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DLL1耐盐性的影响并对其渗透保护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甜菜碱可以改善DLL1细胞在高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添加150mg/L的甜菜碱可以使DLL1在1.2mol/L NaC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生长,添加10mg/L的甜菜碱就足以显著缩短渗透胁迫条件下DLL1细胞的延滞期和代时,增加生长量;和不添加对照相比,延滞期由24h缩短到6h,代时由60min缩短到35.7min,最大生长量OD610由1.29增长到1.57。在渗透胁迫条件下,细胞从外界快速吸收外源甜菜碱来代替自身相容性溶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62.
背景与目的:提取犬鼠附睾液蛋白并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附睾蛋白组的方法。方法:分离提取犬鼠附睾液蛋白。样品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然后收集pH8.5—4.0之间的组份进行二维反相离压液相色谱分离,最后将获得的二维UV图通过ProteoVue软件转换成PI/UV图谱。结果:成功提取了附睾液蛋白,并通过二维液相色谱成功建立了大鼠头体尾部附睾液蛋白的二维PI/UV图谱,收集了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的pH8.5—4.0区间的20个组份,并将每个组份进行二维色谱分离后转换为PI/UV图谱。结论:为进一步全面研究附睾蛋白功能和体液差异蛋白质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蚂蚁光顾云南紫胶虫对其天敌紫胶黑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蚂蚁光顾云南紫胶虫Kerria yunnanensis Ouet Hong对其天敌紫胶黑虫Holcocera pulverea Meyr种群的影响,于云南紫胶虫成虫期,对有无蚂蚁光顾的胶被抽样,调查胶被上紫胶黑虫的为害率及种群数量变化。结果显示,紫胶黑虫对有无蚂蚁光顾的胶被的为害率均很高,并逐月增加;其中有蚂蚁光顾的胶被紫胶黑虫的为害率略小于无蚂蚁光顾的胶被。蚂蚁光顾能明显减少紫胶黑虫的种群数量(︱t︱=2.764,df=356,P<0.01),其原因可能是蚂蚁光顾能干扰紫胶黑虫的产卵行为、破坏卵、取食卵和幼虫并且这种保护主要发生在云南紫胶虫幼虫期;云南紫胶虫进入成虫期后,由于紫胶黑虫生活于胶被内,并且产卵于胶被的凹陷处或雄虫胶壳内或雌虫肛突孔处,蚂蚁很少与紫胶黑虫相遇,故蚂蚁光顾对紫胶黑虫每月增长量没有显著影响(︱t︱=0.970,df=161,P>0.05)。紫胶黑虫和蚂蚁相遇的行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χ2=4.781,df=1,P<0.05),蚂蚁对紫胶黑虫有捕食作用。蚂蚁与云南紫胶虫之间存在互利关系。蚂蚁取食云南紫胶虫的蜜露,能降低紫胶黑虫的为害率,并减少紫胶黑虫的种群数量,从而保护云南紫胶虫。  相似文献   
64.
目的用1日龄ICR小鼠传代制备EV71小鼠适应株,研究EV71亲代株与小鼠适应株的体内外感染特点,建立EV71感染ICR小鼠动物模型,为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实用的动物评价工具。方法用1日龄ICR小鼠进行EV71病毒(Fuyang-0805)的传代,得到小鼠传代株。以一定浓度亲代株和传代株病毒分别接种RD、Vero、SY5Y、Caco-2四种细胞,定量方法检测各时间点不同毒株在四种细胞上的复制数量,CCK8方法测定各时间点细胞的存活率;同时,两毒株分别腹腔注射感染1日龄小鼠,定期安乐死动物,采集肺、小肠、骨骼肌、大脑四种器官组织,进行动物体内病毒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各器官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与亲代毒株相比较,小鼠传代株(EV71-MMP4)表现出更强的肌肉来源细胞嗜性与毒性;同时,两毒株腹腔注射感染1日龄小鼠后,EV71-MMP4感染的小鼠体重增长较正常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半定量和定量RT-PCR显示,在小鼠肌肉中的病毒载量于感染后1d和5d达到高峰。EV71-MMP4感染组感染率较高、病毒组织分布较广、感染持续性较好、病毒载量较高,高剂量病毒感染后小鼠小肠、心肌和骨骼肌可观察到细胞空泡变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感染后小鼠骨骼肌有EV71病毒特异分布。结论阜阳EV71小鼠适应株表现出较亲代毒株更好的小鼠易感性、细胞毒性,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用于EV71病毒致病机制、感染特点的研究和病毒疫苗及药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65.
