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农田合理投能区域与最优投能配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农田代辅助能投入有一个合理的投区域,在该区域内增加水肥投能可增加产出能和产投比,总产出能的合理投能区域大于产投比的合理投能区域;低产农田的合理投区域大小高产农田,通过人工辅助能的增加,可能低产农田与高产农田一样达到作物的最高产量水。在合理投能区域内存在水分投 效线和肥料投入高效线,在两条线上相应的水分和肥料投入效益最高;也存在最优投能配比线和最优经济投入配比线,在两条线上的水肥投入,其能  相似文献   
162.
摘要 目的:构建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分类模型,用以筛选和优化COX-2抑制剂。方法:基于八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筛选出最优模型后利用Y随机验证法对其进行测试,最后运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算法对最优模型进行可解释性分析。结果:八种不同模型的性能比较结果显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模型最优,其预测准确率、平衡准确率、马修斯相关系数、特征曲线下面积和F1分数(分别为0.893、0.825、0.673、0.909和0.933)最高;Y随机验证结果表明最优模型的预测结果并非偶然;此外,通过SHAP算法挖掘出20个最有可能影响COX-2抑制剂活性的结构片段。结论:本研究为新型COX-2抑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可供本领域其他研究人员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或设计更好的COX-2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保存着上万种植物,且生境多样,具有较高的蝴蝶多样性。本研究选择三类代表性生境:片段化雨林、次生林和专类园,聚焦于环境指示物种蝴蝶这一类群,通过样线法系统调查一年内蝴蝶多样性及其变化。观测结果显示:蝴蝶在版纳植物园内全年发生,共调查到其成虫5科126属218种6 015头,其中蛱蝶科多样性最高。蝴蝶种类及数量随月动态变化,生境间有差异,7-8月种类和数量达到最高峰;1月种类最少,而5-6月数量最低;每月均出现的种类仅有12种,绝大部分种类分散发生于不同月份。影响蝴蝶群落多样性的气候因子中,月最高温显著影响蝴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月最低温显著影响物种丰富度、香农多样性和辛普森多样性,月平均温仅显著影响香农多样性。在版纳的三个典型季节中蝴蝶多样性存在差异,雨季物种丰富度最高,干热季香农和辛普森指数最高;雨季和雾凉季蝴蝶群落组成差异大,仅雾凉季与干热季的蝴蝶群落呈现中等程度相似。此外,在片段化雨林、次生林和专类园这3种不同生境中,蝴蝶群落组成也存在差异,蝴蝶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在次生林中最高,而辛普森指数则是片段化雨林最高;仅次生林与片段化雨林的蝴蝶群落呈现出中等程度相似。本研究揭示了版纳植物园蝴蝶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月动态变化规律,并明确了不同季节和生境中蝴蝶群落的多样性变化,可为区域蝴蝶多样性观测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4.
取老年猫(12龄,2.5~3 kg)和青年猫(1~3龄,2~2.5 kg)各4只的视网膜,经4%多聚甲醛处理后用H.E染色以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感光细胞层、玻璃膜(Bruch’s membrane)结构的变化,计数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数、脉络膜毛细血管数,测量玻璃膜、脉络膜厚度,脉络膜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结果显示,与青年猫比较,老年猫视网膜感光细胞层结构杂乱;色素上皮细胞数显著下降;玻璃膜厚度无显著变化,出现较多碎片;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脉络膜毛细血管数显著减小,脉络膜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显著增大。推测老年猫脉络膜的退化可能是导致玻璃膜、色素上皮层的退化,进而导致感光细胞的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FGF21)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一个具有内分泌性质的生长因子。既往报道显示,FGF21参与能量代谢的调节过程,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心血管相关疾病中具有保护作用。新近研究发现,FGF21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可诱导自噬,而自噬参与了包括血管钙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因此,有学者推测FGF21可能通过调控自噬在多种心血管相关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本文就FGF21通过诱导自噬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究凝血、纤溶和纤维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120例,经检测后将患者分为免疫清除组40例、免疫耐受组40例、非活动性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检测每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纤溶和纤维化的水平以及统计与感染状态的相关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凝血功能降低(P0.05),纤溶和纤维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非活动组和免疫耐受组相比,免疫清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明显(P0.05);非活动组与免疫耐受组相比各项指标大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统计凝血、纤溶和纤维化与HBV具有相关性,凝血功能与HBV呈负相关,纤溶与HBV呈正相关,纤维化与HBV呈正相关。结论: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不同,其凝血、纤溶和纤维化水平含量有明显差异,可作为疾病发展的监测依据,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7.
