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陈倩  丁宁  彭玲  葛顺峰  姜远茂 《生态学杂志》2017,28(7):2247-2253
以7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低氮(100 kg N·hm-2,N100)、中氮(200 kg N·hm-2,N200)和高氮(300 kg N·hm-2,N300)]对烟富3/M26/平邑甜茶15N-尿素吸收、利用、损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供氮水平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特性差异显著.N200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n)、叶片全氮含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N100和N300处理,植株根冠比也显著增加.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各器官对氮的吸收能力(Ndff值)存在显著差异,各测定时期果实(花)、叶片、一年生枝、多年生枝和中心干的Ndff值均为N100>N200>N300;而根的Ndff值在盛花期和春梢缓长期为N100 >N200>N300,在秋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为N200 >N100>N300.在果实成熟期,N200处理15N肥料利用率为23.6%,显著高于N100(16.3%)和N300处理(14.4%),而15N损失率为56.4%,显著低于N100(60.6%)和N300处理(66.1%).不同供氮水平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N200处理最高,其次是N300处理,N100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112.
以15年生嘎啦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有机无机肥分次配施对嘎啦苹果/平邑甜茶生长、15N-尿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植株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单株叶片总氮量和单果质量,且有机无机肥分次配施的效果要优于有机无机肥一次性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各器官对氮的吸收征调能力(Ndff值),其中有机无机肥分次配施的效果更显著;而不同施肥处理各器官的Ndff值均表现为果实最高,其次是叶片、一年生枝、细根、粗根和多年生枝,中心干最低.有机无机肥分次配施植株总氮量和15N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95.39 g和28.4%,显著高于有机无机肥一次性配施处理(342.77 g和21.1%)和不施有机肥处理(296.41 g和14.6%),而15N损失率为51.3%,显著低于有机无机肥一次性配施处理(57.5%)和不施有机肥处理(60.6%).  相似文献   
113.
葛雅丽  张峰  曹漫漫  罗彤  席贻龙 《生态学报》2023,43(13):5491-5504
近年来,有关生物个体大小变异规律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活史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发现,大小相似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母体所产休眠卵孵化出的不同克隆后代个体大小变化显著,其中,最大个体是最小个体体积的6.25倍。推测种群内产生不同大小的后代个体是轮虫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策略,然而目前对上述不同大小轮虫克隆的遗传和生活史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比较了个体大小差异显著的不同克隆萼花臂尾轮虫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分类地位,并在不同温度(20℃、25℃、30℃)和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食物密度(1.0×106、3.0×106、5.0×106个/mL)下比较了它们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内个体大小变异并非由于遗传特征的明显分化所导致,大型和小型个体轮虫克隆在两种分子标记上并不构成姐妹种,且两种形态型间还存在共享单倍型。温度、食物密度、轮虫形态型,以及温度和食物密度各自与轮虫形态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轮虫的生活史特征。小型轮虫在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显著延长了胚胎和幼体的发育时间,缩短了生殖期历时;大型轮虫在1.0×106个细胞/mL和3.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显著延长了幼体的发育时间,但是其用于胚胎发育和生殖的时间却不随食物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各温度和食物密度条件下,大型轮虫的生殖期历时、平均寿命和世代时间均显著延长,或有延长趋势;而两者的种群增长能力之间的差异却因温度和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异。20℃、25℃以及3.0×106个细胞/mL和5.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生殖能力相似;30℃条件下小型轮虫的生殖能力更强;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大型轮虫的生殖能力更强。小型轮虫在各温度和各食物密度下均未产生混交雌体后代,而大型轮虫在20℃低温下有较高的后代混交率。因此,大型和小型个体轮虫克隆具有显著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且利用有性生殖直接产生个体体积明显变异的不同克隆后代是萼花臂尾轮虫适应不可预测环境变化的一种"赌注策略"。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研究新型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NH001三联益生菌制剂对便秘小鼠小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 小肠推进率实验:将50只KM小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0.165、0.330、0.990 g/(kg•bw)益生菌制剂,灌胃14 d后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肠墨汁推进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验:将42只BALB/c小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自身对比空白组,适应性饲养后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各剂量组以相同剂量给予益生菌制剂灌胃。自身对比空白组于灌胃前无菌采集小鼠直肠粪便,所有小鼠灌胃30 d后无菌采集直肠粪便,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中菌群DNA进行多样性及各水平菌群物种测定。结果 高剂量组便秘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数量较灌胃前显著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较灌胃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三联益生菌能够有效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改善便秘症状;同时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5.
