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7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与分析机体微生态变化及炎症因子表达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预警作用。方法:2020年6月1日-2022年3月31日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00例作为支气管扩张组,同期选择本院体检中心招募50例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测定支气管扩张组及对照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7、TNF-α含量以及外周血炎性标记物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CRP)。将完成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为急性加重期组(A组)及稳定期组(B组),同时测定A组B组肺泡灌洗液的细菌丰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组的FEV1、FVC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扩张组中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患者43例,稳定期支气管患者扩张例57例。支气管扩张组的血IL-1β、IL-6、IL-8、IL-17、TNF-α、NEU、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急性加重时增高更明显。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完成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1例,分为急性加重期组(A组)30例及稳定期组(B组)31例,A组流感嗜血杆菌丰度明显高于B组(P<0.05),A组铜绿假单胞菌丰度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支气管扩张组及对照组150例入选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血IL-1β、IL-6、IL-8、IL-17、TNF-α、NEU、CRP与支气管扩张存在相关性(P<0.05),在6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中,流感嗜血杆菌丰度与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存在相关性(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IL-1β、IL-6、IL-8、IL-17、TNF-α、NEU、CRP都可能为导致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重要预警因子(P<0.05)。流感嗜血杆菌丰度可能为导致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重要预警因子(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可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多伴随有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7、TNF-α含量的高表达以及外周血炎症标记物NEU、CRP的增高,且在急性加重时的表达和增高更明显,该因子都可能为导致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重要预警因子。支气管扩张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可含有大量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丰度可能为导致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重要预警因子,铜绿假单胞菌丰度却与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2.
自1997年以来,对浚县在儿童、青少年乙肝普查中筛选出50例肝功能正常,B超未见异常,无阳性体征,年龄2—13岁,但HBSAg阳性,其中“大三阳”25例,HBV--DNA阳性ZI例5“小三阳”18例,HBV—DNA阳性15例;“双阳”7例,IIBV--DNA阳性5例。治疗方法:本草九代每日100Inl,顿服;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Znil,一次肌注;卡介苗0.Znil,皮下注射每月一次。潘生了25mg,每日一次,连续口服3个月。治疗结果如下:治疗前治疗后转阴率(%)HBSAg阳性50例转阴24例48HBeAg阳性32例转阴30例94抗一HBs阴性50例转阳31例62抗一HBe阳性18例…  相似文献   
33.
34.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高效利用木糖产丁二酸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FP111是E. coli NZN111 (△pflAB△ldhA) 的ptsG自发突变株,其转化1 mol的木糖合成丁二酸的过程中净产生1.67 mol ATP,但是转化1 mol的木糖合成丁二酸的过程中实际需要2.67 mol ATP,因此在厌氧条件下,ATP的供给不足导致E. coli AFP111不能代谢木糖。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产丁二酸大肠杆菌菌株,在厌氧条件下,利用以木糖为碳源的M9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可以代谢木糖并积累丁二酸的突变株DC111。该突变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72 h内可以消耗10.52 g/L木糖产6.46 g/L的丁二酸,丁二酸的得率达到了0.78 mol/mol。而且突变株中伴有ATP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PCK) 途径得到加强,PCK的比酶活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19.33倍,使得其在厌氧条件下能够有足够的ATP供给来代谢木糖发酵产丁二酸。  相似文献   
35.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毛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和Novozym435催化毛棉籽油和乙酸甲酯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通过向反应体系中添加甲醇,可减少乙酸的抑制,明显提高生物柴油得率,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正己烷作溶剂,乙酸甲酯与油摩尔比9:1,添加油重3%的甲醇、油重10%的LipozymeTLIM和5%的Novozym435复合使用,温度55°C,反应8h,生物柴油得率达到91.83%。最后探索了酶催化毛棉籽油合成生物柴油的动力学,得到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6.
MYB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界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分别从gDNA和cDNA水平上克隆得到丹参R2R3-MYB转录因子亚家族第24亚组的基因SmMYB52的全长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1 041 bp,包含2个内含子序列和879 bp完整的CDS(Gen-Bank登录号:KF059406),编码292个氨基酸.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和理化性质分析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mMYB52与拟南芥MYB转录因子AtMYB93亲缘关系最近.利用RT-qPCR测定SmMYB52基因在各器官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根中表达量最高,茎中最低.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分析SmMYB5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mMYB52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中均有分布.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SmMYB52在丹参中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环境和空间因子在群落构建中的相对重要性是生态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探究黄河口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影响因子,及环境和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对调控作用。于2017年10月与2018年5月对黄河口湿地32个样点(淡水恢复湿地19个和自然湿地13个)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采集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结果显示,黄河口淡水恢复湿地和自然湿地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主要为电导率、盐度和氧化还原电位;而自然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pH和无机碳的影响;盐度是两类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子。变差分解(VPA)结果显示,环境过滤对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起主导作用;在自然湿地中,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主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环境和空间因子的相互作用也至关重要。本研究明确了黄河口的自然和恢复湿地中环境和空间因素对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对作用,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耐氯霉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墨西哥暴发流行耐氯霉素伤寒菌引起的疾病以来,一些国家如泰国、越南也都不断发生流行,成为目前伤寒防治工作中相当突出的问题。1979年我们在国内亦发现一次流行,病人达114例。共检出伤寒沙门氏菌26株,其中25株为耐氯霉素菌株,对这些菌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明确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体内2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并探究其是否能对溴氰菊酯的胁迫做出响应。【方法】基于星豹蛛转录组数据库,PCR克隆星豹蛛GST基因PaGSTd1和PaGSTd2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PaGSTd1和PaGSTd2在星豹蛛不同发育阶段(2-6龄若蛛和成蛛)、雌雄成蛛不同组织(头胸部、腹和足)以及通过药膜法利用不同浓度[LC10(5.151 mg/L), LC30(8.619 mg/L)和LC50(12.311 mg/L)]溴氰菊酯胁迫不同时间(6, 12, 18, 24和48 h)雄成蛛中的表达量。【结果】星豹蛛PaGSTd1(GenBank登录号:OR096398)全长cDNA序列长708 bp,开放阅读框长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星豹蛛PaGSTd2(GenBank登录号:OR096399)全长cDNA序列长793 bp,开放阅读框长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