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6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甘蔗茎尖培养中减轻酚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蔗茎尖组织预先在无菌水中浸泡30 min后,再接种到附加6-BA 2.0 mg·L-1、NAA 0.1 mg·L-1的MS培养基中,可减轻外植体的褐变;茎尖诱导培养基中直接附加适量的活性炭(AC,以0.02%为宜,最高不超过0.05%),减轻茎尖组织酚害的效果最理想.另外,在培养基中附加抗氧化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根据外植体的褐变情况及时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中,均能减轻甘蔗茎尖组织的酚害.  相似文献   
122.
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含有O型口蹄疫病毒P1—2A和3C蛋白酶基因和3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首先将P1—2A、3C和3D基因亚克隆连接到穿梭质粒pShuttle—CMV上,再将重组穿梭质粒用PmeI线性化后电转化携带有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菌,经细菌内同源重组产生pAdcmv—p12x3c和pAdcmy—p12x3cd重组腺病毒质粒,经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正确的插入到腺病毒骨架载体中。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转染1w内细胞出现典型病变。取转染细胞裂解液上清连续传代至第4代时,细胞于24~48h内即病变完全,收取接毒后24h细胞进行。PCR和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腺病毒基因组内,且在mRNA水平上有表达。取第4、6、8和10代病毒,用蛋白酶K处理后可扩增出目的基因,证明此重组病毒可稳定存在。本研究为FMDV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鞣花酸的生理功能及工艺开发研究现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综述了鞣花酸的防癌,抗癌作用及其机理,同时对它的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氧化,凝血、降压、镇静等作用也作了论述,并对其生产工艺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4.
痕量胺相关受体1 (trace amine-associated receptor 1, TAAR1)是一类经典G蛋白耦联受体,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脑内,尤其是边缘系统和富集单胺能神经元的区域,是一种在所有物种中高度保守的TAAR亚型。TAAR1可以特异性应答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的内源性微量胺,在单胺系统和谷氨酸系统失调引发的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TAAR1调节剂可以作用于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对突触传递和神经元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TAAR1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和底物磷酸化发挥一系列生理功能,与情绪、认知、恐惧和成瘾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综述对TAAR1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旨在揭示TAAR1作为神经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新靶点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5.
以前认为,NAD(P)H氧化酶仅存在于吞噬细胞,负责吞噬细胞呼吸爆发时产生活性氧(ROS)以杀灭微生物。现在发现正常非吞噬细胞也有NAD(P)H氧化酶,称之为类NAD(P)H氧化酶。该酶在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介导非吞噬细胞产生胞内或胞外的ROS,通过此途径产生的ROS对细胞增殖、分化和血管形成和缺氧反应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这些新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ROS作为细胞“信号分子”和“基因表达开关”的积极作用,改变了过去只把ROS看作有害物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6.
花生蛴螬空间分布型研究及药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花生蛴螬田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在已知的m m回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密度下花生蛴螬的理论抽样数和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试验方法 ,并对 2种药效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7.
从牛尾草[Isodon ternifolius(D.Don)Kudo]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牛尾草素H(1),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了它的结构。此外,还分离得到5个已知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香茶菜醛(2),长管香茶菜素A,E和G(3-5),开展香茶菜素E(6),以及木樨草素(7),芹菜素(8),α-香树脂醇(9),乌索酸(10)和2α-羟基乌索酸(11)。  相似文献   
128.
土茯苓提取物抗细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土茯苓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活性,来更全面的评价和综合利用土茯苓资源,实验结果表明土苓955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提取物抑菌范围广,服抑菌活性强,这两种提取物的MIC和MBC值显示了土茯苓作为抗细菌资源的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9.
俗话说"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入上做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导入新课,可以巧妙地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导入新课的策略主要有利用旧知,巧用素材,联系生活,动手操作,激发兴趣等导入法。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导入,只要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本身产生兴趣,就能成功地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3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贝那鲁肽与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结局的影响,为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后血糖不能达标的患者应用胰高糖素样肽-1(GLP-1) 受体激动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使用二甲双胍或者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使用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 PSV)、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 、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两年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FPG、2hPG、HbA1c、PSV、IMT、Scr和BU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00%)较对照组(20.00%)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二甲双胍或者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利拉鲁肽相比,贝那鲁肽在降低血糖、改善下肢血管功能、肾功能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