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1.
以7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低氮(100 kg N·hm-2,N100)、中氮(200 kg N·hm-2,N200)和高氮(300 kg N·hm-2,N300)]对烟富3/M26/平邑甜茶15N-尿素吸收、利用、损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供氮水平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特性差异显著.N200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n)、叶片全氮含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N100和N300处理,植株根冠比也显著增加.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各器官对氮的吸收能力(Ndff值)存在显著差异,各测定时期果实(花)、叶片、一年生枝、多年生枝和中心干的Ndff值均为N100>N200>N300;而根的Ndff值在盛花期和春梢缓长期为N100 >N200>N300,在秋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为N200 >N100>N300.在果实成熟期,N200处理15N肥料利用率为23.6%,显著高于N100(16.3%)和N300处理(14.4%),而15N损失率为56.4%,显著低于N100(60.6%)和N300处理(66.1%).不同供氮水平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N200处理最高,其次是N300处理,N100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312.
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钦州湾红树林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莎莎  孟宪伟  葛振鸣  张利权 《生态学报》2014,34(10):2702-2711
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对海岸带产生显著影响。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生态系统,对海平面上升极为敏感。以广西钦州湾红树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SPRC(Source-Pathway-Receptor-Consequence)评估模式分析了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构建了以海平面上升速率、地面沉降/抬升速率、生境高程、日均淹水时间、潮滩坡度和沉积速率为指标的脆弱性评价体系。在GIS平台上量化各脆弱性指标,计算脆弱性指数并分级,建立了定量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方法,实现了在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近40年来广西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IPCC预测的B1和A1FI情景)和时间尺度下(2030年、2050和2100年),广西钦州湾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空间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近40年广西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与B1情景下,钦州湾红树林在各评估时段表现为不脆弱。而在A1FI情景下,至2050年研究区域41.3%红树林为低脆弱,至2100年增加至69.8%。研究采用的SPRC评估模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空间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定量评价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可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保障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13.
转BADH基因紫花苜蓿山苜2号品种的抗盐性鉴定及系统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苜蓿新种质已成为牧草新技术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从苜蓿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中选育出优良品种,深入研究转基因苜蓿的植物学性状及其产量十分重要。以通过农杆菌介导技术获得的T0代转BADH基因苜蓿为试材,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自交株系的世代群体连续进行抗盐性鉴定筛选和系统选育,首次获得了具有抗盐碱能力的转基因苜蓿稳定株系。同时,通过品种比较实验、区域实验和生产实验,表明在不同盐碱地条件下,转BADH基因的苜蓿植株产草量明显高于对照(未转基因的中苜1号),生产实验的干草增产率介于13.11%–24.98%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主要特性的遗传稳定,进而从实践上验证了转BADH基因工程操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14.
为确定本实验室研究构建的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12-Sa/NZ9000在模拟动物肠道内稳定性,对重组菌株的培养条件、蛋白表达和质粒携带以及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能够保持其蛋白表达的稳定性及重组质粒的稳定性;模拟胃肠道环境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够耐受胰蛋白酶溶液、0.1%的胆汁及在含有胃蛋白酶pH 1.5的盐酸存活1 h和在pH 2.5的盐酸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15.
坡耕地紫色土养分空间变异对土壤侵蚀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坡耕地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质量降低,并因此造成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利用土壤侵蚀测定的^137Cs示踪技术,结合土壤理化分析,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所引起的土壤再分配对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是水蚀和耕作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强烈的耕作导致坡上部发生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对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性产生深刻影响,坡上部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贫瘠,而在坡下部相对富集;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有效P、K以及土壤粘粒含量在不同坡位之间出现显著差异。反映净余土壤再分配速率的^137Cs面积浓度与这些土壤理化特性均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137Cs面积浓度可以作为表征侵蚀坡地土壤综合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16.
研究G4S和Poly N连接肽对融合蛋白ELP[I]30-linker-eGFP相变的影响.将编码两种不同连接肽G4S和Poly N的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克隆到pET28-ELP[I]30表达载体中,在宿主菌E.coli BLR(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ELP[I]30-linker-eGFP,通过可逆相变循环(inverse transition cycling,ITC)及镍柱亲和层析纯化ELP[I]30-linker-eGFP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表达具有活性的两种连接肽的融合蛋白ELP[I]30-linker-eGFP,连接肽G4S使融合蛋白产生不可逆相变,而Poly N不影响融合蛋白可逆相变,该研究对类弹性蛋白标签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17.
318.
四个普通小麦同核异质系的生化标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上个普通小麦同核异质系-可育系D^2-CA8057(BC14),D^2型不育系msD^2-CA8057(BC11)、YA型不育系msA-CA8057(BC12)、CA8057(核亲本)为材料,采用RAGE方法比较了4个系灌浆期种子胚乳和“花粉双核期”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采用梯度SDS-PAGE方法比较了4个系不同发育时期(干种子胚乳、越冬前和越冬后苗期叶片、“花粉双核期”旗叶、“花粉双核期”花药)可溶性蛋白质的组份,发现可育系之间差异较小、不育系与可育系之间,D^2型不育系与YA型不育系之间的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细胞质(不育)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性和特异性,这些差异(表达)带作为细胞质(不育)基因对核基因的特异调控表达产物,可以作为4个系的生化标记,同时也表明msD^2-CA8057和msA-CA8057是2个不同的新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319.
富士苹果幼树生长与氮素积累和利用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烟富3/SH6/平邑甜茶为试材,用整株破坏性解析的方法,研究了萌芽期至果实成熟期7个时期下的树体生长和氮素积累动态,并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树体对肥料氮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以期阐明苹果树的氮积累动态和肥料氮的最大效率期,从而为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萌芽期(3月25日)至果实成熟期(萌芽后210 d)红富士苹果幼树整株干物质净积累量为4.51 kg,其中果实占66.5%,叶梢(叶片与新梢,下同)占20.2%,多年生器官占13.3%;叶梢干物质积累量在萌芽后30~60 d增长幅度较大,占其整个处理时期的42.9%;果实干物质积累量在萌芽后120~180 d增长幅度大,占整个处理时期的70%.整株氮素净积累量为29.1 g,在萌芽后30~60 d和120~180 d增长较快,分别为7.2和12.8 g,占整个处理时期的24.7%和44%;叶梢在萌芽后0~60 d氮积累速率较快,占其整个时期的69.1%;果实的氮积累量在萌芽后120~180 d最快,占其整个时期的60.8%;多年生器官的氮积累量在处理周期内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在萌芽后 60 d到达最低水平.树体在不同时期的15N利用率差异显著,分别在萌芽后30~60、120~150和150~180 d处于较高水平,15N利用率分别为2.3%、4.1%和4.0%;多年生器官在各个时期的15N分配率均呈现较高水平,新生器官的15N分配率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叶片新梢在萌芽后30~60 d达到最高水平,为38.4%;果实在萌芽后120~150 d和150~180 d到达最高水平,分别为15.0%和16.6%.因此,叶片和新梢氮素积累的关键时期为萌芽后30~60 d;果实氮素积累的关键时期为萌芽后120~180 d;树体对肥料氮的最大效率期为萌芽后30~60 d和120~180 d.  相似文献   
320.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工程菌pCG-1/rhG-CSF/DH5a中以无活性的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经过菌体破碎分离包涵体、包涵体变性复性后,rhG-CSF的活性得到恢复。用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纯化了rhG-CSF,比活性达1.57×108u/mg,纯度大于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