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41.
以‘卫士’为砧木,以‘赤峰特选’为接穂进行嫁接,在光照培养箱内对辣椒自根苗(对照)和嫁接苗进行低温 (8 ℃/5 ℃) 弱光(100 μmol·m-2·s-1)处理,处理7 d后在正常条件(25 ℃/18 ℃,550~600 μmol·m-2·s-1)下恢复3 d,研究低温弱光下辣椒嫁接苗和自根苗电解质渗漏率(EL)、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初期,辣椒幼苗叶片与根系的EL、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显著升高,而根系活力大幅降低;1~3 d后EL和MDA含量趋于平稳,SOD、POD、APX、GR活性逐渐降低,根系活力呈上升趋势.恢复3 d后,嫁接苗EL、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多达到或超过胁迫前水平(根系的MDA含量较胁迫前略高);而自根苗的EL和MDA含量仍显著高于胁迫前.与自根苗相比,嫁接苗在各处理阶段的EL和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POD、APX、GR活性及根系活力明显升高,说明嫁接可有效降低辣椒植株的膜脂过氧化,减轻低温弱光对其细胞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642.
以自选育的白花泡桐优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种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是以0.1%升汞处理7 min;合适的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IBA 0.2 mg·L~(-1)+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培养30 d,芽诱导率70%;合适的继代增殖方法为在高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MS+6-BA 4.0 mg·L~(-1)+IBA 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和低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MS+6-BA 0.4 mg·L~(-1)+IBA 0.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中交替培养,获得的丛生芽长势良好,玻璃化率低于5%,增殖系数大于6.0/25 d;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蔗糖20 g·L~(-1)+卡拉胶3.4 g·L~(-1)(pH 5.8),培养14 d,得到白花泡桐生根苗,每株长根5~10条,根长3~5 cm,生根率98%,根系洁白、根毛少而短,易于清洗。将生根苗按照常规方法炼苗后移栽于温室大棚中,50 d后即可出圃,此时平均苗高1.0 m、地径1.0~2.0 cm,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43.
目的:分析血清B型钠尿肽(BNP)浓度变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0例发病12 h内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通过荧光免疫法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发病24h、发病1周血清BNP水平,根据发病24 h血清BNP水平将患者分为A(≤100 pg/m L)、B(100~400 pg/m L)、C(400 pg/m L)三组,比较各组入院时Gensini评分、PCI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壁运动积分指数(LVWMSI)及术后6个月预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A组Gensini评分最低,B组居中,C组Gensini评分最高;C组入院时Gensini评分、CI术后1周LVWMSI、随访6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B组,B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24 h血清BNP水平与LVWMSI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结论:血清BNP水平可有效反映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对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44.
目的:研究气温骤升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梗塞过程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骤升环境中诱发脑卒中,检测气温骤升前后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E、NE和DA的变化。结果:气温骤升时,正常生理组大鼠血中NE水平明显降低(P<0.01),E和DA变化不明显;而当升温结束后,NE出现明显的回升(P<0.01),恢复到升温前水平,DA继续下降,明显低于同组降温前和降温中水平(P<0.01)。高血压大鼠血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在气温骤升的刺激下出现异常升高,E、NE和DA浓度均比升温前明显的升高(P<0.01),其中E和NE水平还明显地高于同一时间点的生理组大鼠(P<0.01)。模型组升温后发生脑梗塞的大鼠血E水平仍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的生理组大鼠(P<0.05)和同组升温前水平(P<0.01)。结论:在气温骤升的应激刺激下,高血压机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异常升高及其调节的紊乱是骤然高温诱发脑梗塞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45.
目的:分析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55例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年龄>60岁)及同期60例非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年龄<50岁),比较两组患者病变性质、术前情况及术后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老年组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显著多于非老年组患者(P<0.01);老年组患者术前伴有基础性病变病例显著多于非老年组患者(P<0.01,P<0.05);老年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显著多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老年妇科手术患者术前应加强检查,完善手术方案;积极控制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病变,提高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能力;术后给予减少并发症的措施,加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646.
