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利用基因芯片分析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DNA的基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聚合酶基因序列研制HBV基因芯片,此芯片可分析HBV的7个基因型、4种血清型和HBV聚合酶基因rtV173、rtL180、rtM204和rtV207位点的突变.利用此芯片对A、B两组共计45例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的患者进行服药前和服药后3、6、9、12个月的动态检测,其中C基因型39例,且血清型均为adr;B基因型6例,其血清型均为adw.在完成全程检测的38例患者中,17例ALT升高的A组出现1例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而21例ALT正常的B组出现4例变异株,且所有变异株均为rtM204 V/rtL180M,其中2例野生株和变异株共存.rtM204V变异最早在服药6个月时出现,随后出现rtL180M变异.10份PCR产物测序分析表明,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仅在rtL173位点出现1例差异.进一步分析HBV DNA变异与HBV DNA含量、ALT水平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初步结果表明变异株的出现与治疗过程中的DNA反弹呈正相关,而与起始HBV DNA水平、ALT值无关联.HBV基因芯片可初步用于HBV DNA 检测,可能是临床追踪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2.
本文研究了武昌东湖1973-1975年度渔获物的情况,并从鱼类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东湖合理放养的若干问题。东湖是养殖湖泊。在不投饵的情况下,年产量从1971年的36.5万斤,逐年上升到1975年的81万斤,折合亩产36.8斤。渔获物中放养鱼类占88—96%,主要为鲢、鳙,其次是草鱼。其他野杂鱼所占比例很小。通过对不同规格的鱼种的生长率和回捕率的分析,表明鱼种规格越大,回捕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根据三年来渔获物的分析,本文最后讨论了东湖渔业的生产潜力和合理放养问题,提出了对现有鱼类种群结构进行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Artemia is not only valuable for aquaculture but also exhibits unique biological characters.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ilkworm Bmdsx gene, a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After amplification with these primers, a DNA fragment Apdsx900 from parthenogenesis Artemia genomic DNA was obtained. The following Southern blotting and FISH analysis also proved the fragment was specific for Gahai parthenogenesis Artemia genome.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parthenogenesis genome specific DNA fragments. Apdsxg00 shares little similarity with the silkworm Bmdsx gene. [Acta Zoologica Sinica 50 (3): 470-474, 2004].  相似文献   
74.
婆罗囊螺早期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婆罗囊螺(Retusa borneensis)从受精卵到幼虫孵化后的发育过程,婆罗囊螺为雌雄同体的一年生贝类,在浙江沿海繁殖期是6∽9月,盛期在7∽8月。婆罗囊螺为体内受精种类,胚胎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可以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等几个阶段。个体发育从受精卵的卵裂开始,卵裂为螺旋形的全裂。卵裂不断进行,囊胚形成,后以外包和内陷方式共同形成了原肠胚。婆罗囊螺的面盘幼虫在膜内就已经形成,并且具备运动能力,但是其面盘和纤毛远没有膜外面盘幼虫发达。幼虫浮游一段时间后,就营匍匐生活,然后变态发育为稚贝。本文还就婆罗囊螺的繁殖期、繁殖力、交配产卵和繁殖特性等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5.
低毒河豚鱼毒素的提取和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含毒量低的棕斑腹刺豚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甲醇、乙醇和乙酸、水等四种溶剂对低毒河豚毒素的提取技术和检测方法。通过动物中毒实验和薄层层析法快速检测技术相结合,从中进一步研究出了低毒河豚鱼毒素提取的技术和快速检测方法,将解决鱼类综合利用的问题,有利于推动我省人工养殖业的大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溶剂提取的河豚毒素均能引起动物中毒死亡,死亡症状与文献报导的河豚毒素中毒症状一致;在薄层层析板上均呈现黄褐色斑点,且展距相同,经紫外扫描的结果分析,四种溶剂提取的河豚毒素在含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乙酸作为溶剂提取河豚毒素的效果最好。同时用薄层层析较快和很准确地检测出提取物中河豚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比伐芦定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1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根据药物使用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6),两组术前均给予患者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进行治疗,对照组术中采用肝素,研究组术中采用比伐卢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反应蛋白(CRP)水平、心脏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PCI术后的无复流发生率[8.6%(3/35)]显著低于对照组[27.8%(10/36)](P0.05),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ICAM-1、CRP、ET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SOD水平高于术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1.4%(4/34)]低于对照组[27.8%(10/36)](P0.05)。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行PCI术中,采用替格瑞洛联合比伐芦定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减轻血管壁的炎性反应,改善心脏功能,且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7.
酸性矿山废水(AMD)中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和金属离子,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硫酸盐还原菌(SRB)可以将SO42-还原为S2-,沉淀金属离子,并生成生物硫铁,其处理效率较高。文章利用农业废弃物秸秆制备SRB的缓释碳源,考察了不同形式的碳源条件下SRB对酸性矿山废水特征污染组分的处理效果,并结合SRB原位生成的生物硫铁包覆颗粒,制备得到SRB-生物硫铁复合材料,通过批量实验和动态柱实验考查SRB-生物硫铁复合材料对高浓度模拟废水和实际矿井水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在pH为5.5时,将秸秆渣作为游离SRB的碳源是可行的,但与秸秆渣相比,秸秆生物炭的处理效率明显更高,将秸秆生物炭与乳酸钠结合制备的SRB碳源,激活SRB的时间更短,12 h内对SO42-和Fe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9.25%和79.56%。在此实验范围内,随着生物炭投加量的增大,去除效率逐渐提高,在p H为4.5~6.5的范围内,体系初始p H对SRB反应体系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SRB-碳源与生物硫铁包覆颗粒结合后对高浓度的SO42-和Fe2+模拟废水能保持高效且持久的反应活性。动态柱实验表明SRB-生物炭-生物硫铁...  相似文献   
78.
NKX蛋白是NKL同源框转录因子亚类中最主要的类型,被发现广泛参与调控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命运决定与形体模式形成,尤其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甚广,并参与甲状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鉴于NKX蛋白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性综述了NKX同源框蛋白7个家族17个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生理机制以及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相关疾病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讨论了一些NKX基因缺乏组学研究和模式动物疾病模型构建等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9.
鞘脂(sphingolipids)是生物细胞中最主要的膜脂之一,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介导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及死亡等重要的生理反应,异常鞘脂代谢经常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变性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SPT)及其复合物是鞘脂从头合成途径的起始酶和关键酶,催化L-丝氨酸与棕榈酰辅酶A缩合形成3-酮二氢鞘氨醇,之后再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神经酰胺和其它重要的鞘脂,在鞘脂代谢和稳态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对SPT的研究,综述了SPT的构型、活性位点、底物结合位点等关键的结构信息,尤其近2年的研究发现,SPT是一种组成极其复杂的酶,各个亚基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和高度调控。SPT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胚胎发育、调节内环境稳态、诱导细胞凋亡和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等。SPT还可以通过调节酶活性影响鞘脂代谢,进而影响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有潜力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分子。此外,SPT突变体与神经变性病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介绍了遗传性感觉与自主神经病变1型(hereditary sensory...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