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目的]研究Ⅲ型效应子GALAs对青枯菌OE1-1在不同寄主植物致病性上的影响。[方法]构建青枯菌OE1-1的多种GALA缺失突变体,通过根切和叶片注射等方法研究GALAs对青枯菌OE1-1致病力和细胞内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GALA多基因缺失突变体对寄主烟草的致病力减弱,在烟草体内细菌繁殖能力较野生型明显降低,但在寄主番茄上不影响其致病性。[结论]GALA效应子对青枯菌OE1-1在烟草植株致病性上展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32.
肠杆菌FYP1101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中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及滨海地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生物治理方式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可提高植物对盐胁迫的抗性,从而加速盐碱地治理。【目的】初步揭示肠杆菌(Enterobacter sp.)FYP1101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促生效应和机理,以期为该菌株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涂布划线技术,以植酸磷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分别以Ashby培养基、无机磷培养基进行具有固氮、解无机磷能力细菌的初筛,之后对纯化所得细菌进行固氮、解植酸磷、解无机磷、产铁载体、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的分析;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对FYP1101做初步分类鉴定;设置3种处理(施加含FYP1101的颗粒菌肥,FP;施加不含菌的空载体颗粒,NK;颗粒菌肥和空载体颗粒都不施加的空白处理,CK),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盐胁迫小麦生长性状及其根际土理化性质变化。【结果】共分离得到96株菌,其中一株编号为FYP1101的菌株耐盐性达8%,且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固氮酶活性为2.59 nmol C2H4/(h?mg蛋白)]、解植酸磷能力(2.70μg/m L)、解无机磷能力(4.29μg/m L)、产铁载体能力(D/d为2.88)、ACC脱氨酶活性[7.32μmolα-丁酮酸/(h·mg蛋白)]、产IAA能力(24.93 mg/L);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将FYP1101鉴定为Enterobacter属的菌株;FP相比NK和CK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及地上和地下的生物量(提高约19%-54%),显著增加了根长(增幅约46%);根际土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也显著提高,提高约52%-98%,根际土p H略降低(0.12和0.17),盐度升高约40%。【结论】Enterobacter sp.FYP1101具有多种植物促生特性,可显著影响盐胁迫下小麦幼苗根形态的建成,提高根际土营养、降低小麦对盐的吸收,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在促进植物适应逆境胁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33.
该研究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获得了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命名为BnDGAT1,并对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蛋白结构域和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等多个功能结构域,并具有8个疏水跨膜结构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nDGAT1与芥菜、拟南芥、旱金莲中DGAT1系统进化关系相对较近。利用定量PCR对BnDGAT1基因的RNA转录表达分析表明,在不同组织和角果的不同发育阶段,BnDGAT1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角果不同发育阶段,其RNA转录水平随着角果发育的成熟表达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634.
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目的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乳鼠接种法,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分离致病病原体,通过电镜形态学、血清学和动物致病性观察及RTPCR扩增与部分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的病原体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从死亡病例尸解的肺组织标本和患者鼻咽拭子标本中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出病原体。通过电镜在病变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观察到大量冠状病毒样颗粒。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表明分离的病毒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分离的病毒可对乳鼠致病,并在发病乳鼠的肺组织标本中通过电镜同样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从非典型肺炎病例尸解肺组织、传代发病小鼠肺组织及分离物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通过RTPCR可分别扩增出冠状病毒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在60%左右。结论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已成功分离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它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很可能是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  相似文献   
635.
以三倍体枇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MS培养基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配比对茎尖培养及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代培养时, 选择生长饱满、健壮的顶芽及适宜的消毒方式, 外植体剥离长度0.5-0.8 cm, 能显著提高茎尖培养的成活率; MS培养基浓度的变化对外植体的褐化没有明显的影响; 最适茎尖的启动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5 mg·L-1 NAA, 成活率高达84.8%; 最适组培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1 NAA+0.01 mg·L-1 IAA+0.3%活性炭, 生根率达66.7%, 每株平均生根2.83条。该研究结果将为三倍体枇杷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对三倍体无籽枇杷进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6.
