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09篇
  6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和SPⅢ在生物学活性方面无大差异。为简化螺旋霉素组分,便于今后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造,根据碳霉素和麦迪霉素生物合成中的3-O-酰基转移酶序列,设计了简并性PCR引物,并采用SON-PCR(single oligonucleotide nested PCR)方法,从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 F21中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了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sspA)及其侧翼序列,共约4.3kb(其中的3457nt 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DQ642742)。采用DNA同源双交换技术对S.spiramyceticus F21中的sspA进行了删除。对螺旋霉素原株和sspA缺失变株进行发酵产物提取和HPLC分析表明:原株中SPⅠ、SPⅡ和SP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8%、67%和25%,变株中则分别为72%、18%和9.6%;变株主要组分为SPⅠ。螺旋霉素sspA缺失变株的获得为螺旋霉素组分简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12.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SidT2基因的BHK及MDCK细胞系,探讨SidT2基因过表达与细胞转运双链RNA(dsRNA)能力的关系。方法:根据人SidT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其编码区序列,经双酶切后与pEGFP-N3载体连接,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分别瞬时转染BHK及MDCK细胞,并使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在此基础上,体外转录合成绿色荧光蛋白(GFP)dsRNA,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进一步分析过表达人SidT2基因对BHK及MDCK细胞转运dsRNA能力的影响。结果:经基因克隆、酶切、连接后,构建了人SidT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SidT2;经瞬时转染及G418筛选,获得稳定过表达人SidT2基因的BHK及MDCK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其SidT2基因转录水平分别提高71、64.5倍;稳定表达SidT2基因后,在培养液中添加GFP dsRNA,GFP荧光强度较对照细胞分别降低88.1%、73.7%,表明稳定表达SidT2基因的BHK、MDCK细胞转运dsRNA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构建了稳定表达人SidT2基因的BHK及MDCK细胞系,SidT2基因过表达可显著提高外源性dsRNA的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613.
【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由于生长性能优良、遗传背景清楚、遗传操作手段成熟,是合成β-法尼烯的合适生产菌,但其合成β-法尼烯的产量目前仍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目的】通过诱变筛选技术选育β-法尼烯高产突变株。【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和紫外线照射对出发菌株大肠杆菌EC-16进行复合诱变,并以异戊烯焦磷酸耐受性为选择压力进行平板初筛,之后进行摇瓶复筛,最后进行发酵罐验证。通过连续多代培养筛选到的高产突变菌株,观察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经复合诱变选育筛选出一株β-法尼烯高产突变株E.coliHVK-9,其产量高达22.1g/L,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8.74%。【结论】采用ARTP-紫外复合诱变,再结合异戊烯焦磷酸抗性筛选的集成方法,使得诱变菌株的正突变率大大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诱变菌株的β-法尼烯产量。突变株HVK-9作为工业化发酵生产菌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为β-法尼烯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14.
目的:制备粒径均一且稳定、载药率和包埋率较高的聚合物脂质纳米球。方法:将HSPC(氢化大豆卵磷脂)与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两种材料结合,利用超声复乳法制备聚合物脂质纳米球,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佳制备工艺;以HSPC(氢化大豆卵磷脂)与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比例、PVA浓度、超声功率为条件优化制备参数,以粒径为响应值。结果: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HSPC与PLGA的比例为1:10,PVA浓度为0.66%,超声功率为51.34%(205.36 W)。结论:按最优工艺制备出的聚合物脂质纳米粒的粒径为230 nm左右,多分散系数(PDI)值为0.057,与预测值偏差较小,且粒径分布均一,可作为蛋白及多肽类药物的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615.
【背景】大球盖菇是我国新兴的食用菌栽培品种,其栽培技术简单、产量高、效益高,在农业废弃物高效转化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究硒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富硒大球盖菇的实践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平板试验,测定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Na2SeO3对菌丝生长速度和干重的影响。以木屑、稻壳、玉米芯为主要原料,添加0-10mg/kgNa2SeO3,进行大球盖菇生料栽培试验,测定一潮菇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结果】Na2SeO3浓度为0-10mg/L时,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度与干重无显著影响,分别为3.74-3.76 mm/d和40.67-41.33 mg;当浓度达到15 mg/L及以上时,显著抑制菌丝生长。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10 mg/kg Na2SeO3对一潮菇生物学效率无显著影响,7.5 mg/kg剂量组表现出最佳的菌盖直径、菌柄直径和单菇鲜重。子实体营养分析显...  相似文献   
616.
