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的凋落物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关键生态过程。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季节变化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类型差异可能会影响该区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对高山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优势种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雪被期和生长季的分解特征。结果显示:(1)季节变化和植被类型对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生长季且在高山林线最大,暗针叶林中雪被期的质量损失略高于生长季,但差异不显著;(2)林线交错带上高山杜鹃凋落叶分解缓慢,一年干物质失重率为9.62%,拟合分解系数k为0.145;(3)高山杜鹃凋落叶的质量变化主要体现在纤维素降解显著且集中在雪被期,木质素无明显降解,在高山林线上C/N、C/P、木质素/N变化幅度较小且C、N、P的释放表现得稳定而持续。结果表明,季节性雪被对林线交错带内高山杜鹃分解的影响不仅局限在雪被期内,雪被融化期间频繁的冻融作用和雪融水淋洗作用可能会促进高山杜鹃凋落物在生长季初期的分解。总的来看,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雪被的缩减、生长季的延长和高山杜鹃群落的扩张可能加速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32.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理论内涵、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理论内涵、修复方法的优化组合及其应用案例.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目标拓展为:目标污染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土壤生态毒理性降低到可接受程度、部分恢复或全部恢复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归纳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5个特点、5个原则.初步提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法优化组合的原则.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法优化组合表现出以...  相似文献   
33.
以吡咯烷酮为唯一碳源,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4-丁内酰胺水解酶活性的菌株.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酶促转化反应条件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编号为HHSW-16的菌株水解活性最高.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1.50 g·L-1,牛肉膏6.35 g·L-1,酵母粉5.58 g...  相似文献   
34.
宋月晗  李峰  刘燕  刘晓兰  刘洋  焦莹  赵雪松 《生物磁学》2011,(13):2451-2454
目的:探讨补肾法与舒肝法对大鼠吗啡精神依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盐酸吗啡建立大鼠精神依赖模型(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采用Obersiver5.0行为学软件分析大鼠的CPP效应,并利用RealtimePCR方法测定伏核和前额叶皮质内NR2B亚基的mRN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白侧累积停留时间极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同时伏核与前额叶皮质中NR2B的mRNA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和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组和舒肝组大鼠在白侧的累积停留时间显著下调(P〈0.05),疏肝组NR2B的mRNA也显著下降(P〈0.05),而补肾组变化不显著。结论:①补肾法与舒肝法对吗啡引起的精神依赖均有调节作用。②舒肝法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通过影响伏核和前额叶皮质中NR2B亚基的mRNA表达进一步调节精神依赖的相关神经通路。③补肾法的作用机制与NR2B亚基的mRNA表达关系不密切,其调节的具体机制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5.
阿片类物质滥用是目前社会及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其戒断复杂而艰难,关键问题在于阿片类物质心瘾难以戒除。阿片类物质心瘾是指物质滥用者对阿片类物质强烈持久的渴求和难以抑制的用药欲望,其形成的核心机制在于成瘾者对于阿片类物质的异常动机。异常动机的形成在于两个方面,即"产生动机不良"以及"控制不良动机能力下降",本研究即从异常动机形成的两个方面切入,通过类比法、引证法及演绎法进行理论研究,分析认为阿片类物质心瘾的形成与肝肾功能的失调相关相关性,研究认为不良动机形成的关键在于阿片类物质引起的肝失疏泄功能的异常,而控制不良动机能力下降则与肝胆主谋略司决断以及肾所藏之志功能的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初步考察骆驼刺氯仿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活性.方法:以热板模型、醋酸扭体模型和福尔马林模型,考察骆驼刺氯仿提取物ASE的镇痛作用;以二甲苯制备小鼠耳肿胀模型,考察ASE的抗炎作用.结果:热板试验中,ASE中、高(0.50、1.00 g·kg-1)剂量对热刺激引发的疼痛具有抑制作用;醋酸扭体试验中,ASE低、中、高(0....  相似文献   
37.
