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乳酸菌除了能够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外,有些乳酸菌还具有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特性。近年来许多研究都已证明某些乳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等具有调节血脂代谢、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能力。本文综述了降胆固醇乳酸菌的体外筛选模型及其降胆固醇的作用机理,以期为进一步开发相关产品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2.
双交联法制备桔霉素-蛋白质偶联抗原及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环氧试剂)为偶联剂,合成桔霉素-蛋白质偶联抗原CIT-BSA,经过HPLC分析、紫外扫描和红外光谱鉴定表明,偶联物成功制备,CIT/BSA的偶联比为8.16.通过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桔霉素多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检测,效价达到1.1×105.间接竞争ELISA表明,桔霉素(CIT)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μg/L,其线性范围为10~250μg/L,IC50为100μg/L.分析了不同方法制备的偶联抗原的免疫原性,实验表明,桔霉素抗原决定簇C7位置的羧基保留是获得针对桔霉素特异性抗体的必要条件.为快速检测桔霉素的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的建立和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3.
64.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金色链霉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质粒pJJ699与pUC19(vhb),pIJ702与pBR322(vhb),构建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金色链霉菌。在低溶解氧浓度下,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表达,可提高金色链霉菌氧的利用效率,产物合成比原始菌株提高40%~60%。在局部低氧的环境中,采用四环素抗性基因启动子带动血红蛋白基因表达,可有效发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氧传递效率,优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受溶解氧调控的天然启动子。  相似文献   
65.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JI-20A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氨基糖甙类抗生素JI-20A分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组成为玉米淀粉60g/L,花生饼粉30g/L,麦芽糖10g/L,玉米浆8g/L,复合无机盐适量,淀粉酶适量,蛋氨酸1g/L和氯化钴6μg/mL。控制消后培养基pH值和氧的供应条件有助于抗生素JI-20A产生菌的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  相似文献   
66.
石斑鱼(Epinephelus)是福建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主要用于出口。出口之前需在网箱中暂养一段时间。在网箱暂养阶段,石斑鱼易患烂皮病,尤其是在4~6月份。病鱼的主要病症为烂鳍、脱鳞、皮肤红肿、溃烂直至死亡。迄今尚未看到有关石斑鱼体表正常菌群及烂皮病防治的研究报道。因此,在石斑鱼发病季节,我们进行了网箱暂  相似文献   
67.
68.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被发现于1935年,命名为艰难芽孢杆菌(Bacillus difficilis)。1938年由Prevot根据其厌氧性质,将其划入梭菌属,改为现名。发现该菌时就发现它能产生毒素,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但长期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9.
假单胞杆菌DM1在二氯甲烷降解过程中的微生物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培养技术研究了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DM1在二氯甲烷降解过程中的微生物动力学。高浓度底物二氯甲烷和高浓度产物氯化物对DM1的生长和底物的消耗具有严重的抑制效应。反应的最佳浓度条件是:CH2Cl2 1.2mmol/L,氯化物<100mmo1/L。当二氯甲烷或氯化物浓度高于其极限浓度时,细菌失活并自溶,p≤O。对于具有严重底物抑制的发酵过程,特别是以有毒化台物为唯一碳源的生物降解过程,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动力学模型。由两项组成,第一项反映了传统的Monod类型的可逆络合机理,第二项表示有毒物质对生物体代谢作用的不可逆抑制效应。该模型比其他传统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二氯甲烷的生物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70.
分子遗传学在消化道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消化道微生态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要成就有:(1)实验技术的发展,如悉生动物的普及,厌氧培养技术的完善、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分析技术的建立等;(2)对人和动物消化道生态系统及正常菌群的特征与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3)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实践,如在新生儿中接种无质粒非致病大肠杆菌以防止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肠道定植,各种益生素(Probiotics)在人或畜牧业中的应用。我国学者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相当成果(详见各期《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