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74篇
  9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了解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 Bl.)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其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 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hydroxycadalene (1)、dregeana-1 (2)、4-oxopinoresinol (3)、4-ketopinoresinol (4)、6-deoxyjacareubin (5)、schleicheol 1 (6)、豆甾醇 (7)、β-谷甾醇 (8)和胡萝卜苷 (9).其中化合物1~6 为首次从山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5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 有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156 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 有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2.
温度条件对麦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实测资料分析了温度对麦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田土壤水分不亏缺的条件下,温度与麦田土壤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温度升高,土壤溶液中NO_3-N浓度增大,到14:00—15:00时,出现极大值。土壤溶液中钾浓度的高峰期基本是在中午温度高的时刻,低峰期在夜晚和午前10:00—11:00左右。10:00—11:00时的低值,可能与根系的同化吸收有关。土壤溶液养分浓度日较差大,光合面积增长快,营养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5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为有效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辨识重要物种在城市中的热点分布区是首要任务。本文以高密度超大城市深圳市为例,运用最大熵模型辨识野生保护动植物的热点分布区,运用刀切法检验及绘制单一环境因子响应曲线分析城市野生保护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城市野生保护物种的退化机制;采用ArcGIS将热点区与现有自然保护地叠加,分析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城市野生保护动植物的保护对策。结果显示,热点分布区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的12.43%,分布在远离建成区的山地区域,与现有自然保护地重叠度较高。刀切法检验表明,影响野生保护动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地覆盖类型、到建成区距离、植被类型、最热月最高温度和平均气温日较差。因此,在城市中,可以通过维持热点分布区生境、恢复潜在分布区生境、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空间管理体系来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4.
在离体培养细胞上探讨BTV(BluetongueVirus,BTV)和BTVdsRNA分子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IFN(Interferon)产生和凋亡的生物医学作用。离体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单层分别施以不同水平的蓝舌病毒(BTV)和脂质体包裹的BTVdsRNA等因素处理,比较研究不同处理后细胞形态学差异;并通过MTT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存活率的差异;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含量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用量的病毒及不同浓度的RNA脂质体复合物诱导培养细胞产生IFN量的差异,揭示了不同因素和不同水平处理下,Hela细胞IFN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TVdsRNA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能力低于BTV(p<0.05)。BTVdsRNA可显著诱导人宫颈癌细胞产生IFN和凋亡,推断BTVdsRNA具有发展成为新的干扰素诱导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对红曲霉固态培养中菌丝体生长机制及形态学的研究,提出了红曲霉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模型为:M=0.0176t2 0.0131t-0.0025;并计算出红曲霉理想状态下的单位菌体量.  相似文献   
156.
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及其同系物色素细胞特异性黑色素细胞蛋白(pigment cell-specific melanocyte protein,PMEL)对黑素体的形成和黑色素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GPNMB和PMEL的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探索GPNMB和PMEL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确定紫外线b(UVB)对GPNMB和PMEL是否有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GPNMB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毛基质、内外毛根鞘、毛乳头等区域均有表达。Western印迹和qRT-PCR结果显示,黑色绵羊皮肤中GPNMB和PMEL表达量,高于白色绵羊皮肤。黑色素细胞经UVB照射后,GPNMB和PMEL的表达增高。UVB照射剂量为100 mJ/cm2时,黑色素细胞活性最高;单次UVB辐射后,GPNMB和PMEL mRNA表达量在72 h达到顶峰,两者的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UVB连续辐射后,GPNMB mRNA表达量在4 d达到顶峰,而PMEL mRNA表达量虽然在3 d升高,但且对GPNMB作用更明显。上述结果提示,GPNMB和PMEL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存在差异性表达。UVB单次或者连续照射,均促进GPNMB和PMEL表达,且对GPNMB影响更显著。GPNMB和PMEL可能通过影响黑素体的成熟进而调节黑色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7.
内皮素3(endothelin 3, EDN3)对早期黑色素细胞的迁移及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并可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促进黑色素的合成。EDN3在不同毛色小鼠皮肤中的差异及其在毛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仍有待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灰色小鼠皮肤中EDN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黑色及棕色小鼠,约为其2倍(P<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灰色小鼠皮肤内EDN3的含量为黑色小鼠的5倍,棕色小鼠为黑色小鼠的2倍。ELISA结果表明,灰色小鼠皮肤中EDN3的蛋白质表达量分别是黑色和棕色小鼠的1.8倍和1.4倍(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DN3在毛囊的毛基质及内外毛根鞘有明显表达,毛乳头等部位有少量表达。EDN3在不同毛色小鼠皮肤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是维持黑色素细胞存在不可缺少的因子,可能对两种色素颗粒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8.
自然条件下滤减UV-B辐射对烤烟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环境中,以烟草栽培品种K326为材料,通过覆盖不同透明薄膜滤减UV—B辐射,研究100%(CK)、75%(T1)、50%(T2)、35%(T3)UV—B辐射透过率处理下,不同强度UV—B辐射对烟草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三类光合色素对UV—B辐射有不同响应。类胡萝卜素对UV—B辐射响应较敏感。成熟初期,类胡萝卜素含量与UV—B辐射强度变化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而chl a和chl b含量基本与UV—B辐射强度呈反向变化关系。成熟后期,由于UV—B辐射累积效应,光合色素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现蕾期至成熟采烤烟初期,chl a:chl b与UV—B辐射的反向变化关系较明显,后期则无明显规律,其含量的下降与UV—B辐射的累积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9.
板蓝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发芽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测定方法,对板蓝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不同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活力指数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种子具有快速吸水的生物学特性,分为快速吸水期、缓慢吸水期和缓慢吐水期三个阶段,入水后2 h的吸水量达最大吸水量的73.29%,为快速吸水阶段;温度对板蓝根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最适发芽温度为30℃。光照、发芽床和种子预处理对板蓝根种子的萌发无明显影响。这说明板蓝根种子的萌发主要取决于水分和温度。  相似文献   
160.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董建文  时安云 《生理学报》1997,49(6):644-648
体外培养扔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缺氧30min后复氧10min,可以发现缺氧后复氧可引起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细胞悬液丙二醛含量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合成释放一氧化氮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EC的这些损伤在缺氧期间即有表现,复氧后更为加剧。而在缺氧前预先加入终浓度为200U/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改善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缺氧复氧对EC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