硫氮配施对持绿型小麦氮素运转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持绿型小麦品种‘豫麦66号’、‘潍麦8号’及非持绿型品种‘小偃6号’为材料,采用以氮肥为主区硫肥为副区的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2个施氮水平[纯氮120kg/hm2(N120)、220kg/hm2(N220)]和3个施硫水平[纯硫0kg/hm2(S0)、20kg/hm2(S20)、60kg/hm2(S60)]下植株各部位的含氮量、叶片干鲜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探讨硫氮配施对不同类型小麦氮吸收及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下,持绿型小麦植株的总含氮量、氮素转运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及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非持绿型小麦。N120处理条件下,不同硫肥处理时持绿型小麦与非持绿型小麦变化趋势相同,开花期茎和叶含氮量及叶绿素含量在S60处理下均低于其他2个硫肥处理,生育后期叶片含水量下降幅度也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N220处理条件下,3个品种开花期叶含氮量、收获期总氮累积量、氮收获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含水量在S60处理下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其中非持绿型小麦在高硫处理条件下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的增长率明显高于持绿型小麦,而灌浆中后期叶片含水量的下降幅度则明显低于持绿型小麦。研究发现,施用硫肥在氮肥不足时会对小麦植株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叶片衰老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氮肥充足时却在氮素的吸收利用、延缓叶片衰老及最终籽粒产量和总生物量等方面表现出正面效应;本实验条件下,220kg/hm2左右施氮量和60kg/hm2左右施硫量有利于各品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高N和高S水平对于延缓小麦的衰老而言,非持绿性小麦比持绿型小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38.
目的测定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安普霉素和庆大霉素5种抗生素对林麝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选择治疗林麝脓肿病的有效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将菌液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混合作用30min,再加入中和剂作用10min,吸取300mL作用液均匀涂布在胎牛血清培养基上,38℃培养48h,观察并记录。结果 5种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不一致,对4株菌杀菌效果相对较好的药物为环丙沙星(CIP),但对TP1需要较高浓度(128μg/mL)。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虽然抑菌效果较明显,但要完全杀死化脓隐秘杆菌却需要较高浓度,这很可能与化脓隐秘杆菌菌膜的存在有关。到目前为止,治疗林麝脓肿病的首选药物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尤以环丙沙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9.
王奥  吴福忠  何振华  徐振锋  刘洋  谭波  杨万勤 《生态学报》2012,32(14):4371-4378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作用对川西亚高山/高山地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qPCR技术,以氨单加氧酶基因的α亚基(amoA)为标记,在生长阶段、冻结阶段、融化阶段中的9个关键时期调查了该地区不同森林群落: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PF)、岷江冷杉(A. faxonian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混交林(MF)、岷江冷杉次生林(SF)土壤有机层的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丰度的特征。结果表明,三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层中都具有相当数量的氨氧化细菌和古菌,均表现出从生长阶段至冻结阶段显著降低,在冻结阶段最低,但冻结阶段后显著增加,在融化阶段为全年最高的趋势。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类群结构(AOA/AOB)受负积温影响明显。冻结后期三个森林群落土壤负积温最大时,AOA数量明显高于AOB,但其他关键时期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类群结构与群落类型密切相关。高海拔的PF群落土壤有机层表现为AOA>AOB(冻结初期除外),低海拔的SF群落中表现为AOB>AOA(冻结后期除外),而MF群落则仅在融冻期和生长季节末期表现为AOB>AOA。这些结果为认识亚高山/高山森林及其相似区域的生态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针对分立波长型近红外判别仪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组合波长优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应分析的有效波长选择方法.对11种蘑菇样品及其在701-2500nm的光谱信息作对应分析,在对应图上计算各样品点与波长点的距离后,首先由各样品点的最近距离波长点确定出最稳健波长组合,在此基础上,对各样品点的前10、50、200个最近距离波长点进行优选,得出用921nm、1376nm、1424nm、1720nm、2233nm、2454nm这6个波长建立的SVM模型,能在输入变量最少的情况下达到用最稳健波长组合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