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其表达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104例乳腺癌标本,免疫组化染色后统计每例标本CXCR1的阳性表达积分,分析不同乳腺疾病CXCR1的表达差异。统计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标本CXCR1的阳性表达积分的变化,分析其与化疗病理反应的关系。结果:CXCR1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中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上高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与病理分期、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个数、激素受体状态及Her2表达情况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新辅助化疗后,癌组织中CXCR1的表达下降,下降幅度越大,其化疗疗效越好。结论:CXCR1的检测对于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判断有指导意义,可辅助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侵袭性以及预后,CXCR1表达的下降与化疗疗效相关,抑制其表达可能可以提高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主要森林土壤CH4、CO2和N2O排放对降水减少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降水格局改变后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格局,可为森林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神农架典型森林类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2种人工林马尾松和杉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降水格局改变后,其土壤CH_4吸收、CO_2和N_2O的排放格局和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吸收CH_4通量为(-36.79±13.99)μg Cm~(-2)h~(-1),显著大于马尾松和杉木两种人工林的CH_4吸收通量,其吸收通量分别为(-14.10±3.38)μg Cm~(-2)h~(-1)和(-7.75±2.80)μg Cm~(-2)h~(-1)。马尾松和杉木两种人工林CO_2排放通量分别为(107.03±12.11)μg Cm~(-2)h~(-1)和(80.82±10.29)μg Cm~(-2)h~(-1),显著大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71.27±10.59)μg Cm~(-2)h~(-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N_2O排放通量为(8.88±6.75)μg Nm~(-2)h~(-1),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林(5.93±2.79)μg Nm~(-2)h~(-1)和马尾松人工林(1.64±1.02)μg Nm~(-2)h~(-1)。分析3种森林土壤CH_4吸收量与其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CH_4吸收通量与其土壤温度呈现显著的指数负相关关系(P0.0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的土壤CO_2排放通量与其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P0.0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空气温度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P0.01),而马尾松林与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湿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降水减半后,减少降水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CH_4吸收通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杉木林土壤CH_4吸收量具有抑制作用,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杉木林土壤CO_2平均排放通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马尾松林土壤CO_2平均排放通量明显抑制作用,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和杉木林土壤N_2O排放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值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年会于1989年4月21—25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内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20人,他们来自石油、煤炭、地质矿产、院校、博物馆和出版等系统和单位。美国古生物学会主席B.F.Glenister博士,英国古生物学会主席J.D.Hudson教授,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系分会副主席澳大利亚J.M.Dickins博士,以及香港理工学院李作明先生应邀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省马关县6年生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为研究对象,比较采收主干及其上部枝条、保留主干采收其上部枝条、保留主干采收其下部枝条3种采收方式3个采收强度(1/4、2/4、3/4树冠长度)下枝条收获量,分析不同的枝条采收方式与强度对云南红豆杉枝构件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强度的增大促进了枝构件种群的生长,3/4树冠长度的枝条采收强度使老枝萌新枝比例、新枝数量、新枝长度与体积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从当年生的新枝长度和新枝体积大小来看,采收树冠上部枝条对枝构件种群的促进作用远大于采收下部枝条;采收主干更有利于去除顶端优势,且在植株剩余的树冠上生长出更多的萌枝。为获取尽可能多的枝条,同时保证药用原料林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建议将采收主干及上部3/4树冠长度的枝条采收处理作为最佳枝条采收方案。  相似文献   
15.