扬子鳄的人工孵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子鳄(Aligatorsinensis)是我国特产的动物,是中生代恐龙类的近亲,被誉为“活化石”。近年来由于其栖居环境遭到破坏,加之乱捕滥猎,种群数量正逐年减少,目前野生鳄仅存500条左右。1972年,我国政府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73...  相似文献   
168.
复叶植物相比单叶植物更具生长优势,但复叶内部小叶性状及其相关关系是否受到着生位置影响尚未可知。该研究以东北典型复叶植物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为研究对象,测定复叶内部不同着生位置小叶的叶厚(LT)、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分析上述6种小叶性状及其生长关系在复叶内部的变异,并分别通过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以及标准化主轴(SMA)法检验着生位置对小叶性状及性状间生长关系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结果表明:(1) LT、LA、LDMC和LNC随小叶着生位置级别增加(从复叶顶端至复叶基部)呈减小趋势,但SLA和LPC呈增大趋势。(2)复叶内部, LNC与SLA间以及LT与LDMC间表现为同速生长关系, LT、SLA、LPC 3个性状与LA间, SLA、LNC、LPC 3个性状与LDMC间以及LPC与LT间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3)小叶着生位置对LA与LT、SLA、LPC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显著影响, LT、SLA与LA的斜率在三级小叶(复叶中部)附近达到最大值, LT、LPC与LA的斜率绝对值在六...  相似文献   
169.
为探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皮质GABA能神经元及其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利用Nissl染色显示小脑皮质结构及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采集图像,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神经元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灰度值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阳性纤维及终末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皮质各层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神经元和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及其GABA免疫阳性反应强度均显著下降(P<0.01),颗粒层神经元密度和GABA免疫阳性强度也显著下降(P<0.01),但其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无显著变化(P>0.05);蒲肯野细胞的胞体萎缩,阳性树突分枝减少。因此认为,衰老过程中猫小脑皮质GABA能神经元的丢失和GABA表达的下降,可能是老年个体运动协调、精确调速和运动学习等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0.
【背景】家蚕中肠型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毒病,其病原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该病原抗逆性强、宿主域广,防控难度大。【目的】调查广西蚕区家蚕中肠型脓病发生情况,并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性、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为养蚕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外观和解剖观察病症与显微镜检验相结合,调查养蚕生产家蚕中肠型脓病的发生率;采用生物试验方法测定多角体病毒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多角体病毒的外部形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多角体病毒的内部结构;采用PCR扩增和测序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广西蚕区家蚕中肠型脓病普遍存在,金城江蚕区和东兰蚕区的家蚕中肠型脓病平均发生率分别为6.06%和13.02%,最高发生率达到30.41%;分离获得2株BmCPV病原(暂命名为BmCPV-J和BmCPV-D),它们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88×103 PIBs/mL和1.63×104 PIBs/mL,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2株BmCPV的形态均为六角形多角体,大小有差异,多角体直径为1.0-3.4 μm;从2株BmCPV内部结构观察到球形病毒粒子,直径为30-50 nm,有刺状突起;可以扩增出BmCPV-J和BmCPV-D的RNA复制酶基因目的片段,BmCPV-J的目的片段序列与BmCPV参考株一致,而BmCPV-D的目的片段序列与参考株有2个碱基的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中肠型脓病危害严重,该病病原感染力强、分布广,多角体病毒具有典型的质型多角体病毒特征,属于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结果为养蚕生产中有效防控家蚕中肠型脓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