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方,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对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发现:α多样性,乔木层在中海拔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稍呈上升趋势,草本层在低海拔次生林带和山顶矮林带物种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总体上呈"~"型变化,在中海拔建群种发生更替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最高,物种更替速率最快,其次是山顶附近。γ多样性大致沿海拔升高递减,以700m以下和过渡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总物种丰富度最高。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总体上表现为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向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更替,在建群种发生更替的中海拔过渡带形成混交林带,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lata)、槲栎(Quercus aliena)等夹杂其间在一些小生境中形成优势种群。总体上体现了过渡带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和更替速率,总物种丰富度隐含着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12.
热岛效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叶片形态构成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亚婷  范连连 《生态学报》2011,31(20):5992-5998
热岛效应是一种由于地表覆盖改变及人类活动导致的热量在城区空间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以及伴随而生的超大城市的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将更加凸显,这种环境温度的升高必将影响到各种景观园林植物的生理状态乃至形态结构。选取以生长在热岛点和有大量绿植覆盖的低温点的两种典型园林植物大叶黄杨和丁香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这两种植物叶在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下,在热岛点和低温点中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热岛点环境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低温点,但其他环境要素差异并不显著。热岛点的大叶黄杨和丁香叶生物量分别是低温点的1.6倍和1.4倍。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低温点,在热岛点生长的植物叶表现出较低的比叶面积、单位重量和单位面积叶氮含量。生物量在向各部分组织分配时,热岛点的植物叶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叶肉部分,而减少了对叶柄的生物量投入。  相似文献   
613.
广西流星天坑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乐业流星天坑为研究对象,在流星天坑腰部与底部设置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冠层树种及林下植物群落;并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天坑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探讨其生境关联。结果表明:(1)在天坑调查的样地中,胸径大于10cm的冠层树种个体60株,隶属于13科、17属、18种,个体密度约为188株/hm2。林下植物种群共记录到94株个体,隶属于28科、38属、43种,个体密度为23 500株/hm2。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丰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冠层树种的科属多样性很高,体现出群落组成的古老和隔离性质。(2)樟科是流星天坑植物群落的优势科,在群落冠层包含4个种14株个体,在林下包含3个种,7株个体,其中2种与群落冠层共有;群落的林下层含物种数较多的科包括大戟科(4种)、菊科(3种)、凤尾蕨科(3种)、鳞毛蕨科(3种),但天坑植物群落中种群水平的优势现象不明显。(3)林下植物包含了各种生长型,以灌木数量最多,禾草类植物数量最少,乔木的幼苗也较少,体现出天坑的生境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源生态位,同时也表明乔木的幼苗更新不良。(4)流星天坑大树数量比例高,在样地中记录到的60株个体中,最小胸径为17.0cm,最大胸径104.0cm,胸径30cm的大树共34株,占全部立木比例56.6%,体现出天坑森林群落的原始性并且未受到干扰破坏。(5)双向指示种分析表明,广西乐业天坑林下植物对生境的响应更为敏感,但无论冠层还是林下层其现状分布并不能完全把坑腰和坑底两种生境分离。该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天坑这种特殊生境下植物种群以及群落的发生、演替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14.
可溶性GST-rh TRAIL55-281最佳表达条件及凋亡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本室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5X-TRAIL55-281转入大肠杆菌JM109和HB101中,鉴定后诱导表达,然后针对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诱导剂IPTG浓度设立梯度试验,发现重组质粒pGEX-5X-TRAIL在JM109与HB101中的表达情况相近,可溶性的人GST-rh TRAIL55-281最佳表达条件为26℃,0.06 mmol/L IPTG,200 r/min.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出大量可溶性GST-rh TRAIL55-281后,通过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GST-rh TRAIL55-281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与生物学活性.为今后TRAIL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做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615.
毛冬瓜根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首次对毛冬瓜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确认了其中的49种化合物,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在分离出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中含有烃类(22.26%)、醛酮类(8.52%)、醇类(45.38%)、酚类(1.08%)、羧酸类(7.69%)、酯类(7.18%)、杂环类(2.72%)和环氧类(3.39%)等8大类.在主要成分中以萜类化合物为主(62.20%),包括5种单萜(5.29%)和17种倍半萜(56.91%).其中多种成分为已知药用成分,为进一步评价其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16.