为研究盐度和pH对淡水硅藻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对一株分离自野外采集水样中的平凡舟形藻(Navicula trivialis)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盐度0、0.03、0.06、0.12、0.18和0.24 mol/L和不同pH 4.5、6.0、7.5、8.5、9.5和10.5进行胁迫,测定各处理对平凡舟形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为0.12 mol/L、pH 7.5时,平凡舟形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盐浓度为0.24 mol/L、pH 7.5时,总脂含量最高,分别为34.93%和33.5%。结果表明,平凡舟形藻对不同盐度和pH的适应性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长和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637.
微塑料(<5 mm)广泛分布在海洋环境中,对双壳贝类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主要对不同浓度聚苯乙烯微塑料(PS微塑料,直径90μm, 200μg/L MPs、2μg/L MPs)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的酶活、能量代谢和转录物组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壳贻贝微塑料暴露后SOD、CAT活性上升,MDA含量升高,摄食率显著下降(P<0.05),并呈现剂量效应。转录物组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微塑料暴露组共鉴定到3 087个差异基因,包括上调的差异基因1 989个,下调的差异基因1 098个;低浓度微塑料暴露组共鉴定到2 184个差异基因,上调的差异基因有1 514个,下调的差异基因有670个。与低浓度微塑料暴露组相比,高浓度微塑料暴露组共鉴定到81个差异基因,包括上调的差异基因41个,下调的差异基因40个。分别对不同比较组的上、下调DEGs进行富集分析,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RNA转运(RNA transport)、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thyroid hormone signaling pathway)和黑色素生成(melanogenesis)等...  相似文献   
638.
以北京市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百花山葡萄(Vitis baihuashanensis M.S.Kang et D.Z.Lu)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野生个体所在群落和人工扩繁个体所在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定量分析百花山葡萄自然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关系,对比人工群落的相关情况,探讨其濒危原因。结果显示:百花山葡萄自然群落总体呈正相关,物种正负关联比小于1,仍在向稳定群落发育;由于高大乔木和上层优势灌木截获了大量光照,以及高生态位重叠物种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 Bge.)、牛叠肚(Rubus crataegifolius Bge.)、短尾铁线莲(Clematis brevicaudata DC.)、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对各类资源的夺取,使百花山葡萄的营养生长受到明显限制。人工群落总体呈正相关,主要物种正负关联比大于1,目前处于相对较稳定状态;该群落缺乏高大乔木,光照充足,百花山葡萄与圆柏(Sabina chinensis(L.)Ant.)幼树等优势灌木呈不显著正相关,所受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植株已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建议加强对百花山葡萄自然群落的人工抚育,适当疏枝、疏灌、疏藤,提高和改善百花山葡萄的光照条件,降低其他物种的资源竞争力度,以提高其在群落内的竞争能力,提升物种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639.
藠头(Allium chinensis)又名薤、藠子、荞头,系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原产东亚。其嫩叶炒食香粘可口,鳞茎腌渍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尤其是经高温灭菌、贮藏加工后依然松脆宜人,为其他蔬菜所不能比。藠头富含抗坏血酸,硫胺素及硫化丙烯物,具有健身养生之功效。《本草纲目》载有“薤白,味辛,除寒热、去水气,温中解结气”等药效。此外,藠头还是酒席宴筵上不可缺少的佐餐佳品,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赞曰“酥暖薤白酒”,足见其为理想的佐餐保健佳品。  相似文献   
640.
正山西地质博物馆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省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山西省文化强省的重点工程之一。原名山西省地质矿产科学技术馆(1995年3月成立,晋政办发[1995]36号),由原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图书馆、山西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和山西省地质矿产博物馆合并而成,于2000年8月划归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管理。2001年4月晋编办字[2001]55号同意增挂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评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