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豆科三属八种植物的核型及rDNA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豆科槐属的国槐(SophorajaponicaL.)、五叶槐(S.japonicaL.f.oligophyllaFranch.)、龙爪槐(S.japonicaL.f·pendulaLoud.)、黄金槐(S.xanthanthaC.Y.Ma.)(以上均为四倍体,2n=4x=28)、红花槐(S.rubrifloraTsoong.,2n=3x=21),刺槐属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2n=2x=22)、毛洋槐(R.hispidaL.,2n=2x=30)和紫穗槐属的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2n=2x=40)核型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45SrDNA的染色体定位。槐属4个四倍体种各具4个45SrDNA位点,位于两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红花槐,3个45SrDNA位点位于第5组染色体随体区域。刺槐,4个rDNA位点位于两对随体染色体端部;毛洋槐,8个rDNA位点,4个位于两对染色体的随体及次缢痕,另4个位于两对染色体着丝粒周围。紫穗槐,6个45SrDNA位点,分别位于3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和随体。本文对rDNA作为染色体标记在核型分析中的应用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依据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聚合酶基因序列研制HBV基因芯片,此芯片可分析HBV的7个基因型、4种血清型和HBV聚合酶基因rtV173、rtL180、rtM204和rtV207位点的突变。利用此芯片对A、B两组共计45例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的患者进行服药前和服药后3、6、9、12个月的动态检测,其中C基因型39例,且血清型均为adr;B基因型6例,其血清型均为adw。在完成全程检测的38例患者中,17例ALT升高的A组出现1例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而21例ALT正常的B组出现4例变异株,且所有变异株均为rtM204 V/rtL180M,其中2例野生株和变异株共存。rtM204V变异最早在服药6个月时出现,随后出现rtL180M变异。10份PCR产物测序分析表明,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仅在rtL173位点出现1例差异。进一步分析HBV DNA变异与HBV DNA含量、ALT水平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初步结果表明变异株的出现与治疗过程中的DNA反弹呈正相关,而与起始HBVDNA水平、ALT值无关联。HBV基因芯片可初步用于HBV DNA检测,可能是临床追踪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探讨过表达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 ( 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SATB1)核基质结合区(MAR)结合蛋白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表 达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初步探索.首先用脂质体将SATB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ATB1转染至K562细胞,通过6周G418的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实时PCR及Western 印迹验证过表达情况,对阳性克隆细胞中IGFBP2的表达用RT-PCR、实时PCR及Western 印迹方法进行检测;然后用RNAi的方法干扰阳性细胞中SATB1 的表达后,同样用上述3种方法再次检测IGFBP2的表达状况;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IGFBP2基因进行MAR序列与SATB1结合位点搜索分析,寻找SATB1影响IGFBP2基因表达的机制.结果显示,在稳定转染的情况下,实验组K562-SATB1细胞与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K562-3.1细胞和未转染细胞K562相比,IGFBP2 mRNA水平上调了近7倍,而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RNA干扰后,IGFBP2的表达在mRNA水平也相应下调,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样不明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GFBP2第1个内含子中可能存在2. 5 kb MAR样序列,且MAR样序列上存在多个SATB1的潜在结合位点.综上所述,过表达SATB1可以使K562细胞中IGFBP2 mRNA表达水平提高,而且其调控机制可能与SATB1直接和IGFBP2基因中的MAR样序列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分离培养分析方法,直接提取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共附生细菌总DNA,以之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并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通过16S 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和测序方法对链状亚历山大藻共附生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84个16S rDNA克隆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酶切分析,得到30种不同的酶切指纹类型。挑选50个克隆子进行测序获得其16S rDNA部分序列,并对16S rDNA序列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链状亚历山大藻共附生的细菌多样性较强,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α亚群(α-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其中玫瑰杆菌(Roseobacter sp.)在α-Proteobacteria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宁波港压载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分布差异及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趋势。该课题从压载水中分离细菌,通过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Sherlock MIS)、分子生物学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RFLP技术,对宁波港压载水的细菌结构特征进行比对和分析,并通过16S rRNA基因文库解析研究压载水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印度洋水样中存在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sp.)、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 sp.)、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sp.)和玫瑰杆菌属(Roseobacter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新加坡水样中存在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鞘鞍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而美洲水样中存在弧菌属(Vibrio sp.)、军团菌属(Legionella sp.)、莫拉氏菌属(Moraxella sp.)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压载水中含有大量的潜在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马蛔虫卵染色制片复染法的一些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蛔虫卵染色制片复染法的一些改进邓迎达,高榕(山东省济南生物工程研究院250002)马蛔虫卵是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般方法只用铁明矾苏木精染色,但往往由于对比度不强和难以掌握染色深浅而不易获得理想效果。我室采用桔黄G-丁香油复染的方法,所...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亚热带不同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类型和强度,采用MicroRespTM方法研究3种森林类型不同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 var. elliotttii)林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依次为60%WHC>20%WHC>40%WHC,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和贝壳杉(Agathis australis)林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格局相似,为20%WHC>60%WHC>40%WHC。南洋杉和贝壳杉林地土壤对碳源利用率趋势相同,主要是对L-苹果酸、草酸和L-赖氨酸利用比较高。在40%WHC处理中,3种树种对碳源的利用均很低,差异不明显。除精氨酸和L-赖氨酸外,60%WHC处理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南洋杉>湿地松>贝壳杉。3种树种土壤Shannon多样性指数(H’)、Shannon均匀度(E)和Simpson指数(D)均无显著差异。土壤pH值影响微生物对L-丙氨酸、精氨酸、D-( )-葡萄糖、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的利用率较大,这些类群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贝壳杉林地;分布在南洋杉林地的微生物对柠檬酸、L-苹果酸和γ-酪氨酸利用率较大,且主要是受TP的影响;D-( )-果糖、柠檬酸和L-半胱氨酸-盐酸等受水分、TN和TC等影响较大,这类微生物类群主要分布在湿地松林地。  相似文献   
18.
对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研究表明,NPR1(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1)是依赖于SA通路的防御反应调节基因,但在辣椒和烟草等茄科作物中该蛋白的功能还鲜有报道.研究从辣椒cDNA文库中分离获得一个NPR1的类似物全长cDNA(CaNPR1),并获得了其超表达的转基因烟草T1代株系.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株系与其野生型植株没有明显表型差异,但却表现出较野生型植株更高的抗青枯菌侵染活性.同时,研究还发现CaNPR1的超表达还显著提高了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NPR1在不同植物间具有较强的功能保守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海蜇胶原蛋白为原料,经酶解得到海蜇胶原蛋白肽,探讨海蜇胶原蛋白肽对小鼠血脂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以高脂饲料喂养ICR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研究胶原蛋白肽对小鼠肝系数和脂肪系数的变化情况及小鼠血脂水平、肝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蜇胶原蛋白肽能显著降低小鼠肝系数和脂肪系数,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LDL-C/H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HDL-C/TC);能提高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并能减低丙二醛(MDA)的含量。海蜇胶原蛋白肽具有辅助减低血脂水平和增强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中华猕猴桃果实采后进行钙处理,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果实钙含量,可以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呼吸率及乙烯生成量,延缓果实衰老。本实验以2%CaCl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