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源于两个香菇(Lentinulaedodes)双核菌株的孢子单核体、原生质体单核体及其杂交后代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9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6条DNA片段,其中82.5%具有多态性。综合分析9个随机引物的扩增谱带,可将所有供试亲本单核体清楚地分开,且早核体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其来源及遗传背景相吻合。此外,用两个双核亲本菌株的各4个不同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两两支配所得的所有杂交组合,也均可与双核亲本菌株明确地区分开来。因此,在杂交育种中,RAPD分析可为亲本的选配及杂种的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2.
《人类学学报》1984,3(1):84-84
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玛·利基博士于10月10日到10月24日来华访问,在北京和西安两地进行学术交流、科学考察及遊览名胜古迹。玛·利基博士在来访期间,曾考察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及其他地点,观察了北  相似文献   
83.
先天性全身性多毛症(congenital hypertrichosis) 比较罕见,一家多例者国内尚未见正式 报告。1979年在广东省和平县发现一家4例 (简称“毛户"),我们对此家庭进行了调查。现 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彩色豆马勃子实体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彩色豆马勃能与松树、桉树形成外生菌根,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用水、乙醇和丙酮抽提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发现这些抽提物对稗草和水稻幼苗生长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丙酮抽提物对狼尾草和油菜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子实体的丙酮抽提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2个纯化合物,可鉴定为豆马勃内酯(Pisolactone)和麦角甾醇。该2个化合物在400μg·ml-1浓度下均显着抑制稗草幼苗根生长。豆马勃内酯在100μg·ml-1浓度下仍然极显着抑制稗草幼苗根生长.  相似文献   
85.
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 (Germar)〕是新疆温性荒漠草原最为重要的蝗害之一,目前关于新疆该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尚不明确。测定了新疆黑条小车蝗14个地理种群194条序列的线粒体COIND5基因,通过单基因和联合基因分析比较新疆该蝗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并基于可信度高的联合基因探讨新疆该蝗种群可能的扩散路径。黑条小车蝗14个地理种群的COIND5联合基因均表现出高遗传多样性(Hd为0.904 8~1.000 0,Pi为0.010 0~0.341 5),且各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交流不充分(Fst为0.385 1,Nm为0.40)。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来源于种群内部(80.03%),并且地理距离可能不是影响种群间遗传距离的主要因素。综合遗传多样性分析,单倍型网络图和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联合基因较于单基因可信度更高。新疆黑条小车蝗遗传分化较高的种群可能主要由地形地貌所致,遗传分化较低的种群可能受西北季风影响;新疆黑条小车蝗种群的早期建立种可能来源于伊犁地区,一支经天山山脉扩散至博乐、乌市及哈密地区,另一支由塔城地区经准噶尔盆地扩散至富蕴县。  相似文献   
86.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附着在载体材料表面的高度有组织的微生物群体,主要由菌体和微生物的胞外分泌物构成。与浮游细菌相比,生物被膜内的微生物对抗菌剂、恶劣环境及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显著增加,还具有自增殖、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近年来,生物被膜在污水处理、工业发酵、食品工程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载体材料的理化性质对生物被膜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有机高分子材料因价廉、具有较轻的比重和密度、易于表面改性等特点,成为介导生物被膜构建的优选载体材料。本文对水凝胶、高分子分离膜、聚合物纤维膜及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载体等几大类功能高分子材料促进生物被膜构建及其生物转化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为了揭示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杉木对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的地下响应及其适应性,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双因子试验,包括对照(CK)、土壤增温5℃(W)、隔离降水50%(P)和土壤增温+隔离降水(WP)4个处理,用微根管法探讨试验1a期间土壤增温、隔离降水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量(以细根出生数量表征)的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对细根总出生数量没有影响,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则极显著。与CK相比,W细根总出生数量显著增加,而WP处理细根总出生数量则显著低于W处理和P处理。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季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增温×季节、隔离降水×季节对细根出生数量均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W处理春季细根出生数量显著增加,P处理秋季细根出生数量显著增加,而WP处理夏季和冬季细根出生数量显著下降。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径级的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增温×隔离降水×径级存在显著影响;0—1 mm径级细根出生数量W处理显著高于CK,但WP处理则显著低于W处理和P处理。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土层的3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土层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仅在20—40 cm土层发现P处理细根出生数量显著高于CK。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还因不同的季节和径级而异。  相似文献   
88.
