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为探究华重楼生长发育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该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年生、5年生、7年生、9年生等4个不同生长年限的华重楼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和真菌18S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生长年限根际土壤中主要优势细菌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与毛霉门。(2)不同生长年限华重楼根际土壤中细菌物种较真菌物种更丰富,多样化程度更高。细菌多样性随着华重楼生长年限的增加呈降低、升高、再降低的“И”型规律,最低点在第5年,最高点在第7年;真菌多样性则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Λ”型规律,最高点在第7年。细菌群落丰富度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Λ”型规律,第7年时丰富度最高;而真菌丰富度随着生长年限增长变化不大。(3)UPGMA聚类分析显示,随着生长年限的推进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明显,细菌群落演变比较剧烈的时期是在定植后第7年,而真菌群落则在定植后第5年。(4)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速效钾和全氮是影响华重楼根际土壤细菌组成的主要因子,全钾是影响真菌组成的主要因子。综上认为,不同...  相似文献   
562.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铁皮石斛转基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含有GFP和GUS基因的质粒和农杆菌为载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对铁皮石斛进行转基因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对卡那霉素的最低致死浓度分别为90和150 mg·L~(-1)。进一步研究证实,在筛选转化种子和原球茎时,可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100和150 mg·L~(-1)的卡那霉素进行选择培养。(2)以携带GFP和GUS基因的质粒(pSuper1300和pBI121)和农杆菌为载体,用无菌去离子水重悬质粒pSuper1300和pBI121至浓度为100 ng·μL~(-1),用2%蔗糖+1/2MS+0.1%silwet-77+0.1%AS或5%蔗糖+0.1%silwet-77+0.1 mmol·L~(-1)AS重悬携带质粒pSuper1300和pBI121的农杆菌至菌液浓度为OD_(600)=0.7~0.8;在授粉后0.5~2.5 h内使用柱头滴加法导入携带外源基因的质粒或农杆菌溶液,收集成熟的转化种子,经选择培养及PCR检测发现,几乎所有处理的转化材料均能检测出外源GFP和GUS基因片段。另外,与农杆菌相比,以质粒为载体进行转化,可获得更高的结实率。该研究结果为铁皮石斛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63.
利用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对檀香种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种胚萌发和成苗的影响因素以及种苗快速繁育技术。结果显示:生长调节剂GA3和种胚成熟度都是影响檀香种胚萌发和成苗的重要因素,檀香成熟胚在含14 μmol/L GA3的MS培养基上7~10 d即可萌发,45 d后成苗率达82.5%,檀香种胚离体培养是有效的快速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564.
hOPG基因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LacZ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带有人类骨保护素OPG基因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LacZ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为OPG体内转录水平的表达调控研究和药物筛选创造条件。方法:将克隆到的人类OPG基因5′端上游6.0kb非翻译序列作为启动子,大肠杆菌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LacZ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CINeoOPGLacZ。经显微操作注射到受精卵原核中,经PCR以及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转基因阳性小鼠;用RTPCR分析LacZ在组织中的表达;利用邻硝基苯βD半乳吡喃糖苷(ONPG)作为底物反应后比色分析组织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构建完成的表达载体pCINeoOPGLacZ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序列正确,线性化后显微注射。PCR以及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获得了10只转基因小鼠(Founders),经交配繁育,建立了5个转基因小鼠系,RTPCR分析表明其中一个系小鼠组织中表达LacZ基因,与内源OPG表达模式一致,组织中可以广泛检测到相应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人类OPG基因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LacZ的转基因小鼠,为体内研究OPG转录水平的表达及药物筛选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65.
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菊科蒿属草本植物,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广幅种。研究荒漠草原不同土壤相对湿度条件下猪毛蒿的表型可塑性,对认识异质生境下猪毛蒿的生存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株高、茎粗、根长、根重和单株生物量均表现出随土壤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对异质生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根冠比则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大小排序为:上部中部下部,且植株下部显著大于上部生物量(P0.05)。土壤相对湿度40%生境下的头状花序数量和重量显著高于土壤相对湿度30%和30%—40%生境。繁殖器官绝对投入量(lg R)随着个体大小(lg V)的增大呈极显著的增加(P0.001),繁殖阈值介于1.868—2.006 g。随着土壤相对湿度的增加,繁殖分配比例极显著增大(P0.001)。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生物量、头状花序重量和数量、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存在正向权衡。单个头状花序重量并不随个体大小和头状花序数量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且在不同土壤相对湿度和不同部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猪毛蒿在异质生境下产生的可塑性是其生存繁殖的重要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66.
