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8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76例毒蛇咬伤患者采用相应抗蛇毒血清为主,结合本地中草药内服外敷及西药抗菌消炎、消肿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1376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仅3例患者因延误治疗时间或在院外早期伤口处理不当出现局部Ⅰ°斑痕,功能轻度受限。治疗时间最长33天,最短1天。结论采用相应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首选特效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NAS对肝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产生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夹闭肝蒂法30min、再灌注6h制作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比色法检测损伤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夹闭肝蒂30min、再灌注6h后,肝小叶结构紊乱、肝血窦淤血,其间有白细胞浸润、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血清中ALT水平升高,肝组织中s0D和GSH—Px的含量降低,MDA升高;NAS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的释放,使肝组织中SOD和GSHPx的含量升高,MDA的含量降低;NAS+Luz可逆转NAS的这一作用。结论NAS对肝缺血再灌注小鼠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槲皮素具有诱导细胞自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抗癌功能,但其诱导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还不太清楚. 本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槲皮素对Hep G2细胞自噬的影响; Fluo-3 AM和Cyto-IDTM Green Detection Reagent染色标记, 流式细胞术测定了槲皮素对Hep G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 及Ca2+螯合剂BAPTA-AM对自噬水平的影响. 探讨了槲皮素诱导人肝癌细胞 Hep G2自噬过程中[Ca2+]i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槲皮素较低浓度范围内(0 ~ 50 μg/mL), 可明显抑制Hep G2细胞增殖, 并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细胞自噬. 同时发现,槲皮素刺激Hep G2细胞可使[Ca2+]i明显增加, 进而促进自噬. 而当胞内Ca2+螯合剂 BAPTA-AM存在时, 细胞的自噬水平受到一定的抑制. 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内[Ca2+]i的升高可促进自噬, [Ca2+]i 的降低可能会抑制自噬. Hep G2细胞自噬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有关系.  相似文献   
34.
目的融合PCR是一种常用的构建重组片段或重组质粒的手段,但长片段融合PCR的难度较大。文中将探讨长片段融合PCR过程中引物设计及扩增条件对产物的影响。方法以构建烟曲霉rho 1基因回补株为例,采用融合PCR的方法扩增重组片段(长达6.5 kb),在引物设计时引入不同大小的同源区,并设置不同的扩增体系。结果当设计引物的同源区为35 bp,选用具有高扩增效率、高保真性的DNA聚合酶,以及各片段在融合PCR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5 ng/μL时,实现了长达6.5 kb的片段扩增并完成了烟曲霉rho 1回补株的构建。结论在合适的PCR引物设计、片段浓度配比及聚合酶条件下,长片段融合PCR在丝状真菌的基因敲除及回补株的构建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RV)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5份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同时采用使用贝克曼库尔特Image800双光镜免疫浊度分析仪定量监测类风湿因子(RF),其中包括门诊及住院RA患者135例,非RA组170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的健康体检人员50例。结果:抗-CCP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RF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35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阻性率为70.4%,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3.5%,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96.5%。RF的阳性率为63.7%,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14.1%,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7%、81.1%。联合应用抗CCP抗体与RF进行诊断,串联时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7.1%。并联时敏感性为74.8%,特异性为85.3%。结论:抗CCP抗体和RF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
宫兆宁 《植物学报》2016,51(5):631-638
叶绿素荧光测量分析可以揭示植物叶片光化学效率的变化,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生态监测。以再生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北京门城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区,选取典型湿地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angustifolia)和茭白(Zizania lat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测量叶片尺度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室内测定对应样点的水体总氮含量指标,研究了再生水补给条件下,不同水氮梯度植物叶绿素荧光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3种典型挺水植物的初始荧光(Fo)与最大荧光(Fm)随着水体总氮含量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PSII的量子效率(F_v/F_m)与实际量子效率(ΦPSII)受水氮含量的影响先升高,达到15–20 mg·L~(–1)区间时,则与之持平;光化学淬灭(qP)参数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NPQ)参数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当水氮含量为15–20 mg·L~(–1)时,光化学反应减弱,光合作用出现抑制。不同类型植物的荧光参数也有所不同,处于生长期(6月)植物的光合作用显著强于生长成熟期(9月)。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2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低血钙、高血磷及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接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HDF组和HP-HD组各32例;HDF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HP-HD组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采血检测血钙、血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结果:治疗三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血磷、iPTH显著下降,血钙显著上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HD组患者血磷、iPTH下降较HDF组更为显著,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DF和HP联合HD均能有效调节血钙、清除血磷和iPTH水平,但HP联合HD较HDF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舒巴坦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病区住院的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A组(31例)对照B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粉针3.75 g,bid,联合莫西沙星0.4 g,静脉注射,qd,对照A组患者则单用哌拉西林舒巴坦粉针3.75 g,静脉滴注,bid,对照B组患者采用单用莫西沙星0.4 g,静脉注射,qd,三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0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天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浸润性阴影、肺部啰音、胃肠道情况及体温等均显著好转,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情况显著高于对照A组(100%vs 87.09%,P0.05),对照B组的有效率也较A组提高(96.77%vs 87.09%,P0.05)。观察组总体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A组(92.86%vs 51.61%),对照B组的总体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A组(70.97%vs 51.61%),但观察组和对照B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86%、74.19%、90.32%,观察组和对照B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A组;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的效果,稍优于单用莫西沙星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的超前镇痛在骨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入院行骨科手术的各类骨折患者。记录每名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骨折类型和部位,手术和麻醉方式,镇痛治疗方案,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心理评分,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1名行骨折手术患者,分为超前镇痛组(n=115)和对照组(n=126),超前镇痛组术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主要为帕瑞昔布、塞来昔布)进行镇痛,对照组术前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 h、12 h、48 h、72 h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前镇痛组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较高。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超前镇痛运用于骨科手术中,能够有效缓解手术切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0.
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研究会产生海量的质谱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使用数据库搜索引擎进行鉴定分析,并根据肽段谱图匹配(PSM)反推真实的样品蛋白质.对于高通量蛋白质组数据的处理,其鉴定结果的可信是后续分析应用的前提,因此对鉴定结果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而基于目标-诱饵库(target-decoy)搜索策略的质量控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搜库和质量控制的实施流程,然后综述了基于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的质量控制工具,并提出了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的不足及改善方法,最后对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