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6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176篇 |
专业分类
7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周红颜任向荣苏绍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1):4005-4009
目的:获取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HMGB1Abox和Bbox的纯化蛋白,制备HMGB1的多克隆抗血清。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人HMGB1,HMGB1的Abox和Bbox目的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然后用HMGB1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采用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用免疫组化检测HMGB1在小鼠肝损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人HMGB1,HMGB1的Abox和Bbox原核表达载体pET28-HMGB1、pET28-Abox、pET28-Bbox,在E.coli BL21中表达,镍亲和层析柱提纯,获取纯净目的蛋白。HMGB1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抗血清效价为1:2,000,000,具有高度特异性。免疫组化显示小鼠坏死肝组织HMGB1表达增加。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人HMGB1以及HMGB1的Abox和Bbox的纯化蛋白,制备了人HMGB1的多克隆抗血清,为HMGB1的结构、组织表达谱及其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该研究运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轶相关检验,对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盘江流域的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var.tenuifolia Cheng et Law)次生林14个大树树种(DBH≥10cm)、15个小树树种(5cm≤DBH10cm)和19个幼树树种(1cm≤DBH5cm)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南盘江流域细叶云南松次生林群落中木本种群的关联性及其更新演替规律,为桂西北细叶云南松林管理保护、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细叶云南松林大树和小树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幼树及群落总体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显示,大树和小树负关联种对占多数(分别为48.35%和46.67%),幼树的正关联或负关联种对占比基本持平(分别为40.35%和39.18%),群落整体无关联种对占比较大(41.13%)。(2)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显示,细叶云南松林的大树、小树、幼树和群落总体均表现为负关联种对较多,正关联次之。(3)群落大树和小树物种在资源竞争上较激烈,结构不稳定;群落幼树物种适应了林下荫蔽环境,对光照要求较低,种间关系已具有较低的稳定性,个别物种表现出独立性。研究认为,南盘江流域细叶云南松次生林群落物种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未能形成稳定的配置关系,群落结构尚不稳定,仍处于演替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仪分析1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瘤细胞免疫表型特征。结果:160例MM患者中CD38、CD138均为阳性,CD7、CD34、CD3、CD10均为阴性,其他抗体阳性率分别为CD56(61.5%)、CD117(18.8%)、CD19(6.5%)、CD20(12.5%)、c Kappa(71.0%)、c Lambda(76.3%)、CD81(58.1%)、CD45(46.9%)、CD27(14.3%)、CD28(17.4%)、CD33(21.4%)。CD20在小于60岁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60岁以上患者[(78.91±16.84)%vs(38.31±11.29)%(P0.05),CD28在大于60岁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患者[(70.81±19.44)%vs(43.97±11.25)%](P0.05)。CD28、CD45在女性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男性患者[(71.75±25.20)%vs(47.25±12.04)%](P0.05)、[(74.04±19.07)%vs(48.42±25.10)%](P0.05)。CD20的表达在Ⅲ期患者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84.82±11.25)%vs(42.01±7.15)%](P0.05),而CD117的表达与此相反[(49.13±14.06)%vs(77.07±25.92)%](P0.05)。在女性患者中,CD81的表达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明显升高[(43.87±24.43)%vs(74.59±22.94)%](P0.05)。在小于50岁的患者中,女性CD117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83.4±0.42)%vs(45.75±2.19)%](P0.05),而CD81的表达与此相反[(39.20±24.14)%vs(81.52±22.05)%](P0.05);在51~60岁的患者中,男性患者CD33的表达明显高于女性[(94.53±3.06)%vs(45.37±15.28)%](P0.05);在60~70岁的患者中,各分子的表达在男女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大于70岁的患者中,男性CD117的表达明显高于女性[(70.40±31.40)%vs(53.50±29.98)%](P0.05),而c Kappa的表达与此相反[(32.58±13.90)%vs(76.98±22.42)%](P0.05)。结论:骨髓瘤细胞表达以CD38、CD138抗原为主,仅部分患者可伴有抗原CD56、CD117、CD19、CD20、cKappa、cLambda、CD81、CD45、CD27、CD28、CD33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
滇产白及类习用药材资源调查及市场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调查、访问调查、实地调查,对云南白及类习用药材资源现状和市场情况调查,了解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的生境特点、市场使用情况、濒危程度,为加强白及类习用药材的保护和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结果白及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滇东南地区,小白及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南、滇东、滇中地区,黄花白及主要分布在滇中、滇东北、滇东地区,分布地区有交叉,但集中分布地区又各有不同。目前白及类野生植物资源濒危,急需加强保护;白及类药材混淆多,栽培研究开展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急需加强引种育苗及规范化种植研究。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宫腔镜配合阴道超声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配合阴道超声检查及相关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超声检查非正常41例,阳性率为51.25%,官腔镜检查非正常58例,阳性率为72.50%,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查非正常54例,符合率为93.10%.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规无创普查手段,宫腔镜检查可对异常患者进一步检查,两者配合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7.
山东省归国劳务人员中HIV-1感染毒株的序列特征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自1992年以来,山东省归国劳务人员HIV-1感染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我们采集了11份确认为HIV-1感染者的全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用套式PCR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并对其env
C2-V3区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0名归国劳工人员及1名归国劳工配偶的样本经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发现了HIV-1的4种基因亚型A、B、C、E亚型。其中C亚型7名,B亚型2名,A和E亚型各1名。由此可见;山东省归国劳务人员中HIV-1毒株的感染情况较复杂,通过计算发现这些毒株间的基因离散率相差较大。提示应加强归国劳务人员的教育、检测和控制以防其它国家毒株传入。 相似文献
68.
69.
70.
我国台湾产灵芝属一新种—樟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实体一年生,无柄,木栓质至木质。菌盖半圆形,径3—5×3—4厘米,厚2—2.5厘米。表面褐色、黑褐色,具同心环脊,高约0.5厘米,宽0.7—1厘米,有瘤,具不明显的纵皱,有光泽,平坦,边缘平而钝,褐红色,紫红色。菌肉两层,上层木材色,下层象牙白色,厚1—1.5厘米,菌管长0.3—0.5(0.9)厘米,孔口乳白色,管口近圆形,每毫米4—6枚。皮壳构造呈不规则栅栏状组织,顶端细胞几呈圆形或球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