绿竹和麻竹地上部植硅体碳封存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帅  姜培坤  孟赐福  吴家森  张金林 《生态学报》2017,37(20):6827-6835
可以在土壤中稳定存在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之久的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陆地植物生态系统长期碳封存的重要机制之一。选取福建南靖地区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 f.)和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两种重要丛生竹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竹叶、竹枝和竹秆样品,用微波消解法提取植硅体,采用碱溶法测定植硅体中碳含量,以比较两种丛生竹的植硅体碳封存潜力和封存速率。结果表明: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不同器官中Si含量变幅分别为4.95—37.53 g/kg和2.01—34.05 g/kg,植硅体含量变幅分别为3.35—100.80 g/kg和1.57—84.06 g/kg,两者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叶枝秆。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不同器官干物质中的植硅体碳含量变幅分别为0.51—2.85 g/kg和0.17—2.22 g/kg。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PhytOC储量变幅分别为5.1—13.9 kg/hm~2和1.2—6.3 kg/hm~2。绿竹和麻竹地上植株不同器官中的最高PhytOC储量分别为枝和叶。绿竹和麻竹地上部PhytOC总储量分别为24.3 kg/hm~2和11.1 kg/hm~2。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PhytOC封存速率分别为0.051—0.131 t-e-CO_2hm~(-2)a~(-1)和0.0099—0.0139 t-e-CO_2hm~(-2)a~(-1),以绿竹和麻竹的最高PhytOC封存速率计算,我国绿竹林和麻竹林的地上植株部每年可分别封存1965.29 t CO_2和1520.11 t CO_2。  相似文献   
89.
应用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设施西瓜授粉,对其高温条件下的授粉行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蜜蜂的授粉行为相似,但在访花时间、访花间隔、访花频率和采集专一性等行为上存在差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棚内活动时间分别为5.54 h和5.50 h,与西瓜开花时间基本重合;意大利蜜蜂的单花访花时间3.03±0.17 s比中华蜜蜂的访花时间2.66±0.15 s长,而访花间隔3.22±0.24 s显著低于中华蜜蜂的4.07±0.30 s,访花频率9.53±0.38朵/min显著高于中华蜜蜂的8.09±0.29朵/min。中华蜜蜂在5∶00-7∶00、7∶00-9∶00、9∶00-11∶00采集花粉中西瓜花粉的比例分别为11.03%、13.31%和12.62%,意大利蜜蜂在相应时间段采集花粉中西瓜花粉的比例分别为54.31%、55.97%和32.32%,差异显著。本研究认为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都能高效地完成设施西瓜的授粉任务,而且意大利蜜蜂在西瓜授粉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0.
本文报告小鼠GDP岩藻糖:β半乳糖苷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ucosyltansferase,α1,2-FT)基因的克隆,并进行功能鉴定。利用RT—PCR方法克隆小鼠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编码区MFUT-II,测序后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MFUT-II;采用磷酸钙法将其转染于COS-7细胞进行表达,通过对底物特异性比较研究酶的性质;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法研究基因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分析基因存在状态。结果证实MFUT-II为小鼠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可编码347个氨基酸。其估计分子质量为39kDa,和小鼠日及Sec1基因具有序列同源性。分别与人类Se基因(79.O%)、大鼠Ratrrs(89%)基因、兔Rabbit FT-III基因(77%)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用MFUT-II基因转染的COS-7细胞具有α1,2-FT活性。MFUT-II可在多种组织中产生3.5kb大小的mRNA转录产物。基因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结果显示:基因MFUT-II仅为一个拷贝。这些结果证明MFUT-II为小鼠的Se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