ERIC-PCR在人工混合菌体系中的检出灵敏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取大肠杆菌DHSα和阴沟肠杆菌(E-26R)的基因组DNA,进行ERIC-PCR,可以分别得到稳定而独特的DNA指纹图谱;模板量的变动范围从10~100ng都不会影响其图谱的稳定性;在图谱中DHSa和E-26R各自均有一条含量最大的特征带,其不易受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把DHSa和E-26R按比例混合,提取混合菌基因组DNA,进行ERIC-PCR,结果表明:混合菌的DNA指纹图谱为各纯菌图谱的叠加,亦具有稳定性;通过对凝胶电泳图谱中特征带的分析,可以看出:当DHSα的菌含量达到总菌量的0.5%时,可被ERIC-PCR方法清楚地检测出来。为ERIC-PCR用于土壤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的研究,特别是用于发酵工业中杂菌污染的检测与鉴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17.
通过规模化液态深层发酵获得灵芝发酵产物,采用多种硅胶色谱柱层析及重结晶的方式,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核磁、质谱等波谱分析,鉴定出这些化合物均属于含羟基或酮基的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分别为(9S,10R,11E,13R)-9,10,13-trihydroxyoctadec-11-enoic acid(1)和(9S...  相似文献   
618.
[目的]探讨犬白细胞介素-2(cIL-2)与犬IL-7(cIL-7)基因对犬细小病毒(CPV) VP2蛋白DNA疫苗免疫增强的协同作用.[方法]利用含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 IRES)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cIL-2和cIL-7双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CPV VP2、cIL-2和cIL-7表达载体及本文构建的双基因表达载体,以不同组合对小鼠进行免疫,即VP2单免疫,VP2+cIL-2、VP2+cIL-7和VP2+cIL-2/cIL-7共免疫.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VP2的抗体水平,并分析中和抗体的效价,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淋巴细胞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结果]本实验构建的双基因表达载体结构正确,并能够介导cIL-2与cIL-7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同步分泌表达.小鼠免疫结果表明,VP2+cIL-2/cIL-7共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体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VP2 +cIL-2和VP2+cIL-7共免疫组(P<0.05).VP2+cIL-2/cIL-7共免疫组小鼠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比其它免疫组略有升高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然而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免疫组(P<0.05).[结论]cIL-2和cIL-7基因对CPV VP2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19.
Cln3是酿酒酵母G1期周期蛋白中的一种,为了研究Cln3在细胞周期与形态发生中的作用,我们构建了酿酒酵母CLN3基因的缺失株,并对其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ln3缺失株对α信息素的敏感性增强,α信息素诱导的细胞周期停滞现象明显大于野生型菌株,这种增强作用不受Sgvl因子的影响。同时,与野生菌相比cln3缺失株的细胞形态也有明显变化,双倍体cln3缺失株细胞的顶端生长能力增强而单倍体细胞的侵入生长能力则受到抑制。结果表明,与酿酒酵母的另外两个G1期周期蛋白Clnl、Cln2不同,Cln3在形态发生中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620.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苗期耐冷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稻苗期低温冷害导致的烂秧现象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以一个水稻籼粳交(圭630/02428)DH群体为材料,在幼苗3叶1心时用10℃低温处理3d,随后恢复培养,以恢复培养5d后的秧苗成活率(%)为指标,鉴定该DH群体的苗期耐冷性。利用已构建的RFLP连锁图谱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定位软件QTLMapper1.0对水稻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分析,检测到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3个QTLs,分别位于第3、11、12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9%、18.3%和24.4%,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02428”。同时检测到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上位性互作位点8个,分散分布于第2、7、8、9、11染色体上,其中有2对互作的贡献率在15%左右,这2对互作的增效基因型均为来自2个亲本的重组基因型。苗期耐冷性在2个亲本间差异很大,在DH群体中呈现出连续变异,有明显的超亲分离。这些结果表明,水稻苗期耐冷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基因的上位性互作是其重要的遗传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