用显色培养基鉴定微生物是一种新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以生化反应为基础,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菌特异性酶的显色底物直接根据菌落颜色对菌种作出鉴定。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BCMTMListeriamonocytogenes,Rapid’LMONOagar,CHROMagarTMListeria)、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TMEcoli)、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Rambachagar)、金黄色葡萄球菌显  相似文献   
66.
2004年从山东某鸡场发病蛋鸡群中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编号:ShD-2-04),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H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0.4,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致病指数(ICPI)为1.85,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42,表明该病毒具有新城疫强毒株的一些特征;其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国外发表的部分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之间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  相似文献   
67.
明胶是最早使用的固体培养基凝固剂,已逐渐被琼脂所代替。琼脂由于形成凝胶后透明度高、保水性好、无毒、不被微生物液化等优点,逐渐成为最常用的凝胶剂。后来,又发现无机硅胶、瓜尔胶、卡拉胶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作凝固剂。近年来,兴起一种基于微生物快速检测的快速测试片,其所用凝固剂发展到黄原胶、刺槐豆角、聚丙烯酸系等。但新型凝固剂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弊端,因此,从吸水和保水的机理出发对其研究和改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8.
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无性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无性繁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进行丝状真菌的分离,然后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通过单因子法研究其无性繁殖特性。【结果】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了4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一株丝状真菌HP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无性繁殖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HP菌丝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分枝较少;游动孢子囊多数呈棒状,游动孢子发育成熟后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并迅速游离;能够产生第二孢孢子;新孢子囊以内层出的方式产生;藏卵器呈球形,与雄器同枝或异枝。菌株HP的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水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多子水霉菌株Arg4S(GenBank登录号GQ119935)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HP为多子水霉(Saprolegnia ferax)。此外,菌株HP在5°C-35°C、pH 4-10范围内均能产生游动孢子,产生游动孢子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0°C和7,而且5-25 mg/L福尔马林和0.25 1.25 mg/L二硫氰基甲烷对菌株HP产生游动孢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鉴定了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并确定了其无性繁殖特性,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按照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和农业部对于兽医诊断制品的要求研制小鼠仙台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并在临床检测中分析其适用性。方法建立仙台病毒的种子批和BHK-21细胞的细胞库;标化仙台病毒生产工艺、抗原蛋白纯化工艺;优化ELISA反应板体系;标化质控血清。使用规范化的ELISA试剂盒对我单位672份送检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使用IFA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复检。结果病毒的种子批检验表明在-80℃保存半年以上毒力稳定;病毒生产和抗原纯化工艺的标准化提高了抗原生产的稳定性;对照体系的设定降低了环境等变量对于结果判定的影响。在对临床样本的检测过程中发现3种方法的灵敏度ELISA高于Western blot高于IFA。结论规范化的小鼠仙台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能对小鼠仙台病毒感染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结果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超声波均质化(homogenization)处理对于仙台病毒在ELISA测试中抗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BHK-21细胞内扩增培养的仙台病毒通过差速离心,富集后使用超声波做均质化处理,和未处理的病毒分别包被酶标板,使用标准免疫小鼠血清和SPF小鼠血清对包被平板进行测试,比较样品测试孔间测量数据的变异率。结果对免疫血清做梯度稀释,各梯度样品在未经超声处理仙台病毒抗原包被ELISA检测中测量值的变异率在1.97%~6.02%之间;在经超声处理仙台病毒抗原包被ELISA检测中测量值的变异率在0.53%~2.26%之间;SPF血清测量值的变异率均高于免疫血清;所有样品在经超声处理的病毒抗原包被ELISA检测中测量值的变异率均较小。结论超声波处理有效的提高了仙台病毒抗原的均质性,在ELISA测试中提高了抗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