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61.
以PCR扩增克隆survivin启动子为例,根据GenBank报道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克隆survivin启动子。通过软件在线分析扩增的survivin启动子酶切位点,将扩增与预期的片段大小一致的DNA片段进行酶切,再进行测序。结果表明,采取酶切鉴定PCR产物的方法,可以初步对PCR产物是否正确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262.
通过对小白鼠采取断头、脱颈椎、打扑不同的处死方法,研究心、肝、骨骼肌不同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大小.结果发现,3种不同的处死方法中,心、肝、骨骼肌SDH的活性大小依次为心>肝>肌;在三者的混合组织中SDH的活性大小依次为打扑>断头>脱颈椎处死法.因而得出结论,不同的处死方法对心、肝、骨骼肌组织中SDH的活性大小没有明显影响;在混合组织中以打扑处死法SDH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63.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非目的基因片段的生物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生物安全(biosafety)是指与以人类和环境为对象的生物学研究所产生的效应相关的安全性[1],或对生物危害的检测、评价、监测、防范和治理的科学技术体系 ① 。遗传修饰生物体(GMO),特别是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是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转基因植物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的考虑要点主要包括对人体的毒性、过敏原性、营养成分的改变与抗营养因子以及抗生素抗性等。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即生态学风险的考虑要点包括转基因植物导致杂草问题,产生新病毒或加重病害,对非目标生物的影…  相似文献   
264.
玻碳电极在活化后,在pH=5.6的柠檬酸-磷酸二氢钠缓冲体系中,在-0.8—0.1V范围内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可观察到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扫速成正比。实验表明,VB2在玻碳电极表面有弱吸附现象,VB2浓度与峰电流在1.0×10^-5~2.0×10^-4moL/L之间线性关系较好,最低检测隈为5.0×10^-7mol/L。  相似文献   
265.
从烟草(Mcotiana tabacum L.)中克隆了3个病原物诱导性启动子PPP1、PPP2和PPP3,它们都含受细菌诱导的反应元件PPP1和PPP2,另外含有受生物激发子及水杨酸(SA)诱导的元件;PPP1内部还含串联重复的两段111bp的序列,而在PPP2中,这个重复序列中的一个111 bp的片段被定点删除。分别构建了含这三个启动子及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的转化单元,用它们分别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证明,几个启动子和所带的gus基因(uidA)已经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用青枯病菌接种转基因第二代植株,组织染色表明三个PPP启动子在拟南芥中都可以受青枯病菌诱导,说明克隆的PPP启动子是有活性的。随后分别用SA、来自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蛋白质激发子halpinXoo以及hatpinXoo的3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片段DEG(促进生长)、DIR(诱导抗虫)、DPR(诱导抗病)喷雾处理转基因植株,通过GUS的荧光定量分析,检测了启动子的活性。结果显示,青枯病菌诱导的PPP1、PPP2和PPP3活性分别为35S启动子活性的53、39和25倍。PPP1和PPP2可以受SA、harpinXoo、DEG、DIR和DPR的诱导,而PPP3则不能。这些结果说明了有关元件的可能作用。另外,PPP1的活性比PPP2高3倍,表明111bp的重复序列可以影响启动子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266.
农田作物层温度初步研究—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振国 《生态学报》1984,4(2):141-148
观测表明,充分供水的麦田作物层温度在一昼夜的大部分时间内,低于作物层顶以上1.5米处气温。8—10点叶温有时比气温稍高。叶温与气温差最大值出现在日落后至露出现前一段时间内,晴日无风天气大约出现在日落后一小时。白昼,夏玉米作物层温度高于气温,冬小麦作物层温度低于气温。夜间,小麦和玉米叶温都比气温低。土壤水分不足,蒸腾速率减小,叶温升高,叶温与气温差增大。叶温的变化反映了作物自身的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267.
【目的】阐明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SCSGAF 0076与细菌Bacillus sp.MNMCCE 001在平板上共培养时产生的主要抗菌物质和红色素的化学结构。【方法】在固体淀粉培养基上分别进行Aspergillus sp.SCSGAF 0076纯培养、以及SCSGAF 0076和Bacillus sp.MNMCCE 001共培养,培养3 d后分别对纯培养和共培养的培养基进行萃取浓缩得到浸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纯培养和共培养所得浸膏的化学分成的差异,并采用抗菌活性追踪法,结合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共培养浸膏中分离纯化抗菌物质和红色素,运用波谱解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共培养与纯培养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没明显差异,但抗菌物质和红色素的含量差别明显。从这两株菌共培养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包括抗菌物质青霉酸(1)、青霉酸类似物5(6)-dihydropenicillic acid(2)和9-chloro-8-hydroxy-8,9-deoxyasperlactone(3)、以及红色素viopurpurin(4)。【结论】初步阐明了Aspergillus sp.SCSGAF 0076与Bacillus sp.MNMCCE 001共培养时由Aspergillus sp.SCSGAF 0076产生的主要抗菌活性化合物是青霉酸,伴随明显增多的主要红色素是viopurpurin,二者产率均比Aspergillus sp.SCSGAF 0076纯培养时高。  相似文献   
268.
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酶法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β-甘露聚糖酶产品水解魔芋胶制备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工艺条件。在加样顺序、pH、酶添加量、时间、温度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胶浓度10g/L,酶添加量为100U/g,pH5.5,45℃条件下,酶解时间1.5h。再利用酵母发酵去除可发酵性糖的方法,以获得最终产物为100%的魔芋葡甘露低聚糖。  相似文献   
269.
目的:探讨重症及恶性肿瘤病人病情恶化时其情绪是否传染于直接相关人群并由此波及周围人群。方法:对50例住院患者和家属分别同时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根据评分标准将患者和家属分别分成焦虑组和无焦虑组,并观察各焦虑组有无不良情绪发泄的发生以及不良情绪发泄的发生率。采用统计学软件16.0数据包分析比较患者和家属焦虑发生率有无差异以及患者和家属在焦虑状态下其不良情绪发泄率有无差异。结果:25例患者发生焦虑18例(72%),其中不良情绪发泄的有16例,占焦虑患者88.89%;25例家属发生焦虑16例(64%);其中不良情绪发泄的有13例,占焦虑家属81.25%。患者与家属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患者与焦虑家属不良情绪发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或病情恶化的肿瘤患者由焦虑产生的不良情绪常通过发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苦闷和压力,造成焦虑和不良情绪具有传染性,影响到其家属并由此波及周围相关人群,而被传染人群采用同样的方式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形成一个不良情绪传染的链式过程即不良情绪发泄的踢猫效应。随着传递链的延长有可能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和/或蝴蝶效应的发生,引发较重社区人群...  相似文献   
270.
基于MODIS的中国陆地植被生长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何勇  董文杰  郭晓寅  丹利 《生态学报》2007,27(12):5086-5092
基于MODIS2000~2005(缺2004年)5a每8d的GPP资料,分析了中国陆地植被生长特征,讨论了我国气候因子(温度、降水以及辐射)对同期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陆地植被的年均GPP分布范围在0~3252.6gC.m-.2a-1之间,5a平均值为491.1gC.m-.2a-1;年均GPP最大的地方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海南、台湾以及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最小值主要出现在青藏高原、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等高寒、干旱地区。温度是影响同期我国陆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其次为降水,辐射对我国陆地植被的影响比较小,主要影响区域在华南地区。陆地植被GPP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系数在我国表现为自北向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与对应气候因子的分布呈反向关系;而GPP与云量的相关系数则自北向南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