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该研究从大叶山楝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schleicheol 2(1),β-扶桑甾醇(2),fregenedadiol(3),异巴西红厚壳素(4),丁香酯素(5),表丁香酯素(6),graminone A(7),sylvatesmin(8),Z-6-十九烯酸甲酯(9),棕榈酸(10)。其中,化合物1-4、化合物7-9为首次从山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化合物2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82.
为探讨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Cmin)及酶动力学参数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选择亚热带杉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长期氮添加与室内控温培养试验,分析土壤Cmin及β~(-1),4-葡萄糖苷酶(βG)动力学参数温度敏感性。野外试验设置对照(N0)、低氮(N1:50 kg N hm~(-2)a~(-1))、高氮(N2:100 kg N hm~(-2)a~(-1)) 3种处理,每种处理3次重复,室内培养设置10—40℃。结果表明:(1)氮添加增加土壤Cmin,为N2N1N0,但其Q10(Cmin)差异不显著。(2)氮添加增加βG的潜在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催化效率(Vmax/Km),且Vmax和Vmax/Km均为N2N1N0,而氮添加对半饱和常数(Km)影响不显著。Q10(Vmax)和Q10(Km)大小为N2N1N0且差异显著,但是Q10(Vmax/Km)无显著差异。(3)相关分析表明,30℃培养温度下,Cmin和全磷(TP)、硝态氮(NO-3-N)、有效磷(a P)、Vmax正相关; Vmax和TP、NO-3-N正相关,和p H负相关; Km和全氮(TN)负相关; Vmax/Km和p H负相关,和TP正相关。30—40℃培养温度下,Q10(Vmax)和p H负相关,Q10(Vmax/Km)和TN负相关。研究可为氮沉降背景下土壤碳素循环的生物化学过程对增温响应的模型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83.
环境丰容对早期发育阶段许氏平鲉趋礁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航  董建宇  张雪梅  张秀梅 《生态学报》2018,38(22):8223-823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测了不同环境丰容水平下培育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仔、稚、幼鱼的趋礁行为反应,统计分析了两种结构模型礁对实验鱼的诱集效果,初步探究了环境丰容对实验鱼趋礁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许氏平鲉仔、稚、幼鱼具有明显不同的行为习性与趋礁行为特性,未放入模型礁前,稚鱼在水槽中分布较分散,仔、幼鱼则集中于水槽四周阴影区域,中央区域分布极少;放入模型礁后,仔、稚鱼在礁区的平均分布率无显著变化(P0.05);幼鱼则由1.11%分别增大至47.78%(塔型礁)和54.44%(管型礁)(P0.01),随着个体生长发育,其趋礁性显著增强。环境丰容25 d(即48日龄的稚鱼),对实验鱼群体重心与模型礁的平均距离D_(gr)、个体与模型礁的平均距离D_(fr)、个体间的平均距离D_(ff)及实验鱼在水槽中央区域(VI区)的平均分布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环境丰容47 d(即70日龄的幼鱼),未放入模型礁前,高水平丰容组(EH组)幼鱼在VI区的平均分布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C组)(P0.05),低水平丰容组(EL组)与C组、EH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D_(gr)与D_(fr)大小顺序为:EL组C组EH组;放入模型礁后,各处理组幼鱼在模型礁区域(VI区)的平均分布率:EL组C组EH组,Dfr与Dff大小顺序为:EL组C组EH组;表明低水平环境丰容可有效增强许氏平鲉幼鱼的趋礁行为,减小幼鱼"胆量",这对于提高放流幼鱼在野外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旨在探讨环境丰容这一行为驯化手段,对于增强早期发育阶段许氏平鲉趋礁行为的可行性,为增殖放流苗种的高效健康培育及增殖型人工鱼礁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4.
