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1.
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变化对花生田棉铃虫种群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花生田主要害虫之一。转基因抗虫棉全面推广后,棉铃虫种群(包括棉田、花生田、玉米田)得到有效控制。近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花生田棉铃虫种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方法】本文通过调查山东省花生主产区(非棉区)龙口、招远、莱阳、文登四个县级市花生田棉铃虫成虫、卵量、幼虫量等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棉铃虫发生面积及种群数量15年(2000—2014年)的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花生棉铃虫发生面积受棉花种植面积影响较大,二者呈显著负相关性;花生田棉铃虫累计诱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棉花种植面积相关性不显著;棉铃虫卵量、虫量与抗虫棉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所以,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减少是导致花生田棉铃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因素。另外,近年玉米田棉铃虫发生面积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抗虫棉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所以,随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的下降,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棉铃虫种群可能会出现大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92.
本文综述了从海鞘中发现的约80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包括其结构、活性、来源等。对其中较重要者的作用机理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3.
94.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对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赤霉素、奈乙酸、矮壮素、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的诱导效果不同,注射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95.
96.
应用阴茎骨鉴定雄性褐家鼠年龄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6年10-11月,作者在长春市研究了城市褐家鼠的种群生态。获得标本 1,214号(531,683),解剖、测量、记录了雄性睾丸重量、长度和宽度,制取了雄性阴茎骨。对其种群阴茎骨长度作了分析,并依据阴茎骨长度作褐家鼠的频数分配,对照体长、体重、睾丸及头骨等特征,划分5个年龄组。分析结果表明,应用雄性褐家鼠阴茎骨划分年龄组,其组间差异显著,组间交叉不大,相对准确,能比较接近实际年龄,故用阴茎骨长度作为划分褐家鼠种群年龄组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
“辽宁省1:50万植被图和植被区划”科研成果于1985年1月15日通过鉴定。鉴定会由辽宁省科委组织、邀请了周以良等40余位专家参加。专家们听取了课题负责人的技术说明,审查了全部野外调查资料、计算数据和研究报告后,一致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达到了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98.
辽宁东部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宁东部位于铁岭一营口一线以东地区。北部为山地,属于长白植物区系区。南部为辽东半岛丘陵,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区,并具有一些耐寒性的亚热带植物。红松(Pinus koraiensis)、沙松(Abies holophylla)—阔叶混交林和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densiflora)、落叶阔叶林是辽宁东部的地带性植被。但是,目前次生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和各类灌丛分布很广。以开原一南杂木一青城子一青椅山线为界把辽东分为两个植被地带:1)北部为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地带;2)南部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内,熊岳一青椅山线的东南部为亦松栎林亚地带,西北部为油松栎林亚地带。  相似文献   
99.
麻竹不同造林方式对当年新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4~1996年在福建南靖县进行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Munro)扦插苗造林和移栽母竹造林试验,扦插苗造林发笋数比移栽母竹造林发笋数多025个/丛,新竹直径大121cm。扦插苗造林后,当年萌动新竹越多,新竹直径呈增大的趋势,随着新竹萌发的先后顺序,扦插苗造林的新竹平均直径也有相应增大的趋势。移栽母竹造林当年,新竹的大小受新竹数和母竹直径的影响显著,新竹直径与母竹直径呈正相关,新竹越多,新竹直径呈减小的趋势,其新竹平均直径随萌发先后也呈依次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刘青青  董志军 《生物多样性》2018,26(11):1204-11973
钩手水母(Gonionemus vertens)为大西洋和太平洋广布种, 是我国习见的有毒水母种类之一。本文对采自黄渤海海域4个地理群体的104个钩手水母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 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182个钩手水母同源序列进行序列变异分析。在286个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出52个多态位点, 定义了14种单倍型。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43 ± 0.012和1.046% ± 0.097%, 与其他几种大型水母相比, 钩手水母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AMOVA结果显示, 60.17%的分子变异源于群组间, 13.37%的分子变异源于群体内, 26.46%的分子变异源于组内群体间, 群组间、群体内和组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极显著。Fst值统计检验表明, 中国厦门群体与乐亭、东营、烟台、大连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大连与东营、烟台群体间也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系统分析结果显示, 钩手水母群体间存在2个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不同的钩手水母地理群体间具有复杂的遗传模式, 钩手水母复杂的生活史、扩散能力、地理隔离和海流分布可能是影响钩手水母遗传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