU、β2-MG、CA199的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均显着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其阳性率达(85.7%)明显高于AFP(53.6%)、AFU(55.4%)、β2-MG(48.2%)和CA199(42.9%)单项检测组(P均〈0.05);且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单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特异性显著低于AFU、β2-MG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8.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 CrtI)催化八氢番茄红素经过4次脱氢合成番茄红素,或者经过3次脱氢合成链孢红素,在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甲基营养菌Methylobacterium sp MB200为原始菌株,首先采用转座子突变技术构建部分突变体库共11552株,筛选得到33株颜色发生变化的目的突变体,随后利用分子克隆技术从目的突变体中获得crtI基因的完整ORF,长为1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与来自M.populi BJ001、M.chloromethanicum CM4和M.extorquens AM1的crtI一致性均为93%.将crtI与载体pCM80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CM80-crtI,导入原始菌株中得到重组菌MB200/pCM80-crtI.测定原始菌株与重组菌株的CrtI酶活,结果发现,重组菌株CrtI的酶活与原始菌株相比约提高了40%.实验结果为完善甲基营养菌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29.
应用分子印迹技术,以邻苯二胺和对苯二酚为功能单体,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为模板分子,在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聚合形成了分子印迹膜.该分子膜对cTnI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在0.01~2.00 μg/mL的范围内,cTnI的浓度与氧化峰电流的变化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 ng/mL,响应时间为15 min.该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特异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30.
目的:研究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人胚胎干细胞(hESC)基因的表达异同.方法: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检测两株正常核型(46,XX)及一株平衡易位13三体核型和一株三倍体核型hESC在体外自体分化不同时期X连锁基因PGK1、抑癌基因RBBP7及癌症基因GPC4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分化后不同时期、不同核型对父系印迹基因H19、IGF2R,母系印迹基因SNRPN及多能性调控基因OCT4、NANOG的影响.结果:随着分化时间的增加:①正常和异常核型hESC的PGK1均上调表达;②异常核型hESC抑癌基因RBBP7及癌症基因GPC4相对正常核型hESC呈现明显上调表达;③正常和异常核型hESC中印迹基因表达基本一致:H19、IGF2R上调而SNRPN表达变化不明显或下调;④多能性调控基因OCT4、NANOG在正常核型hESC中较在异常核型hESC中表达明显下降.结论:X连锁基因PGK1、印迹基因在hESC的发育过程中能维持正常调节而不受核型的影响.异常核型hESC抑癌基因、癌症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上调表明此种细胞具有更危险的发育前景,同时多能性基因在分化后仍能检出表明此种细胞分化能力较正常细胞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