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红血球生存的各个时期中,正常脾脏对它具有作用,可列出以下八种功能:(1)生红血球作用;(2)对红血球生成的影响;(3)对红血球表面成熟的影响;(4)储血功能;(5)“筛选功能”;(6)铁的转换与储存;(7)“取出功能”;(8)衰老红血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吗啡受体拮抗剂翻转电针镇痛的程度决定于电针刺激的频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电针镇痛能被吗啡受体拮抗剂所对抗,被认为是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针刺镇痛的有力证据。给大鼠皮下注射吗啡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或纳曲酮 1mg/kg, 可以对抗低频和中频(2和15Hz)电针的镇痛效应,但不能对抗高频(100Hz)电针镇痛效应。增加纳洛酮剂量至20mg/kg才能部分对抗 100Hz电针镇痛。根据不同剂量纳洛酮(0.25—20mg/kg)对抗不同频率电针镇痛的剂量效应曲线,求得对2,15和100Hz电针镇痛产生50%翻转作用的纳洛酮剂量分别为 0.53,1.02和 24mg/kg。2—15Hz变频电针的镇痛作用也需用大剂量纳洛酮(20mg/kg)才能阻断。实验表明,在三种频率下,改变电针刺激强度(1,2,3V)并不影响纳洛酮翻转电针镇痛的百分数。以上结果表明,纳洛酮翻转电针镇痛的程度决定于电针的频率,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释放出不同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激与血清免疫抑制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性应激时机体免疫功能的低下与血清中出现的免疫抑制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4.
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节律的分岔和混沌现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心脏的节律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其节律复杂性的起源是多层次的。实验观察了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节律的模式,以及改变细胞间耦合强度时节律的转化规律。表明在以正常灌流液灌流状态下,心肌细胞表现为多种不同的节律模式,可以是周期的,也可以是非周期的。当细胞间耦合强度下降时,心肌细胞节律发生转化,并经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节律。实验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脏节律复杂性的起源。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生理科学进展》创刊50周年。历经半个世纪的磨练,《生理科学进展》已经成长为一本成熟的科学期刊。回顾这50年的历程,我们最感欣慰的是,《生理科学进展》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欢迎。这首先体现在撰稿人对我们刊物的投稿始终十分热情,使我们有充足的稿源。我们每年收稿大约在270~300篇之间,而每年刊登的稿件约130篇,退稿率一直保持在50%~60%之间,从而为挑选和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于长期以来我们所坚持的办刊思想和办刊方针。50年前的创刊号中,编辑部的文章就明确提出了本刊的目的:“本刊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生理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生理科学的教学质量,推广生理科学在生产建设各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上接 2 0 0 0年第 3期第 3页 )1 .6.2 某些前激素 (prohormone)的作用 血液循环中的硫酸表甾酮 (dehydroepiandrosteronesulphate,DHEAS)受到 DHEA硫酸酶的作用变成 DHEA可增强 TH1的活性 ,此时 TH1/TH2 的比值趋向于 TH1占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 DHEA的水平也随之下降。这可能是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动物实验中也发现 ,老年鼠体内的 DHE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如果补充 DHEA后老年鼠的免疫缺损状态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此外 ,衰老时的免疫功能下降也与某些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增高有关。例如 IL -6的…  相似文献   
17.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Arvid Carlsson、Paul Greengard 和 Eric R. Kandel三人(图1),表彰他们在"神经系统内信号传递"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A.Carlsson等的发现是,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枢神经系统中化学性信号的传递.  相似文献   
18.
大鼠经20h电刺激应激反应后,腹腔巨噬细胞释放H_2O_2量明显减少(P<0.001),双侧肾上腺摘除术可以对抗应激对巨噬细胞释放H_2O_2功能的抑制作用(P<0.001),而单纯摘除大鼠双侧肾上腺对巨噬细胞无明显影响。将与肾上腺有关的激素与巨噬细胞体外孵育20h后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巨噬细胞无明影响;氢化可的松可以明显促进巨噬细胞释放H_2O_2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明显抑制巨噬细胞释放H_2O_2功能(P<0.01)。大鼠在应激反应后血浆皮质酮含量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观察氢化可的松任体内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发现,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可以明显抑制巨噬细胞释放H_2O_2功能(P<0.01)。以上结果提示应激对巨噬细胞释放H_2O_2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的产生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凋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免疫机能是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机能,它能识别外来有害物质,并将其代谢、中和或清除,以保卫自身不受伤害。免疫系统内部有极其严密和精细的调节。以往很多人认为它是不受神经系统调节的。近10年来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有了某些突破性进展,不仅完全证明了它们的密切关系,在观念上有了很大变化。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神经免疫调节学(neuro—immunomodulation)或神经免疫内分泌学  相似文献   
20.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