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应用RAPD技术对羊驼群体进行亲缘关系检测。在所采用的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优化了RAPD的反应条件,确立了适合于羊驼基因组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计算出个体间之间的带纹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指数,带纹相似系数位于0.3901~0.7851之间,平均为0.5374;彼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2149,最大为0.6099,平均为0.4626,并绘制出个体间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结果显示羊驼种群内遗传基础广泛,证明其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较远,这将有利于羊驼种群的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和快速扩群。  相似文献   
782.
【背景】家蚕中肠型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毒病,其病原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该病原抗逆性强、宿主域广,防控难度大。【目的】调查广西蚕区家蚕中肠型脓病发生情况,并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性、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为养蚕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外观和解剖观察病症与显微镜检验相结合,调查养蚕生产家蚕中肠型脓病的发生率;采用生物试验方法测定多角体病毒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多角体病毒的外部形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多角体病毒的内部结构;采用PCR扩增和测序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广西蚕区家蚕中肠型脓病普遍存在,金城江蚕区和东兰蚕区的家蚕中肠型脓病平均发生率分别为6.06%和13.02%,最高发生率达到30.41%;分离获得2株BmCPV病原(暂命名为BmCPV-J和BmCPV-D),它们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88×103 PIBs/mL和1.63×104 PIBs/mL,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2株BmCPV的形态均为六角形多角体,大小有差异,多角体直径为1.0-3.4 μm;从2株BmCPV内部结构观察到球形病毒粒子,直径为30-50 nm,有刺状突起;可以扩增出BmCPV-J和BmCPV-D的RNA复制酶基因目的片段,BmCPV-J的目的片段序列与BmCPV参考株一致,而BmCPV-D的目的片段序列与参考株有2个碱基的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中肠型脓病危害严重,该病病原感染力强、分布广,多角体病毒具有典型的质型多角体病毒特征,属于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结果为养蚕生产中有效防控家蚕中肠型脓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83.
记述采自云南思茅市水塘内按蚊1新种,讨论了新种与近缘种的鉴别特征。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相似文献   
784.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对比评估对于合理执行生态补偿机制的转移支付政策,以及进一步促进全国生态保护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以2015年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划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结构指数,探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区域分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华南、华东与华中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结构参照基准较高,东北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居中,较差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则位于西南和西北地区,说明了全国生态环境本底的区域分异性;(2)西北和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成效结构指数较高,华中和华南地区居中,而东北和华东地区的保护成效结构指数较低,体现了2015年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空间差异情况;(3)从草原、森林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效结构指数来看,西北与西南地区、东北和西南地区及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别具有较大优势。上述研究结果反映了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优劣的空间差异状况,可为政府部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制定生态系统恢复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85.
对湖南、广西、安徽早中侏罗世五种鞘翅目化石进行修正研究.其中产自湖南浏阳文家市下侏罗统造上组的Artinama qinghuoensis(清和新鞘甲)原被归入棘鞘甲科,通过对化石构造的重新研究,认为它可能是叩甲化石,代表了世界上叩甲化石最早记录之一.广西钟山中侏罗统石梯组的Mercata festira(华商甲)曾被归...  相似文献   
786.
【背景】近年来,四川省黄龙风景区钙华沉积地貌上藻垫大面积滋生,厚度达3-5cm,严重影响了钙华的持续沉积及欣赏价值。【目的】为有效控制藻类过度生长,并提出相关治理方法措施,需要对藻垫的结构特征及滋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利用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黄龙钙华沉积区典型附生藻垫剖面的不同层次进行真核物种组成分析,同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且对藻垫的生长厚度与水环境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藻垫内的真核生物有400种左右,优势藻类主要为硅藻门(Diatomea)、轮虫动物门(Rotifera)和链型植物门(Streptophyta),硅藻门主要为桥弯藻属(Cymbella)。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统计和聚类分析表明,藻垫的中层和底层真核物种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果显示,硅藻主要分布在藻垫上层,中层主要为丝状藻类,底层为钙华颗粒填充在丝状藻构成的网状结构中。水质参数与藻垫生长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藻垫厚度主要与水体中的总氮(total nitrogen, T...  相似文献   
787.
疼痛是烧伤患者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从烧伤后的剧烈疼痛,到日常伤口护理时产生的痛苦以及后续的物理治疗和恢复治疗都能带来巨大的疼痛。现阶段阿片类药物仍然被用作临床上烧伤镇痛的首选药物,但是相关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随着医学的发展,烧伤产生的急慢性疼痛有很多的治疗手段,除了阿片类药物之外,非阿片类镇痛药,镇静药和麻醉药等都在进行研究和应用。本文就烧伤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8.
豆田害虫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慈祥 《昆虫知识》1996,33(3):147-149
  相似文献   
789.
探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其种子破眠及萌发不同时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提高出苗率提供参考。利用室温(CK)、40℃、50℃、60℃和70℃不同水温,探讨温水浸种对杜仲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萌发进程中,利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结果表明:①温水浸种处理能提高了杜仲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以50℃温水处理最为显著。②与室温浸种处理相比,50℃温水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内SOD及POD活性,减轻了质膜氧化损伤程度,致使MDA含量的持续下降,从而促使种子朝向有利于萌发的方向发展。此外,50℃温水浸种处理在提高种子内促进生长内源GA3、IAA及ZR含量的同时,并降低了抑制生长的内源ABA含量,致使GA3/ABA、IAA/ABA和ZR/ABA值均明显高于室内浸种处理,最终促进了杜仲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90.
美洲斑潜蝇的普查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菏泽地区地处山东省西南部 ,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 ,交通便利。九十年代以来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产品调运频繁 ,给美洲斑潜蝇的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自 1995年发现该虫以来 ,经过 1995 - 1997年大面积普查、定点调查和室内观察 ,基本摸清了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及危害。开展了防治试验示范 ,总结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经实施取得良好效果。1 发生分布与寄主范围1.1 疫情分布面广1995年春首次在本地区发现 ,疫情迅速扩展蔓延。同年秋季组织普查 ,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在我区 9个县、市 ,2 5 3个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