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敏感,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中扮演关键角色;基于生物性状的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密切相关,是了解生态系统和群落功能的关键所在。基于新薛河底栖动物3个季度的调查数据,对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时空动态及其对环境梯度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0个功能性状的等级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空间格局上,33个等级性状中有21个在河段间差异显著,涉及10个功能性状中的9个;而在时间序列上,仅有12个等级性状于各季节间差异显著,涉及10个功能性状中的6个。功能多样性于各河段间差异显著,表现为D≥E、A≥CB;而于各季节间整体表现为差异不显著;底栖动物各功能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水文条件是影响研究区域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对河流生境质量具有较好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885.
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对低温和黑暗的响应与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 7806)与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 FACHB-31)为研究对象, 探讨低温和黑暗对其生长、色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30d的低温和黑暗处理, 显著降低了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叶绿素a浓度, 增加了单位细胞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温黑暗条件下, 铜绿微囊藻的MDA含量及CAT活性均显著增加, 而小球藻变化不明显。30d低温黑暗处理, 铜绿微囊藻的存活率为54.6%, 显著高于小球藻的31.3%。当恢复正常温度与光照, 2种藻均迅速生长。这些结果表明低温黑暗影响了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理特性。在低温黑暗处理下, 微囊藻的Fv/Fm显著降低, 而小球藻则保持较为恒定的Fv/Fm, 表明微囊藻通过降低自身光合活性来渡过冬季低温黑暗的条件, 而小球藻在低温黑暗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886.
2013年在新城疫病毒(NDV)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从白鹭泄殖腔棉拭子分离到1株Ⅰ类新城疫病毒,命名为SD18/13。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与基因组学特性,进行了全基因测序、交叉血凝中和试验及动物实验。结果发现分离株SD18/13基因组全长为15 198bp,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112-ERQER/L-117,具有典型的低致病性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特征。F基因的系统进化显示该毒株与法国分离株teal/France/100011/2010同源性最高,属于基因10型Ⅰ类新城疫病毒。交叉HI试验结果显示该毒株与疫苗株Lasota的抗原同源性为61%,与基因3型Ⅰ类新城疫病毒的抗原同源性为77%~86%。致病性实验发现,该病毒可以在SPF鸡体内较好地复制,在肝脏、腺胃、肠道、脾脏等器官均检出病毒,攻毒后48h各器官的病毒含量达到高峰,以肠道的病毒载量最高,但致病性较弱,在14d观察期内攻毒鸡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脾脏淋巴细胞轻微坏死,肾脏充血淤血,肠道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增生,气管粘膜固有层轻微出血。SD18/13是我国首次检出的基因10型Ⅰ类新城疫病毒,关于其来源和分布有待于进一步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887.
四川省鱼类寄生粘孢子虫新属新种(丝孢子纲:粘孢子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们于1975—1978年在四川各地搜集粘孢子虫标本和资料,检获多种粘孢子虫,经鉴定后,其中有1新属7新种,现记述于后。文中所用量度为微米。模式标本存放重庆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888.
安徽和县猿人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主要记述了1980年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的一个猿人头骨化石。它是一个男性青年的脑颅,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性状,分类上当属直立人(Homo erectus)。初步研究表明,它在形态上和北京猿人较为相似,但又具有若干较北京猿人为进步的性状。因此,该头骨代表了一种进步类型的直立人。根据目前的认识,它的系统位置似应与较晚的北京猿人相当。  相似文献   
889.
生态平衡和失调,是生态系统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与子孙后代的生存息息相关。不过,到底什么是生态平衡?目前,在我国,人们从环境的恶化中,特别是从自然界给人们的惩罚和报复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在理论上,还不算十分清楚。本文试就生态平衡与失调的概念,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标志以及在失调后如何建立新的生态平衡等问题,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890.
本文主要从形态学、特别是免疫细胞化学的基础上列举了一些神经元内包含一种以上的化学递质的例子,对其功能作了推测性的讨论.虽然,目前递质共存的例证还不多,实验技术也有局限性;但随着细胞化学技术的改良和发展,将会进一步证明共存现象在神经系统中的普遍存在及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