为了探究长期干旱胁迫下连翘不同器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与水力特性的协调及响应机制。以连续3年不同水分条件处理后的连翘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水分处理(适宜供水、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研究长期干旱胁迫后连翘幼苗的光合特性、生物量的分配、NSC各组分含量、水力特性的变化及其碳水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适宜供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胁迫下,枝条的栓塞程度分别为30.7%、41.8%和42.3%,枝条导水率分别为0.95、0.71、0.65 kg m-1 s-1 MPa-1。(2)重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3)重度干旱胁迫导致地上和粗根生物量显著降低,细根生物量和根冠比显著增加。此外,各器官的NSC含量显著降低,其根系NSC消耗量最高,根系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枝条的可溶性总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增加了12.9%、31.1%和45.7%,而淀粉含量降低了40.7%。(4)枝条栓塞程度和导水率与可溶性总糖、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相关,其栓塞程度与可溶性总糖、葡萄糖和蔗糖呈正相关,而与淀粉呈负相关(P < 0.01)。综上所述,干旱导致连翘枝条木质部的栓塞程度增加,导水率、光合作用和水分运输效率均显著降低,但连翘通过提高枝条内可溶性总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和降低淀粉、NSC含量以提高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的存活机率及旱后水分恢复能力,研究为半干旱区连翘培育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7.
该文以青钱柳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种苗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青钱柳最佳采样时间为4月—6月,最佳外植体为轻微木质化茎段;最佳的外植体表面消毒方法为用0.1%HgCl2浸泡5~7 min,消毒成功率54.1%,无菌外植体存活率88.7%;初代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IBA 0.2 mg·L-1+蔗糖30.0 g·L-1,芽诱导率80.5%,培养21 d初代芽苗平均高度3.0 cm;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mg·L-1+IBA 0.05 mg·L-1+TIBA 0.02 mg·L-1+蔗糖30.0 g·L-1,培养35 d,增殖系数7.0/35 d,平均苗高4.5cm,芽苗健壮且无玻璃化;生根前的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IBA 0.05 mg·L-1+蔗糖30.0 g·L-1,...  相似文献   
568.
569.
通过设计基因保守区的特异性简并引物,运用SMARTRACERT-PCR技术,首次从粉棒束孢中克隆出完整的几丁质酶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549bp,5'端非翻译区89bp,3'端非翻译区有188bp,开放阅读框(ORF)1272bp,编码423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22个氨基酸。信号肽很可能需要两次剪切。成熟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3.9kDa,理论等电点为5.67。氨基酸序列具有几丁质酶18族的两个高度保守的活性区域,一个是酶作用活性位点,另一个是几丁质结合区域。该蛋白可归于几丁质酶18族V类。成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裂虫壳AAV98691、白色扁丝霉CAA45468、菌生轮枝孢AAP45631、莱氏野村菌AAP04616和球孢白僵菌AAN41261的同源性分别为91%,89%,80%,76%和75%。  相似文献   
570.
苏瑞珍  李玉环  何建 《遗传》1981,3(1):14-16
目前人类正处在广泛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因此就难免不受到电离辐射的损伤。若一旦不幸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必须要知道所接受的剂量的大小,然后才能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国内外现已广泛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统计其染色体畸变率来估计受照剂量大小。许多作者认为这样所得到的染色体畸变率可以作为生物剂量计。但一些实验结果证明〔1,21培养时间的长短,染色体畸变率也就有所不同。例如人类淋巴细胞培养72小时的比培养48小时的,其染色体畸变率降低约两倍。其下降原因是由于培养中的淋巴细胞第一次分裂到第二次分裂时畸变染色体数量丢失的结果。因此,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将会导致染色体畸变率的下降,从而影响到过去的一些实验的结果。为此有必要严格控制所观察的细胞, 并规定畸变率的统计应在细胞的第一次有丝分 裂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