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一个对甲氧虫酰肼具有18.5倍抗性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种群(R)和其同源对照种群(S)为对象,研究了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亚致死剂量(LC25)处理R和S种群的3龄初幼虫,对S种群幼虫的生长抑制率(37.30%)显著大于R种群(21.20%)。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致死剂量处理R和S种群后,均表现出生长发育延缓,蛹期延长,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降低,且对S种群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的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甲氧虫酰肼具有一定抗性的棉铃虫种群能够减轻这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索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神经细胞的急性分离与体外培养的条件,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首次对棉铃虫幼虫急性分离神经细胞的电压门控性钠、钾和钙通道的基本电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中枢神经细胞在TC-100、L-15和Grace培养基中均可贴壁生长,在DMEM培养基中基本不能存活。在TC-100培养基分别与其它三种培养基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培养液中,TC-100与L-15等量混合培养液更适合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全细胞电压钳条件下,可分别记录到电压门控性钠、钾和钙通道电流。钙电流特征为高电压激活、缓慢失活;钠电流对河豚毒素敏感;钾电流可被细胞外液中的氯化四乙胺和4-氨基吡啶抑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监测及抗性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崔丽  张靖  齐浩亮  王芹芹  陆宴辉  芮昌辉 《昆虫学报》2016,59(11):1246-1253
【目的】由于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棉蚜Aphis gossypii容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理。【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北京海淀,河北廊坊和邯郸,山东德州,河南许昌,以及新疆奎屯和阿克苏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测定了不同种群棉蚜3种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并对靶标基因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β1亚基基因进行了突变检测。【结果】北京海淀、河南许昌和河北邯郸的棉蚜对吡虫啉敏感;河北廊坊、新疆阿克苏、山东德州及新疆奎屯地区的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 RR)分别为22.6, 26.3,53.5和61.1倍,为中等水平抗性。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阿克苏和奎屯地区的棉蚜多功能氧化酶的比活力分别是敏感种群(北京种群)的1.7和1.8倍,羧酸酯酶的比活力分别是敏感种群的1.6和1.7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均是敏感种群的1.5倍,但是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在棉蚜种群间差异不显著。靶标基因突变检测表明,河北廊坊、新疆阿克苏、山东德州及新疆奎屯棉蚜种群nAChR β1亚基均存在与吡虫啉抗性相关的精氨酸到苏氨酸(R81T)突变。【结论】结果提示,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升高以及nAChR β1亚基R81T突变与棉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虫性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2个对Bt抗性水平不同的棉铃虫品系,测定了转Bt和CpTI基因双价抗虫棉(SGK321)和Bt棉(GK12,33B)杀虫活性的时间和空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类3种抗虫棉杀虫活性共同表现为:(1) 时间动态上均呈现前高后低的下降趋势;(2) 空间动态上表现为,在生长前期以叶的活性最高,中后期以铃和蕾的活性较高;(3) 对敏感品系的活性高于对抗性品系。不同点表现为:(1)双价棉在生长中后期(8~9月份)活性明显高于Bt棉;(2)双价棉对抗性品系的活性表现更稳定。  相似文献   
15.
真菌新型激活蛋白对Bt制剂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活蛋白是从交链孢属 (Alternaria)真菌分离的新型多功能蛋白 ,以棉铃虫和小菜蛾幼虫为供试昆虫 ,用饲料染毒法、浸叶法和浸虫法测定了激活蛋白对Bt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用Bt∶激活蛋白为 1∶0 0 3的含毒饲料饲喂 2龄棉铃虫幼虫 ,其增效指数为 2 2倍。Bt∶激活蛋白以 1∶0 0 95和 1∶0 6混合后分别浸叶后 ,饲喂棉铃虫和小菜蛾幼虫 ,其增效指数分别为 2 7和 5 5倍。单独用激活蛋白饲喂棉铃虫幼虫无致死活性 ,但当Bt与激活蛋白以 1∶0 75混合后 ,毒杀效果显著增强 ,对Bt的增效指数为 18 5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半同胞交配设计,测定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和体重的狭义遗传力,并分析了棉铃虫抗药性与其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狭义遗传力为0.2476±0.0248,体重遗传力为0.3613 ± 0.1299;抗性与其母体效应无关;抗性与体重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