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董莉娜  刘演 《广西植物》2019,39(1):16-39
秋海棠属(Begonia L.)隶属于葫芦目(Cucurbitales)秋海棠科(Begoniaceae),有1 800余种,是世界第六大属,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亦可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我国有秋海棠属植物近30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和广西等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云南有秋海棠属植物100余种。近年来,随着广西地区秋海棠属植物野外调查的不断深入,陆续发现并发表了大量秋海棠属新类群,使得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数目已超出1991年《广西植物志》(第一卷)收录的19种,因此亟需对发表于不同期刊中的类群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汇总。鉴于此,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考证标本信息,整理并汇总了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共84种,包括2个变种、11个亚种和46个特有种,新增的65种为《广西植物志》(第一卷)中未收录的类群,并补充了这些类群的特征集要、凭证标本信息和属下分组概况,为今后开展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修订以及系统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2.
白细胞介素27(IL-27)是IL-12家族中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IL-27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我们就IL-27对各类免疫T细胞的不同影响做简单综述,为今后IL-27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3.
与棱果沙棘性别相关的RAPD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APD技术筛选与棱果沙棘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对棱果沙棘雌雄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混合分组分析(BSA),在194条随机引物中有50条引物能够在雌雄DNA反应池间形成多态性条带,应用这50条引物分别对棱果沙棘雌雄个体(雌雄个体各选取5个)进行RAPD分析,其中引物S10扩增得到1个约为1030 bp的与雌性相关的RAPD标记。该标记的获得进一步表明棱果沙棘雌雄株间存在基因水平的差异,为棱果沙棘的性别研究提供分子依据。进一步利用该雌性特异位点设计出更加稳定的SCAR标记,可望用于棱果沙棘的早期性别的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84.
卫矛不同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溶剂法及大孔树脂法提取卫矛中降血糖及抗心肌缺血有效部位的总黄酮,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试验考察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卫矛中降血糖和抗心肌缺血有效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055%±0.068%和38.80%±0.066%,两种部位均显示出抗氧化活性。卫矛降血糖和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5.
多巴胺(Dopamine)(C6H3(OH)2-CH2-CH2-NH2)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通过其相应的膜受体而发挥情绪、饮食、运动、认知及外周血等的调节作用。多巴胺受体属于膜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目前发现的多巴胺受体有五种,其中D2受体基因主要分布于脑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巴胺D2受体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对肿瘤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D2受体激动剂已经成为大多数泌乳素瘤的首选治疗药物。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多巴胺受体在肿瘤的预后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6.
目的:观察围术期输注右美托咪啶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tr组)不输注右美托咪啶;右美托咪啶组的患者入室后给予面罩吸氧并且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剂量为1μg/kg,10 min输注完毕后开始麻醉诱导,大剂量组(LD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7μg/kg/h;小剂量组(MD组)泵注方法同LD组,术中持续泵注剂量为0.1μg/kg/h。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离开恢复室时(V1)、术后6 h(V2)、12 h(V3)、和24 h(V4)四个时间点的术后镇痛评分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包括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与其余两组比较,大剂量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术后镇痛评分低于小剂量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者V1时疼痛评分较空白组减少(P0.05),其余时间点术后疼痛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其余两组增加(P0.05),排气、排便时间与其余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大剂量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啶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疼痛,且不会抑制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 origin of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FTP)与脑白质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共485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平扫及血管成像,观察脑白质病变、急性脑梗死及FTP存在与否,并分为观察组(脑白质病组)和对照组(无脑白质病组),比较FT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2例和253例,观察组共发现53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15例、19例、19例),FTP总发生率为22.8%,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6.5%、8.2%、8.2%;对照组98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26例、44例、28例),FTP总发生率为38.7%,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10.3%、17.4%、11.1%,观察组FTP总发生率及右侧FT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和P0.01)。232例观察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56例,无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其中急性脑梗死组有28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7例、15例、6例),FTP总发生率及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17.9%、4.5%、9.6%、3.8%;而无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有24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8例、4例、12例),FTP总发生率及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31.6%、10.5%、5.3%、15.8%,观察组FTP总发生率及双侧FT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FTP的存在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脑白质病甚至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探讨大黄酸和迷迭香酸单用及配伍通过抗凋亡对5/6肾切除(5/6Nx)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肾切除手术制作慢性肾损伤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酸(150 mg/kg/day)治疗组、大黄酸(75mg/kg/day)+迷迭香酸(75 mg/kg/day)治疗组和迷迭香酸(150 mg/kg/day)治疗组。给药1个月后处死大鼠,测量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TUNEL染色和测量肾组织中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酸和迷迭香酸单用及配伍都可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P0.05)水平,改变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和抑制肾脏细胞凋亡,且配伍的效果优于单用。结论:大黄酸和迷迭香酸配伍发挥肾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其作用机制与抗凋亡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89.
对分离自海绵和植物组织的一些微生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采用SRB法对252株微生物菌株的发酵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28%的测试菌株在提取物浓度为100μg/mL时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在50%以上,经复筛确定有6株细菌和1株真菌具有良好且稳定的抗肿瘤活性,其提取物在100μg/mL时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中活性最高的两株菌HMJ-390和YX-5对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40.56μg/mL和5.33μg/mL。经16S rDNA和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HMJ-390为Cellulophagasp.,YX-5为Aspergillussp.。结果表明,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在来源共附生微生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0.
急性期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期蛋白(如珠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是指机体受感染、创伤、炎症等应激原刺激下所产生变化的蛋白,又叫急性期反应物或应激敏感蛋白质.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清中急性期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为疾病的诊断、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已应用到被屠宰动物的疾病控制及目前亚临床动物疾病导致的畜禽出生率低等问题的监控上.本文就急性期蛋白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一综述,为医学临床、科研、肉品安全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