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蛋白4.1家族是细胞骨架蛋白,包括4.1N、4.1B、4.1G和4.1R四个成员,含有膜结合结构域、血影蛋白-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3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和功能域。蛋白4.1家族在人体包括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对蛋白4.1家族在神经系统Ca2+信号转导、受体通道定位与转运、髓鞘等多种重要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近来,蛋白4.1家族发挥抑癌基因作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制备万古霉素脂质体抗生素缓释系统,研究该缓释系统在治疗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作用,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将配置好的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万骨霉素于术中即分别放入关节腔及髓腔内,同时设对照组。大体观察左侧髋关节及观察右髋关节的活动度。实验动物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即刻、第4、8周,分别行髋关节X线摄片检查。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6周后,分别取关节腔内肉芽组织或假膜组织,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数细菌菌落。并用4%的甲醛溶液固定组织,石蜡包埋(骨组织先用EDTA脱钙处理),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炎细胞浸润状况。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术前和术后第1、3、6周后,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各组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均在位,经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治疗后,万古霉素-脂质体组翻修术后8周X线结果提示关节间隙清晰,无明显骨缺损即透亮线形成,而万古霉素-骨水泥组置换术前后对比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感染未控制者术后6周X线结果显示,关节间隙模糊,假体及股骨结合部出现轻度骨吸收。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100%,而加入万古霉素后,万古霉素-PMMA组的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33.3%,显著降低;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16.7%,与万古霉素-PMMA组相比,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应用万古霉素-PMMA和万古霉素-脂质体,与其它组相比较,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这种模式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病理组织切片,发现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6周后,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感染人工股骨头周围股骨组织明显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万古霉素-PMMA组、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和万古霉素-脂质体组+万古霉素-PMMA的实验动物,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提示术后关节周围细菌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与术前相比较,各组CRP均显著升高(P<0.01),而经过万古霉素-PMMA组、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和万古霉素-脂质体组+万古霉素-PMMA治疗的实验动物,CRP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P<0.05)。结论:本实验中首先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并观察了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对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的效应,通过X线检查、细菌培养、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沉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万古霉素脂质体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实施先学后教、师生互教教学模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有害微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施先学后教、师生互教教学模式,经过教师4个阶段的引导,营造了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较好地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这种教学模式确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交流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及质疑问难精神,同时也可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策略与技能改进.  相似文献   
64.
幽门螺杆菌液体培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p的液体培养尤其是大规模培养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单因子试验统计分析。优化筛选了适于幽门螺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摇瓶培养条件下,Hp能够在添加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的布氏肉汤中很好地生长,菌体收获量达到0.6g/mL。  相似文献   
65.
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的组成及表面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生长在正烷烃或植物油中,能生产出表面活性物质,分析其发酵液,类脂物和多糖是主要代谢产物,发酵液中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是糖脂化合物及甘油单脂,发酵液稀释到5%,能将表面张力降到27mN/m,表面性能在广泛pH(2-12),高矿化度溶液中和高温下都非常稳定,发酵液的良好表面性能显示了它在三次采油,土壤处理等领域中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6.
分离纯化获得了两个东亚钳蝎小分子活性多肽BmP02和BmP03。经质谱鉴定二者皆为单一峰,分子量分别为2.950kD和2.935kD。BmP02的氨基酸序列已被测定。用全细胞膜片箝方法记录到BmP02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短暂外向钾电流(It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5),冲洗后可部分恢复,且其抑制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和电压非依赖性。进一步研究表明,BmP02可影响短暂外向钾通道的失活化和恢复过程,但却不影响其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分析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检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解放军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7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结果显示32例为甲状腺恶性结节(恶性组),44例为良性结节(良性组)。对比两组超声征象以及血清TSH、TPOAb、TgAb的表达情况。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TI-RADS分类联合TSH、TPOAb、TgAb检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估。结果:恶性组结节质地为实性、边界模糊/毛刺、微钙化、内部回声为低回声、纵横比>1、TI-RADS分类≥4类占比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而两组结节直径、结节数目比较无差异(P>0.05)。恶性组TSH、TPOAb、TgAb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质地为实性、边界模糊/毛刺、微钙化、内部回声为低回声、纵横比>1、TI-RADS分类≥4类、高TSH、高TPOAb、高TgAb水平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I-RADS分类、TSH、TPOAb、TgAb联合检测较各指标单独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结论:TI-RADS分类联合血清TSH、TPOAb、TgAb检测可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68.
同时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收缩力能较全面地分析神经递质、药物或病理因素(如缺氧、心律失常等)对心肌功能的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多采用标准微电极在豚鼠离体心脏乳头肌标本上同时记录心肌细胞电与机械活动,在需要较长时间观察递质、药物等因素的作用,或是在观察药物的多个剂量效应时,微电  相似文献   
69.
70.
1.樟巢螟绒茧蜂Apanteles locastrae You et Tong,新种(图1) 雌 体黑色。触角、各足基节、后足转节、腿节、胫节端部3/4、跗节、腹部、产卵管鞘黑色;下颚须基节、翅痣褐色,下颚须2—5节浅黄;前足转节、腿节基部1/4,中足转节、腿节基部3/4、胫节端部1/2,前缘脉、痣后脉、翅痣边缘暗褐色;足的其余部分和产卵管黄褐色,后足胫距白色;翅基片黑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