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疏勒河上游土壤磷和钾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杰  陈生云  胡凤祖  莎娜 《生态学报》2012,32(17):5429-5437
土壤中磷和钾是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研究它们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对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土壤碳氮循环的认识均具有重要意义。以疏勒河上游13处生态观测样地(7种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有机碳、全氮、粒径和pH等理化性质和气象因子,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表层和剖面中土壤磷、钾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20 cm表层土壤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0.50±0.14)g/kg、(2.69±1.61)mg/kg、(14.84±0.59)g/kg和(151.03±117.57)mg/kg。表层土壤全磷含量与年均气温和土壤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表层土壤有效钾含量与土壤粉粒含量和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密度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壤层,它们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深度土壤全磷的总密度与年均气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随着土层深度逐渐增加。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表层全磷含量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全钾含量受成土母质影响,变异性不大。该区域土壤中有效磷和有效钾相对缺乏,草地管理措施是影响它们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气温是该区域土壤全磷和全钾密度分布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72.
为寻找新型肝靶向抗癌前药,将具有肝靶向特征的天然分子甘草次酸的半合成衍生物与抗癌药环磷酰胺的活性代谢物氮芥磷酰二氯偶联制成11-脱氧甘草次酸类两个目标化合物和7个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用常规光谱分析法进行鉴定,对合成工艺、理化性质和光谱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本研究对甘草次酸类新型肝靶向抗癌前药的药理活性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镉浓度分别为2和5 mg·kg-1时,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从苗期至成熟期各生长阶段茎叶中镉积累与全硫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和向日葵各生长时期茎中镉含量与其全硫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叶片中镉含量与硫含量没有相关性,说明硫在植物镉的运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中镉浓度为2 mg·kg-1时,籽实中镉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向日葵>大豆>玉米;土壤中镉浓度为5 mg·kg-1时,籽实中镉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大豆>向日葵>玉米,与籽实中硫含量的高低顺序一致;玉米籽实中镉含量最低,在2个镉浓度处理下平均值仅为0.01和0.03 mg·kg-1,低于国家标准食品中镉限量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消癌平联合奥宁、强的松治疗耄耋年龄淋巴瘤的疗效.方法:3名年龄大于80岁的老年淋巴瘤患者,不能接受化疗,血生化、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治疗方法:消癌平60ml+5%葡萄糖液250ml,持续静脉滴注16天,奥宁0.8mg+生理盐水100ml.Civ(连续静脉泵入),(2ml/小时/48小时)×8次(16天);强的松片40mg,连续口服14天.按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总疗效CR1例,PR2例.3例患者中有2例目前仍存活,生活能自理.一例骨浸润伴骨破坏者,治疗后骨缺损稳定2个月以上无变化.但在CR后2个月进行巩固治疗期间发现脑浸润;一例患者在首次治疗期间发现脑浸润,经治疗后病灶稳定、无变化;另外一例患者在5次治疗出院后,因糖尿病诱发酮症酸中毒、昏迷、肺部感染,死亡.治疗期间除2例伴发糖尿病患者血糖增加外,几乎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消癌平、生长抑素类似物-奥宁、强的松联合应用,可能是治疗老年淋巴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该方法不能扼制脑浸润的发生,对脑浸润也无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5.
宏基因组学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是指不经过微生物培养阶段,采用直接提取环境中总DNA的方法,对微生物基因总和进行研究的一门新学科.宏基因组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占微生物总体99%以上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成为现实,微生物基因的可探测空间显著增大.总的来说,目前宏基因组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筛选功能基因,开发具有所需功能的蛋白;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宏基因组文库进行分析,探讨在各种环境下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和微生物与周围环境间相互影响的规律,以便我们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微生物世界.在宏基因组技术的应用范围被不断扩展的同时,围绕着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筛选、测序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宏基因组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宏基因组技术的进步将不断提升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 MAAs)是一大类以环己烯酮为基本骨架, 与不同类型氨基酸通过缩合作用形成的水溶性物质。它能在真菌、海洋细菌、蓝藻和真核藻类细胞中合成, 并在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生物体内积累, 广泛存在于多种水生生物中。它具有紫外光防护、渗透、繁殖调节及发育保护等功能。本文主要介绍有关类菌胞素氨基酸的分布、结构、生物合成和积累以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单播与混播人工草地对羊草和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测定2种牧草光合特性日变化进程,比较不同处理下羊草和紫花苜蓿光合特征。结果表明:单播处理下,羊草和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温度呈单峰型,紫花苜蓿的气孔导度呈单峰型,羊草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双峰型。混播处理下,羊草和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温度日变化呈单峰型,羊草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单峰型,紫花苜蓿的气孔导度呈双峰型。混播处理下,羊草净光合速率峰值显著高于单播,分别为17.72和13.65μmol CO2·m-2·s-1。单播和混播处理下,羊草叶绿素含量均高于紫花苜蓿,羊草叶片氮含量均低于紫花苜蓿,且混播羊草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单播羊草,二者分别为27.60和22.55 g·kg-1。不同种植方式下,羊草和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混播处理有利于增加羊草叶片氮含量。试验结果为牧...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中DELLA基因功能及其表达特性,采用PCR技术从‘长林4号’油茶中克隆了5个DELLA基因,命名为CoDELLA1~CoDELLA5,对其编码的5个CoDELLA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5个DELLA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激素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CoDELLA基因的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 791、1 875、1 848、1 593和1 581 bp,分别编码597、625、616、531和527个氨基酸。5个CoDELL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丝氨酸残基为主要的潜在磷酸化位点,CoDELLA蛋白N端均含有典型的DELLA结构域。不同物种中DELLA蛋白的系统发育存在差异,CoDELLA与茶树的CsDELLA同源性最高。CoDELLA基因在油茶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且赤霉素和独脚金内酯等多种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对其表达具有调控作用。CoDELLA基因可能在油茶的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TwoRareCasesofChromosomeTranslocationt(1;3)andt(9;19)WeiRongshangZhangHaiduanWangAiqinHeChunna(LaboratoryofGenetics,NanjingHospitaloftheAirForceofPLANanjing210002)例1男,28岁,结婚2年余,妻27岁,妊娠3次,第1胎孕5个月胎死宫内,第2胎7 月早产后夭折,第3胎5个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与B型超声在诊断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142例,均行颈动脉B型超声和CEUS成像检查。记录左右侧颈动脉各分段点CIMT近壁和远壁值,然后取平均值。采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评分,以确定在B型超声和CEUS成像过程中的CIMT可视化。比较B型超声和CEUS成像技术对斑块检出的差异。根据CIMT平均值进行进一步分组,分析CIMT与亚临床左心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在B型超声成像上,左右侧颈动脉CIMT远壁的可视化评分均明显高于CIMT近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EUS成像上,左右侧颈动脉CIMT远壁的可视化评分均高于CIMT近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型超声成像模式对比,在CEUS成像模式中左右侧颈动脉CIMT远壁和近壁的可视化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例健康体检者中,B型超声总共检测出271个斑块,CEUS总共检测出293个斑块,斑块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MT平均值的逐渐增大,LVM逐渐减小,LVGLS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平均值的大小与LVEDD、LVES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改善了CIMT的可视化,并能更好地检测出颈动脉斑块(主要为低回声斑块),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