116.
关于达成一项国际协议以便保存为培育高产作物品种所需的基因资源和保证这些育种材料的分配不受限制性措施的努力,在去年11年的FAO会议上曾经面临严重的考验。提交给与会代表们的有一分成立国际基因库的建议和关于植物资源的国际协定的草案要点。这两项都是在1981年上次会议的决议中要求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秀丽线虫为模型及DPPH清除试验对双孢蘑菇新鲜和干子实体的水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双孢蘑菇干菇水提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鲜菇水提物,鲜菇常温浸提物抗氧化活性最低。干菇水提物浓度为0.5 mg/m L时,秀丽线虫的最大寿命为7 d,平均寿命为3.84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鲜菇浸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达69.19%,其次是干菇水提物和鲜菇水提物,清除率分别为54.66%和51.82%。双孢蘑菇水提物中多酚的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存在良好相关性,鲜菇浸提物含总多酚最高,为3.98%。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为明确双孢蘑菇开发利用方向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8.
为了进一步了解酵母甘露聚糖的精细结构信息,以便研究其功能,我们采用本实验室“拟规模化制备酵母甘露聚糖新工艺”,从废啤酒酵母(工厂下脚料)和市售鲜酵母细胞壁中制取了纯化的酵母甘露聚糖(mannan)。气相色谱法测定它们的糖组分和其相对含量,并且测定和比较分析酵母甘露聚糖与其组份糖的游离形式(甘露糖和葡萄糖)和酸解后的单体糖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和以He—Ne激光为激发光源的红外光谱。从中获得了:组份单糖聚合成甘露聚糖和多聚糖再分解成组份糖单体的光谱特征峰;和这些相关样品的光谱特征峰在聚合和分解过程中的变化与相应糖的细微结构变化的相关光谱信息。这些糖结构光谱特征相关信息为我们制备新型分子载体——甘露聚糖的聚合物(polymannan)和其功能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9.
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又名红腰杓鹬。全长约59cm。嘴特别长而下弯。雌雄同色。上体淡褐色,有黑褐色纵斑。下背及尾褐色,下体皮黄。腰至尾羽白色,尾羽有黑褐色横斑。颊、颈、胸淡黄褐色,具有细褐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粉红;脚灰色。音调平缓,如coor-ee。不  相似文献   
120.
2013年夏,在藏北那曲地区申扎县羌塘高原旧石器调查中,从规模恢弘的尼阿木底遗址地表暴露的、数以万计的石制品中,分别采集到似阿舍利类型"手斧"9件和"薄刃斧"2件。本文对尼阿木底遗址所见的这类器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认为它们只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勒瓦娄哇技术产品的石核,或偶尔为之的、与手斧和薄刃斧形似的石制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手斧与薄刃斧。尼阿木底遗址不存在从选料、剥片、加工出成品,到使用、损坏和废弃等各个阶段的、明确的阿舍利类型石器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工艺链条,换言之,在尼阿木底生活的古人脑海中,并不存在一个加工阿舍利类型手斧和薄刃斧等工具的"概念模板"(Mental template)。联系到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以前所报道的同类材料,我们认为在青藏高原腹地目前所见的旧石器遗址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阿舍利石器工业类型的遗存。晚更新世末期时,来自于印巴次大陆方向的早期占领者,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昆仑山脉三条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之间的通道,自高原西南方向开始向高原腹地扩张,其间阿舍利石器工业技术在非洲和欧亚大陆早已消弭,当时的青藏高原腹地并不具备重新产生该类石器工业技术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