为了解城市流浪犬寄生虫感染情况,2011年7~9月对宁夏固原市随机选择3个小区的56只流浪犬进行了体表寄生虫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结果显示,流浪犬体表寄生虫总感染率100%,其中54只犬检到犬栉首蚤,56只犬检到犬啮毛虱,26只犬检到犬疥螨,10只犬检到犬蠕形螨;33份粪样中检出虫卵,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58.93%,其中20份检出犬弓首蛔虫卵,4份检出犬钩虫卵,9份检出泡状带绦虫卵.可见固原市城市流浪犬寄生虫感染相当普遍和严重,加强宠物饲养管理和流浪犬管理的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47.
尿黑酸茄尼酯转移酶(homogentisate solanesyltransferase, HST)是一种尿黑酸异戊烯基转移酶(HPT),催化尿黑酸和茄尼醇焦磷酸的聚合反应,为植物中质体醌9 (PQ_9)合成的关键酶。本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丹参中HST基因cDNA,将其命名为SmHST。SmHST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 137 bp,编码378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大小为41.75 kD,等电点(PI)为9.68。SmHST为膜结合蛋白,具有复杂的高级结构。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这和PQ_9合成部位是一致的。Real-time PCR分析SmHST基因在丹参嫩叶中表达量最高。SmHST响应PEG6000和Me JA处理,说明SmHST可能参与了丹参的抗逆过程。  相似文献   
648.
为了观察口腔支持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长沙市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支持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体重增长、住院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指标和预后的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早产儿的开始经口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和完全经口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t=11.060, 3.324, 5.934, p<0.001);观察组早产儿的出院时体重、体重增长率均高于对照组(t=8.844, 3.577, p<0.001),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t=9.515, p<0.001);两组早产儿干预前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清白蛋白(blood albumin, ALB)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水平无差别,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RBC、ALB和PA水平高于对照组(t=1.951, 7.999, 11.724, p<0.05);观察组早产儿吐奶、吸吮吞咽无力和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91, p=0.027)。口腔支持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其喂养效率,改善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9.
为研究草莓MYB基因家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检索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 L.)基因组中MYB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基因进化及花药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莓基因组中可能含有105个R2R3-MYB、4个MYB3R、1个MYB4R基因,它们不均匀分布在7条草莓染色体上,其中5号染色体上数量最多为26个,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形成基因簇。理化分析发现这些MYB蛋白长度和大小差异较大,但均具有保守的R2和R3型结构域,R重复单元均含有特征性的氨基酸,包括最保守的有序间隔出现的色氨酸(W)残基。通过系统进化关系和基因结构信息,草莓MYB基因家族被分成了34个亚组(A1~A34),同时利用拟南芥基因功能预测草莓中对应的直系同源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草莓MYB基因家族参与调控黄酮物质合成、细胞发育、生物/非生物胁迫。花药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分析发现FvMYB2、FvMYB85、FvMYB74、FvMYB28在花药发育的5个时期中表达量逐渐升高,尤其是发育后期表达量较高,表明这些基因可能调控花药发育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草莓MYB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0.
为探讨人工巨尾桉林叶片挥发物对周边农作物的化感作用,采用不同质量新鲜巨尾桉叶片及由新鲜叶片提取的桉叶油对玉米、辣椒、西红柿等三种植物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三种被测植物中,桉树叶片挥发物对玉米种子萌发影响最小,对辣椒影响最大;(2)当叶片用量小于200g时,桉树叶片挥发物对三种植物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当叶片用量达400g时,能完全抑制辣椒、西红柿种子萌发,并能极显著降低玉米种子萌发(P0.01);(3)玉米幼苗芽生长随叶片用量的增加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现象,对芽高、鲜重、干重的促进和抑制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4)当叶片用量小于或等于100g时,桉树叶片挥发物对辣椒、西红柿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当用量达到200g时则能极显著抑制辣椒、西红柿幼苗生长;(5)桉叶油对三种测试植物的抑制效果与叶片自然挥发物相似,且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