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2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又名红腰杓鹬。全长约59cm。嘴特别长而下弯。雌雄同色。上体淡褐色,有黑褐色纵斑。下背及尾褐色,下体皮黄。腰至尾羽白色,尾羽有黑褐色横斑。颊、颈、胸淡黄褐色,具有细褐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粉红;脚灰色。音调平缓,如coor-ee。不 相似文献
132.
基于个体的集水区森林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基于个体的在景观尺度上运行的森林动态模型CFDM(individual-based catchmentscale forest dynamic model),介绍了CFDM模型的研制和检验过程,以及GIS技术的应用、气候和生理因子的参数化.对卧龙保护区一个139hm2小集水区进行了400年的模拟(包括地形数据的预处理、改进的山地小气候模型的运算和森林动态模拟).结果表明:CFDM模型能够描述林木个体的生理过程与空间分布,进而实现对整个集水区范围内森林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的模拟. 相似文献
133.
采用红外传感、减速马达和光电传感组合、压力传感、51系列单片微机控制和记忆等技术,研制一种检测动物饮食行为的仪器,用于药物和食品研制中的动物实验。经30例小鼠实验证明,效果良好,该仪器为测定动物饮食行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4.
衢州市是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绿水青山"资源非常丰富。开展绿金指数核算可以总体测定和衡量衢州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转化关系的成果,助力衢州市更好地全面实践"两山"理论。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核算结果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浙江省衢州市绿金指数核算结果显示:2015年衢州市绿金指数为3.04,说明衢州市"绿水青山"资源价值远远大于"金山银山",生态要素转变为生产要素、生态财富转变为物质财富的潜力巨大;与其他地区比较来看,衢州市绿金指数远高于全国水平(1.01);与所在的浙江省及长三角的上海市和江苏省相比,衢州市领先地位突出,分别是浙江、上海和江苏的6倍、22倍和10倍;与相邻的安徽和江西相比,衢州市优势明显。研究认为衢州市需要利用丰富的"绿水青山"资源,积极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SV)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的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2(Mn-SOD)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2O2作为损伤因素模拟氧化应激损伤。将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培养组(Control)、150μM H2O2损伤组(H2O2)、25μM白藜芦醇保护组(RSV+H2O2)、SOD2-si RNA干扰组(SOD2-si RNA+RSV+H2O2)和乱序RNA组(SC-si RNA+RSV+H2O2),药物暴露24 h后,应用MTT法检测HT22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的活力显著下降(P0.05),LDH释放量明显增加(P0.05),细胞形态明显破坏;25μM的RSV显著恢复了HT22细胞的活力、减少了LDH释放、改善了细胞形态,而SOD2-si RNA显著逆转了RSV引起的上述保护作用,乱序RNA(SC-si RNA)未对上述保护作用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SOD2减轻H2O2对HT2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36.
137.
"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与区系分异,作者于2005年7-9月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的澜沧江流域6个纬度梯度带(24°-30°N)和5个海拔梯度带(1,000-3,500 m)山地居民区的蚊类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捕获蚊类76,458只,分属于2亚科5属36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2)α多样性随纬度的升高呈先降低而后略有升高的分布格局,最高峰位于Ⅰ带(24°-25°N),而随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C(2,000-2,500 m)和E(3,000-3,500 m)带;(3)β多样性(Cody指数)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基本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两端高峰的具体地理位置分别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和暖温带向寒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说明蚊类β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区系及物种的组成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4)从种群组成相似性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问蚊类都被分为3个地域区系类型,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区和古北区系;(5)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排序结果显示:气温和降水均影响当地蚊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降水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8.
不同供氮方式下苹果矮化砧M9T337幼苗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Malus domestica)矮化砧M9T337幼苗为试材,研究了5种不同供氮方式(NO_3~--N浓度由低变高、NO_3~--N浓度由高变低、持续适量供氮、持续低氮及持续高氮,分别以N1、N2、N3、N4和N5表示)对苹果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内源激素含量及根系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NRT1.1和NRT2.1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3处理相比,N4处理根冠比增加了11.11%,而N5处理降低了28.57%。处理第21天,N3处理总根长、总表面积及根长密度最大,其次为N2处理,最小的为N5处理,而叶面积为N3N5N2N1N4。处理7 d后,N4处理根系吲哚乙酸(IAA)含量显著高于N5处理,而叶片IAA含量显著低于N5处理。N2处理在NO_3~--N浓度变换11 d内根系IAA含量增加了16.68%,叶片IAA含量降低了20.90%;N1处理趋势相反。处理21 d内,N5处理根系和叶片玉米素(Z)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均显著高于N4处理。各处理根系脱落酸(ABA)含量在处理第21天时无显著差异,而叶片ABA含量为N4N2N1N5N3。N4处理根系NRT1.1的相对表达量在处理7 d后显著高于N5处理,且N4处理1 d后显著诱导了根系NRT2.1的表达。由此推测,与高氮相比,低氮下苹果幼苗IAA从地上部向根系极性运输增加,Z和ZR含量降低,叶片ABA含量积累,根系NRT1.1和NRT2.1相对表达量提高,可能是苹果幼苗在不同NO_3~--N浓度下生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9.
修饰的含前S1、前S2免疫决定簇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多肽在毕赤酵母中的共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BamHⅠ和BglⅡ双酶切含SS2嵌合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AO815-SS2,分离含AOX1启动子区、SS2嵌合基因和AOX1转录终止序列的表达盒。将分离的BamHⅠ-BglⅡ表达盒与经BamHⅠ线性化的pAO815-SS1质粒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F′,提取质粒,用BamHⅠ和BglⅡ双酶切分析重组质粒并筛选正向插入SS2表达盒的重组子。将该重组质粒用电转化法导入PichiapastorisGS115细胞,经表型筛选、小试表达和产物鉴定,构建了重组表达菌株GS115-SS1S2。重组菌株经甲醇诱导后制备抗原粗提液,进一步进行ELISA和Westernblot鉴定。ELISA结果显示,产物同时具有S、前S1和前S2抗原性。Westernblot分析进一步表明,表达产物既能与S抗体结合,也能与前S1和前S2抗体结合。工程菌经高密度发酵,表达量达到300~600mg/L。抗原经纯化后进行电镜观察,形成直径20~35nm的球形颗粒。纯化抗原经SDS-PAGE分析,SS1和SS2多肽仍然保持完整,基本无降解。 相似文献
140.
2013年夏,在藏北那曲地区申扎县羌塘高原旧石器调查中,从规模恢弘的尼阿木底遗址地表暴露的、数以万计的石制品中,分别采集到似阿舍利类型"手斧"9件和"薄刃斧"2件。本文对尼阿木底遗址所见的这类器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认为它们只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勒瓦娄哇技术产品的石核,或偶尔为之的、与手斧和薄刃斧形似的石制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手斧与薄刃斧。尼阿木底遗址不存在从选料、剥片、加工出成品,到使用、损坏和废弃等各个阶段的、明确的阿舍利类型石器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工艺链条,换言之,在尼阿木底生活的古人脑海中,并不存在一个加工阿舍利类型手斧和薄刃斧等工具的"概念模板"(Mental template)。联系到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以前所报道的同类材料,我们认为在青藏高原腹地目前所见的旧石器遗址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阿舍利石器工业类型的遗存。晚更新世末期时,来自于印巴次大陆方向的早期占领者,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昆仑山脉三条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之间的通道,自高原西南方向开始向高原腹地扩张,其间阿舍利石器工业技术在非洲和欧亚大陆早已消弭,当时的青藏高原腹地并不具备重新产生该类石器工业技术的土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