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UM1785是从潜在多重耐药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株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乳酸菌,为了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解析基因组序列信息及功能。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植物乳杆菌PUM178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组装及其后续的功能注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致病性及分子进化分析。植物乳杆菌PUM1785基因组全长3 128 032 bp,GC含量44.56%;基因组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力以及强抑菌和耐受活性,毒力因子主要表现为黏附和抵抗宿主免疫防御系统作用,属无致病性的毒力减弱型菌株。植物乳杆菌PUM1785能够黏附于宿主细胞,产生抗性蛋白和毒力因子,保护自身不受机体免疫防御的清除和破坏,能够在肠道内稳定定殖,适合作为微生态制剂或功能性食品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构建豚鼠颈内静脉置管模型,解决豚鼠静脉多次、大剂量给药问题。方法 10只豚鼠麻醉后均在显微镜下切开颈内静脉,置入医用PE导管,术后7d每日换药并向导管内注射1mL肝素化的生理盐水(50U/mL),观察有无堵管、脱落现象以及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术后第7d抽取静脉血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①术后观察7d,10只豚鼠存活8只,2只豚鼠于第4d死亡,每日观察无脱管及堵管现象。②术后第1d2只豚鼠伤口有明显渗出,略肿胀,第2d渗出减轻,无肿胀,此后至第7d伤口无渗出及肿胀出现;③术前与术后7d血常规主要指标与"C"反应蛋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豚鼠颈内静脉置管模型,可满足静脉多次、大剂量给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3.
复合菌系降解玉米秸秆过程中群落演替与秸秆降解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获得木质素降解复合菌系LDC降解玉米秸秆的适宜条件,明确秸秆降解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微生物类群。[方法] 以培养温度、pH、培养基装液量和接菌量等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菌系降解玉米秸秆的培养条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降解时期复合菌系的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结果] 复合菌系对秸秆最佳降解条件为:培养温度32℃、初始pH为8.2、装液量为40%,接菌量为10%。此条件下木质素最大降解率为44.5%,相比未优化处理提高13.3%。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复合菌系LDC的优势菌门。在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降解初期的优势菌属为Proteiniphilum(11.9%)、Sphaerochaeta(8.4%)、Ruminofilibacter(8.4%)、Pannonibacter(6.7%)、Pseudomonas(6.1%)和Rhizobium(5.7%);在降解高峰期时,Anaerocolumna(24.0%)、Caenispirillum(9.2%)和Thauera(7.0%)的丰度显著上升,分别是其在降解初期的16.5倍、3.0倍和5.9倍,而Ruminofilibacter(10.9%)的丰度仍然很高且排在第二位。在降解末期的优势菌属为Ruminofilibacter(25.4%)、Pseudomonas(9.7%)、Sphaerochaeta(8.8%)、Caenispirillum(8.4%)、Pannonibacter(4.3%)、Thauera(4.0%)以及Desulfomicrobium(3.4%)。[结论] 明确了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及在不同降解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在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为PseudomonasPannonibacterThaueraRuminofilibacterAnaerocolumna。  相似文献   
144.
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籽油的抗疲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种籽油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白刺籽油高(10 mL/kg.bw)、中(5 mL/kg.bw)、低(2.5 mL/kg.bw)剂量组。小鼠每天饲喂33~100 mg/kg白刺籽油,连续给样28 d,然后测定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爬杆时间和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及乳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和爬杆时间明显增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和肝糖原含量比相同条件下的对照组小鼠高,并且血液中乳酸含量比相同条件下的对照小鼠明显降低。从而表明,白刺籽油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45.
人工栽培唐古特大黄中蒽醌含量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醋酸镁比色法测定青海省不同海拔种植基地中栽培唐古特大黄的总蒽醌含量,并和野生大黄药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海拔较高地区栽培的二、三年生唐古特大黄中,其总蒽醌含量均明显高于较低海拔地区栽培的同龄唐古特大黄,3年生人工栽培大黄总蒽醌含量只有野生大黄药材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46.
比较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Alteromonassp .在摇瓶和发酵罐培养过程中生物量、褐藻胶寡糖含量以及褐藻胶裂解酶活性的变化 ,根据其变化确立了通过微生物发酵 膜分离技术结合制备褐藻胶寡糖的条件 ,并对寡糖进行凝胶过滤色谱和薄层色谱分析。用组成为每升含酵母粉 5g、蛋白胨 10g、FeSO4 0 1g、褐藻酸钠 12g、NaCl 1 5g ,pH为7 5的培养基 ,在 2 8℃培养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 ,结果表明 ,发酵罐培养 30h ,发酵液寡糖含量达到最大。发酵液通过超滤 纳滤两级膜分离 ,得到褐藻胶寡糖 ,寡糖的回收率和脱盐率分别为 94 0 %和 93 3%。通过凝胶柱分离和TLC分析 ,得到 5个褐藻胶寡糖组分。  相似文献   
147.
高发酵活力面包酵母的高产率流加培养策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首先优化了面包酵母生产过程中分批培养阶段的操作条件,然后在连续培养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面包酵母流加培养的最佳参数,并得出了发酵活力与比生长速率之间的关联式。根据这一关联式和指数流加培养模式,提出了两阶段控制比生长速度的流加培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初糖浓度为15~30g/L、残糖控制浓度为3~6g/L以及分阶段控制搅拌转速以提供不同的传氧速率;应用提出的流加培养策略进行面包酵母培养.在产率达到0.432g/g的同时发酵活力达到1180ml,可实现面包酵母培养过程高产率和高发酵活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8.
含生物可降解有机物废水(以下简称废水)的好氧和厌氧活性污泥处理法已有长久的历史。然而这类大型装置的设计和操作控制过去多凭经验,因而只不过是复制和抄袭,效率不佳, 60年代前后,化学工程学及生化工程学的发展为废水生物处理工程学奠立了基础、从那以来,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逐步建立在工程学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快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9.
IL-6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6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IL-6受体(IL-6R)结构和功能的影响.IL-6R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即配体结合链gp80和信号传导链gp130.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两种亚基组成的高亲和力IL-6R是介导细胞效应所必需的.IL-6Rα中的造血功能区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它决定着结合IL-6的能力.然而gp130则是多种细胞因子共用的信号传递分子,其胞内段含有与酪氨酸激酶活化有关的保守成分.IL-6+IL-6R复合物通过诱导gp130的聚合来活化胞内的多种激酶分子和转录因子并最终导致有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0.
全球气温日趋升高导致的水温上升可引起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代谢紊乱,为解析其在热应激下的代谢变化特征,研究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虹鳟鳃靶器官在高温暴露(20℃和24℃)及恢复到初始温度(14℃)下的代谢生理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20℃、24℃高温组和14℃恢复组中分别鉴定出128、130和108种差异显著代谢物。在高温暴露下,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与脂质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及还原型辅酶Ⅱ(NADPH)、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二硫化物(GSSG)等与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相关的代谢物均发生显著改变。富集分析表明这些代谢物主要涉及虹鳟鳃的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和谷胱甘肽代谢等代谢通路,但在温度恢复到14℃后,除鞘脂代谢外,其他代谢途径均未恢复至正常状态。上述结果表明,热激导致了虹鳟鳃靶器官的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导致鳃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诱使鳃细胞出现炎症反应,并产生免疫应答。同时,虹鳟鳃细胞通过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来调节谷胱甘肽代谢中GSH/GSSG比值以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