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目的】评估环链虫草Cordyceps cateniannulata对植物促生和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浸种法将环链虫草接种于番茄植物体,在接种后的第30天和60天,通过番茄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鲜重指标评价其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在接种后第10、20、30、60和90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分析其在番茄不同组织中的生存情况,使用形态学及DNA序列比对的方法检验所分离菌株与原有菌株的一致性。在处理后的第30天,检测番茄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环链虫草对番茄的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结果】环链虫草可定殖于番茄幼苗且对番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菌株对植株的定殖偏好性分别为根部>茎部>叶部。酶活检测结果表明,处理组番茄叶片防御酶活性均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其中POD、CAT、S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21%、75.31%和158.59%,MDA含量下降了35.15%。【结论】环链虫草可以通过浸种的方法感染并定殖番茄幼苗的根、茎、叶,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并提高番茄抗氧化酶活性,具有较好的田间...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究泛素连接酶PC2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鼻咽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对照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格检查的5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个体泛素连接酶PC2及其mRNA表达水平并实施组间对比,而后将鼻咽癌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Ⅰ-Ⅱ期和Ⅲ-Ⅳ期两组,对比两组泛素连接酶PC2及其mRNA表达水平,最后对鼻咽癌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按照其结局区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泛素连接酶PC2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1)研究组泛素连接酶PC2蛋白的表达量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且良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Ⅲ-Ⅳ期患者泛素连接酶PC2蛋白的表达量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3)死亡组泛素连接酶PC2蛋白的表达量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泛素连接酶PC2的高表达与鼻咽癌病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鼻咽癌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马兜铃酸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型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马兜铃酸和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24 h,伴或不伴黄芪甲苷进行药物干预处理。采用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8(CCK 8)检测细胞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量。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RAW264.7细胞IL-6、TNF-α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细胞p-p38和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提示黄芪甲苷在5~50μg/mL浓度范围对RAW264.7巨噬细胞无明显毒性,本研究选取10μg/mL作为实验干预浓度。黄芪甲苷能够显著改善马兜铃酸诱导的巨噬细胞活性(P<0.05),同时减少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均P<0.05),抑制马兜铃酸和LPS诱导的M1/M2巨噬细胞比例(P<0.05)。黄芪甲苷可部分抑制马兜铃酸诱导的巨噬细胞p38 MAP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减少巨噬细胞M1型极化,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减少巨噬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减缓马兜铃酸肾损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部分抑制p38 MAPK信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6.
水肥对汉源花椒幼苗抗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汉源花椒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30%、50%、70%田间持水量(FWC)水平,施肥水平为全量NPK(肥料中纯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150、60和150kg·hm-2)、半量NPK和不施肥,并通过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汉源花椒幼苗抗逆生理特性,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水肥处理对抗逆性的影响,探索汉源花椒抗逆性对水肥条件的响应机理,为实际生产提供最佳水肥管理技术。结果显示:(1)汉源花椒幼苗地径(D)和苗高(H)、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抗逆性隶属度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50%FWC处理最高;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50%FWC处理最低。(2)汉源花椒幼苗抗逆性隶属度与植株D、H和D2 H呈显著正相关;抗逆性隶属度(y)与土壤水分含量(x4)和施肥量(x5)的关系式为:y=-1.662-0.001 085x42-0.17x52+0.100 7x4+0.420 8x5(n=27,R2=0.989);最适宜于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的土壤水分为46.4%田间持水量、并配合施用纯N、P2O5和K2O分别为185、74和185kg·hm-2的肥料组合。研究表明,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和肥料施用量对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抗逆性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7.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非洲伯粉虱Bemisia afer、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4种粉虱4龄若虫的超微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特征可很好地将4种粉虱区分开来,如烟粉虱圆锥状的舌状突,非洲伯粉虱尾沟两侧隆起上形成的横脊,温室粉虱形态典型的乳突和泌蜡孔,柑桔粉虱近圆形的皿状孔及其尾沟内的卵石状乳突等特异特征。并根据种间的超微结构特异特征,编制了不同种的简明检索表。超微形态特征为粉虱种群鉴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8.
2009—2010年间系统调查了河南省境内沿黄稻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越冬种群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改进的Iwao回归分析法对沿黄稻区灰飞虱越冬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飞虱在沿黄流域主要以少量3、4龄若虫进行越冬,11月下旬进入越冬期,翌年4月上中旬为越冬代种群发生高峰期,成、若虫虫量分别为22头/m2、43头/m2;灰飞虱成虫在5月中旬开始向水稻田迁飞,迁入高峰时虫量在450头/m2以上;灰飞虱越冬代成虫在麦田中空间分布型的聚集性指标大于1,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在此基础上得出灰飞虱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t2/D2(0.324/m+0.086),并且描述了灰飞虱种群序贯抽样的Iwao模型:Tn=25n±15.4n~(1/2)。研究结果为田间灰飞虱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血液肿瘤即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疾病。目前,血液肿瘤诊断治疗的最理想方法就是分子特异性诊断和靶向治疗,但该方法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分子靶点的选择。噬菌体展示技术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学技术,具有高通量筛选、模拟天然表位、易于纯化、将蛋白功能与编码基因相统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功能性蛋白质和多肽的筛选、蛋白质间的识别与相互作用、抗原表位的鉴定、基因工程抗体的筛选等多个分子生物学领域,非常适于理想靶点的选择。目前,噬菌体文库技术在血液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噬菌体抗体文库和噬菌体随机肽库上。本文就噬菌体展示技术在血液肿瘤诊断治疗中的研究成果做一总结分析,并对该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对骨折愈合造成的影响以及造成颈短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并成功获得随访信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颈短缩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短缩组和无短缩组,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与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并分析空心钉内固定术后颈短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短缩组43例,未短缩组63例。短缩组中骨折愈合率93.02%;未短缩组中骨折愈合率93.65%,两组骨折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缩组中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4.58±7.85)分;未短缩组中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69±11.34)分,短缩组Harris评分低于未短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短缩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密度值及骨折复位质量密切相关(P<0.05),与受伤至手术时间、置入方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颈短缩的发生与骨密度值和骨折复位质量相关性最大,骨折类型与年龄次之,性别的相关性相对较小。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并发颈短缩的发生率较高,颈短缩会影响髋关节的功能,但不影响骨折的愈合。骨密度、骨折复位质量、骨折类型、年龄以及性别是颈短缩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