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9 毫秒
91.
在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柳属(SalixL.)植物时发现了新疆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植物新记录组粉枝柳组(Sect.Daphnella Seringe ex Duby)及新疆新记录种粉枝柳(Salix rorida Laksch.)。该种雌花苞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状椭圆形和倒卵形,先端锐尖,苞片基部两侧各具3~4个腺点;雄花苞片倒卵形和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锐尖,稀凹陷,在个别苞片基部一侧会有不明显的2~3个腺点,与其他分布区的粉枝柳稍有差异。主要分布在哈巴河中、上游及其2个支流,生于河岸及人工渠道岸边,海拔900~1 500m之处。  相似文献   
92.
短期增温对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和调控者。全球变暖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 加速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中释放碳, 进而引起陆地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正反馈。然而, 目前学术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气候变暖等问题认识不足, 尤其是缺乏低温干旱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增温响应的实验证据。为此, 该文依托青藏高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原建立的增温实验平台, 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测定了2015和2016年生长季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各类群的生物量, 在此基础上揭示气候变暖对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短期增温处理导致2015和2016年生长季(5-10月)的表层土壤温度均显著提高1.6 ℃, 同时也导致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了3.4%和2.4% (体积分数), 但并没有显著改变土壤化学性质及归一化植被指数。增温处理下, 两年生长季旺期(8月)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为749.0和844.3 mg·kg -1, 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为43.1和102.1 mg·kg -1,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分别为17.9和8.4, 但实验期间MBC、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与对照没有差异。PLFA分析的结果显示细菌在微生物群落中占主导, 而丛枝菌根真菌含量最少, 增温处理并没有改变不同类群的微生物生物量以及群落结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是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 并且增温导致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量分别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 由于受水分的限制, 短期增温对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3.
库车种子植物区系垂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探讨了库车山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约有78科376属96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9种,被子植物75科373属951种。植物科、属、种总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分布结构。其中科总数在海拔1 600~1 800 m处为最高峰,属总数在海拔1 800~1 900 m处呈现最高峰;物种总数在海拔1 900~2 000 m处呈现最高峰,有478种(隶属59科,230属)。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中,库车山区植物区系垂直海拔梯度上不管是科级水平还是属级水平种类成分都以温带分布型占优势。在垂直分布梯度上,温带分布科最高点出现在海拔1 800~1 900 m(含20科),从海拔2 800~2 900 m开始,随着海拔梯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到海拔3 600~3 700 m时为最低点(含6科);温带分布属峰值出现在海拔1 900~2 0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对该区植物种质资源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栽培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采用十倍稀释法对新疆尉犁县周边干旱-荒漠土壤进行荒漠微藻的分离纯化,并以18SrDNA作为分子标记进行分子系统学鉴定,对其中5株微藻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及生化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极端环境微藻资源的开发应用以及进一步探讨塔克拉玛干干旱-荒漠地区地质和生态环境演变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共分离选出23株微藻,且分别属于绿囊藻属、马尔瓦尼亚属、小球藻属、原生管藻属和衣藻属等5个属,其中属于绿囊藻属的藻种最多(14株),占总分离藻种的60.87%。(2)5株微藻(每个属选1株)的生长曲线均呈典型的"S"形,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3)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除XLD-M-4以外,其他4株微藻(XLD-B-4、XLD-B-6、XLD-B-9和XLDM-5等)的总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C-127,即分别等于CC-127的1.57、2.13、1.07和1.21倍;脂肪酸含量基本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18碳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异硬脂酸)含量最高达44.88%,其次是16碳饱和脂肪酸(13-甲基正十五烷酸),为37.88%。  相似文献   
95.
2000—2016年共有74项食品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技术发明奖16项、科技进步奖58项。文章分析了获奖成果领域分布与单位情况,梳理了在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食品安全、贮藏保鲜、发酵酿造等方向的研究进展,提出应更加重视基础研究,提升食品科学原始创新水平,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突破;同时聚焦全产业链品质质量过程控制,研发食品加工关键工艺与核心技术,创制新型装备与技术标准,为食品应用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喀什地区大果沙枣的果皮、果肉、种子活性成分提取液在体外抑菌活性的强弱。方法:首先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提取大果沙枣果皮、果肉、种子并进行定性分析,再采用抑菌圈法研究3种提取液对4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大果沙枣果皮、果肉、种子中均含有黄酮、多糖、脂肪、氨基酸、有机酸等活性成分,3种提取液对4种指示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各原料活性成分提取液的抑菌活性也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喀什生产的大果沙枣的种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该研究为大果沙枣的药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不同生物药剂对稻水象甲的毒力、拒食活性及防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防治稻水象甲的现有常规化学药剂的大量施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越发突出,而其生物药剂单一,加之天敌匮乏,故开展符合绿色生产标准的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生物药剂的筛选已成为稻水象甲防治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方法】以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为试虫,采用室内点滴、田间喷雾等方法,对5种符合绿色生产标准药剂的毒力、拒食活性、防效及药后取食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综合评价。【结果】室内生测方面:72 h后对处理稻水象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显著;此外,对试验前后的取食斑面积进行比较,发现药后各药剂拒食活性差异显著,均表现出较好的拒食作用。田间药效方面:除0.6%苦参碱AS外,其他药剂对稻水象甲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100亿个孢子·m L~(-1)白僵菌OD、1.5%除虫菊素AS、7.5%鱼藤酮E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这4种药剂15 d的田间防效为51.24%~82.55%;3 d后各处理组田间新增取食斑数、取食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绿色水稻生产中,100亿个孢子·m L~(-1)白僵菌OD、1.5%除虫菊素AS、7.5%鱼藤酮E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可用于稻水象甲的防治。  相似文献   
98.
生长素反应因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生长素反应因子(ARF)是1997年发现的新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它们与生长素早期反应基因启动子中的生长素反应元件(AuxRE)TGTCTC特异性地结合,调节这类基因的转录活性.文章阐述生长素反应因子和其结构的特点、作用模式的设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
新疆雪豹调查中的痕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雪豹(Unciauncia)属于中亚高山高度濒危动物,夜行性,极其罕见。新疆雪豹研究小组2004年9~11月,在新疆的北塔山、阿尔泰山东部、天山东部和托木尔峰地区大约9个地点,对雪豹的痕迹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完成67个样线,总长度47776m,其中发现遗留痕迹的样线有27条,痕迹数118个,平均为2.47个/km。记录到的痕迹有粪团、嗅痕(气味标记)、足迹、刨痕、卧迹、爪印、毛发、尿迹、血迹、剩余食物(动物尸体)和吼声等。同步还完成了200余份问卷调查表,充分了解雪豹与当地居民的冲突。最后,通过痕迹学的分析,初步掌握雪豹的栖息地选择、领域范围、分布规律和相对密度。这对于种群数量估计和物种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新疆北部森林生态系统地衣植物生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fe forms of lichen of forest ecosystem in Northern Xinjiang were researched in the Kanas National Natural Reservation Area.They have been grouped into 6 types:Epipetria,Soil-epipetria,Epiphytia arboricosa,Epiphytia moss,Epiphytis grass and Dry-radicantia,in which the species of Epiphytia arboricosa account for 36.89% of the total species in this area,the species of Epipetria for 22.33% and Epiphytia grass the least.The results show that life forms of lichem at the srea in Northem Xinjiang are relatively rich,which indicates the bio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of lich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