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3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184篇 |
专业分类
6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贝壳历来是生物工程和材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贝壳中的贝壳基质蛋白质在贝壳的形成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Whirlin类蛋白质(Whirlin-like protein,WLP)是一种从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中鉴定的新型贝壳基质蛋白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含有PDZ(postsynaptic density/Discs large/Zonula occludens)结构域,而该结构域对贝壳生物矿化的影响目前尚无报道。为深入了解WLP在贝壳形成中对碳酸钙晶体的影响,在序列分析基础上,采用密码子优化结合原核重组表达,获得其重组表达产物后,开展了重组WLP对碳酸钙晶体形貌及晶型的影响研究,结晶速度抑制以及碳酸钙晶体结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重组WLP能诱导文石型碳酸钙晶体的形貌和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的晶型发生改变;同时重组WLP对碳酸钙晶体具有结合作用,且能抑制碳酸钙晶体的结晶速度。上述结果表明,WLP对贝壳的形成及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并可能在贝壳肌棱柱层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是蒸发植物体内水分的主通道,而小麦叶片气孔则是由两个哑铃状的保卫细胞组成,这种保卫细胞的长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为了摸清保卫细胞长度在小麦旗叶上的分布规律,以便进一步研究小麦旗叶的水分生理,1989年我们采用叶片保卫细胞长度观测法,对14个小麦基因型4200个旗叶保卫细胞进行了长度测量,现将测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94.
伏牛山森林生态系统灌木植物功能群分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东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植被优势种明显,以灌木优势种为主体进行植物功能群分类,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框架结构及类群分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在伏牛山南北坡设置66个典型样方.根据调查结果,通过计算重要值,选取优势度相对较大的灌木树种进行种间联结及相关性分析,以X2(卡方)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来测定灌木优势种间的联结性,根据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及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异同来划分植物功能群,把灌木优势种划分为7组植物功能群.植物功能群间物种表现出显著正联结,一起在同一生境中出现的几率较大,在长期的生长演化过程中,能适应相似的资源环境和对干扰有相似的响应,所以将其划分同一组植物功能群.植物功能群内有一些重要的形态特征有相似之处,功能群间的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如叶片的大小、形状等,功能群的这些相似及区别还需要生理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
甲状旁腺素(PTH)在体内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调节钙、磷代谢,近年来的研究证明,PTH在骨的代谢过程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PTH及其片段已成为重要的骨形成促进剂,尤其是PTH1-34已由美国礼来(lilly)公司开发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特立帕肽(teriparatide),它是目前临床应用效果最好的的促进骨合成代谢的药物.本文就PTH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对骨的作用和特里帕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我国两株登革2型病毒基因组的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我国两株登革2型病毒D2-43株、D2-04株的基因组进行了全序列测定,在此基础上对这两株引起不同临床症状及鼠神经毒力的登革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D2 43株与D2-04株基因组全长约为10 723nt,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5.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 6%,不存在特别的高变区.这两株序列中共有83个核苷酸的变化导致了氨基酸的变化,其中21个差异氨基酸可引起所在位点电荷或极性的变化,位于登革病毒粒子表面的E糖蛋白第126位氨基酸由Glu(D2-04株)→Lys(D2-43株)的变化对其抗原性有影响,可能引起了病毒对鼠神经毒力的改变.对结构糖蛋白E基因的聚类分析表明D2-43株与新几内亚株、台湾87株及菲律宾83株亲缘关系较近,D2-04株与牙买加株及巴西90年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我国存在不同起源的登革2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具体探讨微小RNA(miR-10a)通过含F-框WD重复域蛋白7(FBXW7)-E盒锌指结合蛋白2(ZEB2)轴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化疗耐药作用。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模型小鼠(n=42)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组给予环磷酰胺20 mg/kg腹腔注射,miR-10a组给hsa-miR-10a mimics 15 mg/kg 联合环磷酰胺20 mg/kg腹腔注射,1次/d,持续给药14 d。结果: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7 d与第14 d的肿瘤体积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瘤体质量低于模型组,抑瘤率高于模型组,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模型组,miR-10a组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血清FBXW7、ZEB2含量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FBXW7、ZEB2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结论:过表达miR-10a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的FBXW7-ZEB2轴的激活,抑制血清FBXW7、ZEB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改善肿瘤化疗耐药性,促进缩小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98.
目的:用全血质控物(以下简称质控物)监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后,对比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一份血标本结果的差异,以及用质控物结合新鲜血监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后,对比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一份血标本结果的差异。方法:美国亚培公司提供的CD-1600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美国库尔特公司提供的COULTER—JT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200例4至6岁健康查体儿童血常规。结果:用质控物检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CD-1600的检测结果:4至6岁儿童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的检测结果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OULTER-JT的检测结果:4至6岁儿童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1600与COULTER-JT比较的检测结果:4至6岁儿童男性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至6岁儿童女性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血小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间细胞(0.01〉P〉0、05)中性粒细胞(P〈0.01)红细胞(P〈0.01)血红蛋白(0.01〉P〉0.05)红细胞压积(P〈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用质控物结合新鲜血监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质控物监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同一份血标本不同仪器检测结果,部分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用质控物结合新鲜血监测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同一份血标本检测结果,其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
登革2型型内嵌合病毒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OL-PCR(Overlap PCR)方法,扩增出D2-04和D2-MON501结构蛋白区、5′非编码区等域的嵌合片段,以此片段替换pDVWS501质粒中的相应部分后,转化DH5α菌。测序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含有D2-04株完整的PrM和E基因、一部分C基因,及D2-MON501株非编码区、非结构蛋白区和大部分C基因的嵌合病毒全长cDNA(QH-04/MON501)克隆。为进一步研究登革2型病毒结构蛋白区对毒力的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0.
pDVWS501为含有登革2型病毒全长cDNA的质粒, 可利用感染性转录体技术恢复为有活力的病毒MON501. 将MON501注射乳鼠脑内可引发脑炎症状, 其E蛋白的62, 203位分别为Glu, Asn. 采用OL-PCR方法把pDVWS501 E62位氨基酸突变为Lys, 得到质粒TB62; E203位氨基酸突变为Asp, 得到质粒TB203. 将pDVWS501, TB62和TB203酶切后体外转录得到全长登革2型病毒转录体, 应用电穿孔技术转染BHK-21细胞, 7天后收毒. RT-PCR证实有登革2型病毒存在, 接种C6/36细胞, 3~5 d可使其产生典型病变. 测定突变区域的序列, 结果表明得到了恢复病毒MON501和E62, E203位点突变的重组病毒HFT62, HFT203. 3株病毒均在其基因组5′端加“G”, 3′端则与登革2型病毒野生株相同. 分别将3株病毒稀释至105~ 102 TCID50, 经脑内途径注射1日龄乳鼠, 发现与MON501相比, HFT62, HFT203在同一稀释度发病乳鼠的个数减少, 发病时间延长且差异显著, 表明E62, E203可能是登革2型病毒乳鼠神经毒力相关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