择伐对思茅松自然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小波  李帅锋  苏建荣  苏磊 《生态学报》2015,35(24):8241-8250
思茅松是云南省重要的材脂兼用树种,而择伐是思茅松天然林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获取木材的重要途径。基于对云南省景谷县思茅松天然林的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Ripley的L函数点格局等方法,对思茅松天然林在不同强度择伐10a后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不同发育阶段在不同尺度下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择伐10a后3种类型的思茅松自然种群的胸径、树高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且可用幂指数模拟预测模型。未择伐的思茅松种群呈衰退型,轻度择伐(12.9%)后种群呈稳定型,中度择伐(29.3%)后的种群属增长型,适当的中度择伐有利于自然种群的更新;未择伐与中度择伐后的思茅松种群分布格局整体呈随机型,但后者较前者更趋向于均匀分布,轻度择伐后的思茅松种群分布格局随着尺度的增加由随机转向聚集分布。择伐对不同径级思茅松天然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未择伐的思茅松自然种群随着发育阶段的发展,多数尺度上由随机分布逐渐转变为聚集分布,至大树则又以随机分布为主;轻度择伐和中度择伐的思茅松自然种群则随着发育阶段的发展而由完全的随机分布逐渐转变为聚集分布,中度择伐的聚集分布则更为明显。思茅松不同发育阶段间在所有尺度上基本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思茅松种群种内竞争弱,有利于种群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联合应用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变化。方法:113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组(A组)58例和苄星青霉素单一治疗组(B组)55例。结果:A组有效随访例数为55例;B组有效随访数为52例。1周内皮损消退率,A组为89.7%(35/39),B组为64.9%(24/37)。3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40.0%(22/55),B组为21.2%(11/52),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1,P=0.039)。6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67.3%(37/55),B组为42.3%(22/52),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5,P=0.012)。9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90.9%(50/55),B组为73.1%(38/52),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0,P=0.022)。12个月TRUST阴转率,A组为94.5%(52/55),B组为82.7%(43/52),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71,P=0.068)。血清固定率,A组为1.8%(1/55),B组为9.6%(5/52)。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效果较单一使用苄星青霉素显著,表现在皮损消退时间快、梅毒血清阴转时间缩短,血清固定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潮气量致急性肺损伤(ALI)犬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模型。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12只用油酸静脉注射法制备犬ALI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支持通气15min过渡,然后随机分为VILI组及对照组行机械通气6 h,每组6只。VILI组潮气量(Vt)=20 mL/kg,对照组Vt=6 mL/kg,两组呼气末正压(PEEP)均为10 cmH2O。动态观察各组血气交换指标变化。通气6 h后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白蛋白浓度检查,取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肺损伤评分。结果各组在油酸静脉注射后(2.50±0.80)h达到ALI标准。VILI组在犬机械通气6 h后PaO2、SaO2及氧合指数(OI)较对照组略下降(P〈0.05),而PaCO2波动不大,且心率、血压波动也较对照组小(P〈0.05)。VILI组BALF中蛋白浓度和肺组织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P〈0.05,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潮气量致ALI犬VILI模型。  相似文献   
18.
粘质沙雷氏菌武汉株PLA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鸟枪法构建了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marcescensCW W 90 3菌株的基因组文库。使用LB 卵黄平板 ,从中筛选出 1条含磷酯酶基因的 3 0 10bp的EcoRⅠ片段。通过测序及亚克隆分析 ,发现 1个编码磷酯酶的基因phlA ,长度为 96 3bp ,编码 1个由 32 0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33ku的磷酯酶PHL。PHL的氨基酸序列与多种细菌产生的磷酯酶A1的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在 phlA下游发现 1个 75 6bp的ORF phlB ,编码 1条 2 5 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分子量为 2 7ku ,将其命名为PHLS ,此基因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不同择伐强度下思茅松(Pinus kesiya)天然林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种间联结、种内与种间竞争和群落稳定性, 探讨干扰强度对思茅松天然林乔木种群种间与种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1)择伐干扰改变了大多数乔木树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思茅松优势地位未受影响, 随着择伐干扰强度的增加, 思茅松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变大, 在重度干扰的群落中与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一起成为生态幅度最大的树种。(2)通过种间联结与生态位重叠分析发现, 随着干扰强度的加剧, 乔木种群的种间关系发生变化, 中度干扰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明显高于未干扰和重度干扰群落, 而在三类群落中, 思茅松与其他种群之间的重叠值较小。随着干扰强度增加, 种群间正联结与负联结的种对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3) Hegyi竞争指数表明, 三类群落中思茅松种群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种间, 而干扰强度进一步增加了思茅松种群的种间竞争强度, 其种内平均竞争指数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加而减少。(4)林窗是思茅松种群种间和种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类群落都处于较不稳定的阶段, 但中度干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稳定性都高于未干扰和重度干扰的群落。择伐原则依据森林管理的目的而确定, 如以木材培育为主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使用粪菌移植方法 经口途径获得阿尔茨海默症人源肠道菌群(human flora-associated,HFA)模型小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无菌雌性C57BL/6J小鼠28只,随机分为阿尔茨海默症模型(AD)组和对照(CON)组,分别经口途径接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