β-N-乙酰-己糖胺酶(beta-N-acetylhexosaminidase/beta-Hexosaminidase,HEX)是一种糖苷水解酶,在几丁质降解、N-糖基化修饰、糖复合物代谢等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PmHEX在马氏珠母贝贝壳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马氏珠母贝PmHEX(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HEX,PmHEX)cDNA全长序列并通过qRT-PCR检测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PmHEX序列全长3 812 bp,其中5'UTR为22 bp,3'UTR为364 bp,开放阅读框(ORF)为3 426 bp,编码1 141个氨基酸;预测其相对分子量为125.92 kD,理论等电点为9.06;SMART软件分析PmHEX蛋白质序列,发现它具有典型的GH20和GH20b结构域和一个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显示PmHEX与其它物种的HEX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珠母贝HEX序列相似度高达54%;q RT-PCR表达分析显示PmHEX在外套膜各区表达量较高,且在边缘区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综上所述,PmHEX可能参与马氏珠母贝贝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17.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的抗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 ;同时将病人急性期血清接种C6 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从分离的病毒悬液中提取RNA ,进行RT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该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登革病毒的IgM和IgG抗体。从病人血清中分离的病毒 ,经RT PCR和序列测定证实为登革 2型和 3型病毒的特异序列。表明该患者为登革 2型和 3型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18.
血管内皮素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FLT4)与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有关,其可能对毛色及黑色素生成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为探讨FLT4基因对羊驼毛色及黑色素生成的影响,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qRT-PCR、Western印迹对FLT4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毛囊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FLT4在不同毛色毛囊中外根鞘及毛乳头阳性表达不同,且棕色皮肤比白色皮肤阳性信号强;FLT4 mRNA在棕色羊驼皮肤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白色羊驼皮肤 (P<0.01);FLT4蛋白在棕色皮肤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白色皮肤(P<0.01);为进一步研究FLT4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通过对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FLT4蛋白(0, 1, 10, 50, 100 ng/mL),与对照组相比,添加FLT4蛋白后酪氨酸酶(TYR)、酪氨酸相关蛋白-1(TYRP1)、受体酪氨酸激酶 c-KIT、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的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明显增加, 10 ng/mL组表达量最高(P<0.01);黑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FLT4蛋白处理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添加FLT4蛋白10 ng/mL表达量最高(P<0.01)。由此可知,FLT4可以通过调节毛色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起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19.
越南下龙湾石炭纪巴什基尔期Pseudostaffella(筵)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道了越南下龙湾地区的一个(筵)类动物群,该动物群产于下龙湾吉婆岛东的一个小岛的石灰岩地层中,其中以Pseudostaffella为主,Eostaffella次之.文中描述7个种,即:Pseudostaffella composita,P.subquadrata vozhgalica,P.antiqua,P.antiqua grandis,Eostaffella postmosquensis,E.mosquensis及E.galinae,其中以Pseudostaffella composita最为丰富,可称之为Pseudostaffella动物群.该动物群层位高于下龙湾地区Bacson组中的Millerella-Eostaffella带,相当于宾夕法尼亚系巴什基尔阶上部,中国贵州盘县滑石板阶层型剖面的Pseudostaffella composita-P.paracompressa带,俄罗斯下巴什基尔阶Prikamsky层的Pseudostaffella prae-gorskyi-Profusulinella staffellaeformis带的一部分,以及北美宾夕法尼亚系莫洛阶Millerella带与阿托克阶Profusulinella组合带之间的Pseudostaffella和Eostaffella的化石层.下龙湾Pseudostaffella(筵)类动物群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它对于进一步认识该地区地质演化及古生物地理变迁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620.
目的对传统抗蛇毒血清精制方法进行改进,研制出一种高收率、高纯度、低成本、易于保存与使用的新型抗蛇毒血清的制备方法。方法先提取抗蛇毒血清的IgG后酶解分段盐析得F(ab′)2片段,通过疏水层析进一步纯化F(ab′)2,然后脱盐冻干。结果新方法制备的蛇毒F(ab′)2纯度达90%以上,收率60%以上。结论采用新方法制备的F(ab′)2纯度和收率有很大提高,在其它试剂不增加的情况下,降低了一半的硫酸铵用量,生产周期由原来72h缩短到48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