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2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海平面上升影响下长江口滨海湿地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滨海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气候变化对其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是保障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长江口滨海湿地为对象,采用“源-途径-受体-影响”模型和IPCC脆弱性定义分析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构建了基于海平面上升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生境高程、生境淹水阈值和沉积速率为指标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平台上量化各脆弱性指标,计算脆弱性指数并分级,建立了海平面上升影响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空间评估方法,实现了在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近30年长江口沿海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和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中的A1F1情景)和时间尺度(2030和2050年)下,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空间评价.结果表明: 在近30年长江口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0.26 cm·a-1)情景下,至2030年,研究区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的滨海湿地分别占6.6%和0.1%;至2050年,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的滨海湿地分别占9.8%和0.2%.在A1F1 (0.59 cm·a-1)情景下,至2030年,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的滨海湿地面积比例分别为9.0%和0.1%;至2050年,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和高度脆弱的面积比例分别为9.5%、1.0%和0.3%.
相似文献
223.
我国滨海湿地外来物种入侵威胁较为严重。以长江口湿地为例, 快速蔓延的互花米草(Spatina alterniflora)逐渐替代了中国特有的原生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 Ts. Tang & F.T. Wang)。基于正在实施的外来入侵种生态控制工程, 开展了海三棱藨草在新生湿地的种群恢复实验。实验采用两种恢复策略, 即建立种子库和植物球茎(地下繁殖体)种植, 并实施了低、中、高密度种植处理以比较其成本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海三棱藨草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有较高的出苗率, 且5 cm的种植深度最佳。但由于潮滩湿地泥沙淤积的掩埋胁迫, 在5 cm 的种植深度下, 即使采用高密度种植处理也仅有极少数种子能萌发生成植株, 且不同种植密度处理间的幼苗存活率和植株密度没有显著差异。而将海三棱藨草球茎作为植被恢复的种植材料时, 其出苗率和植株密度远优于种子种植策略, 多数球茎能实现出苗和定
居, 并通过地下分蘖和地下根茎发育迅速形成密集的种群。密度处理结果表明, 中密度和高密度种植处理下的生长季后期的植株密度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在滨海湿地原生植物种群重建时宜选择经济高效的中密度种植策略。据此可为大规模的长江口原生植被恢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4.
225.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对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选取6种主要生境的57个样方,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特征。共记录到28种大型底栖动物,主要由甲壳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幼体组成,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堇拟沼螺(Assimineaviolacea)、绯拟沼螺(A.latericea)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uhoffmeisteri)。6种生境类型中以低潮位光滩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最为丰富,但其密度最低;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带底栖动物密度最高,并且其均匀度与其他生境存在显著差异;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带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与其他生境有一定差异,但种类数、密度和多样性处于平均水平,总体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6.
崇明东滩湿地不同盐沼植物群落土壤碳储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带盐沼植被的高生产力对湿地土壤碳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3种主要盐沼植物(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生物量差异、土壤碳储量时空动态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湿地盐沼植被总生物量表现为互花米草群落(5750.7 g·m-2)>芦苇群落(4655.1 g·m-2)>海三棱藨草群落(812.7 g·m-2),且地上生物量在夏、秋季最高,地下生物量在冬季最高.湿地土壤碳储量(0~50 cm)在春季最低,随后逐渐增加,至冬季达到最大值.土壤碳储量年增量从高潮滩向低潮滩递减,表现为芦苇群落(711.8 g·m-2)>互花米草群落(646.2 g·m-2)>海三棱藨草群落(185.3 g·m-2)>光滩(65.6 g·m-2).光滩土壤碳储量在25~30 cm处最高,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土壤碳储量分别在10~15、30~35和30~40 cm处达到最大值,且不同群落土壤碳储量与植被地下生物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27.
分析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组成成分,并研究其抗皮肤衰老活性。采用GC/MS联用技术和HPLC法分别测定乌骨鸡和麻鸡正己烷提取物中的脂肪酸组成和α-维生素E含量。每日早晚分别在老龄小鼠脱毛处涂抹甘油(Ⅰ)、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Ⅱ)、麻鸡正己烷提取物(Ⅲ)各一次。14d后处死小鼠测定皮肤中含水量、羟脯氨酸及胶原蛋白含量。成分分析表明Ⅱ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及α-维生素E含量均显著高于Ⅲ。与对照组Ⅰ比较,Ⅱ和Ⅲ组均可提高小鼠皮肤含水量(P<0.01);Ⅱ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P<0.01),提示Ⅱ外用有抗皮肤衰老活性,其抗皮肤衰老活性可能与富含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相似文献
228.
研究平邑甜茶幼苗NO3--N吸收和利用特性对不同供钾水平的响应,旨在明确钾肥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从而为果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平邑甜茶幼苗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设置K0、K1、K2、K3、K4、K5、K6 7个钾浓度处理,分别相当于0、2、4、6、8、10、12 mmol·L-1 K+,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和非损伤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测定了不同供钾水平下平邑甜茶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K3处理平邑甜茶幼苗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根系形态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K3处理根、茎、叶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 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均达到最高,分别为K0处理的1.36、1.33和1.47倍.随供钾水平的增加,植株氮素利用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K3处理时最大,为23.3%,是K0处理的3.04倍.非损伤微测技术结果显示,K3处理时,平邑甜茶根系对NO3-有强烈吸收且内流速度达到最大,为19.34 pmol·cm-2·s-1;在缺钾(K0)和高钾(K6)处理时有明显外排趋势.因此,钾的亏缺或过量均抑制氮素的吸收和利用,适当供钾能够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从而促进平邑甜茶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229.
猪细小病毒VP2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在干酪乳杆菌表面共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分别编码猪细小病毒(PPV)主要免疫保护性抗原VP2蛋白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基因插入乳酸杆菌细胞表面表达载体pPG中,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G-VP2-LTB, 将其电转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 获得了表达猪细小病毒VP2-LTB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菌表达系统, 经2%乳糖诱导, 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 有大小约78 kD的蛋白得到了表达, 具有与天然病毒蛋白一样的抗原特异性, 全细胞ELISA结果表明, LTB同 相似文献
230.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中交联剂的HPLC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交联剂二乙烯基砜(DVS)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VS残留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8(4.6mm×250mm),流动相为25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3.0)-乙腈(90∶10),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DVS在1~50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98.4%,RSD为1.02%。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DVS残留量,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