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旨在明确miR-301b对山羊肌内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发挥调控作用的可能机制。利用化学合成的miR-301b mimics和miR-301b 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在山羊肌内脂肪细胞过表达和干扰miR-301b,并通过油红O染色、qPCR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从细胞形态学和mRNA水平明确miR-301b对山羊肌内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过表达miR-301b效率约29 290倍,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01b后山羊肌内脂肪细胞脂滴积聚减少,甘油三酯合成降低。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01b后成脂标志基因CEBPα、PPARγ、SREBP1、LPL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miR-301b干扰效率约60%,干扰miR-301b表达后,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山羊肌内脂肪细胞脂滴积聚增加,甘油三酯合成升高。qPCR结果显示,干扰miR-301b后成脂标志基因AP2、CEBPα、CEBPβ、PPARγ、SREBP1、LPL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通过对miR-301b生物信息学分析,推...  相似文献   
42.
山地麻蜥越冬及其耐饥力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徐州山地麻蜥的入蛰时间为12月中旬;出蛰时间为翌年2月中旬,冬眠期为2个月左右。生活在丘陵山地的山地麻蜥是穴居在大石块下松土中过冬的。冬眠期的活动与温度高底有一定的关系。冬眠期山地麻蜥有较强的耐饥能力。  相似文献   
43.
应用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首次对我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2个少数民族群体的HLA-DQA1、-DQB1两个基因座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DQA18个等位基因中,维族和哈族均表现为DQA1*0301最常见。最少见的DQA1等位基因,在维族中为DQA1*0401和*0601,而在哈族中为DQA1*0601;在DQB116个等位基因中,DQB1*0201和*0301在维族和哈族中均表现为最常见。在维族中未观察到DQB1*0502、*05032和*0504,在哈族中未观察到DQB1*05032、*0504和*0605等位基因。统计分析表明,维族和哈族DQA1、DQB1各等位基因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维、哈族间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在以27个种族或民族的HLA-DQA1、-DQB1两基因座基因频率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上,维族和哈族独立于其他群体而聚类,独处一支。维族和哈族接近蒙古人种,而离高加索人种较远。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25例猿类胰腺及周围动脉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猿类胰腺动脉的起源及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的吻合关系。方法:对6例类人猿(Gorilla 1例,Pan troglodytes 3例和Hylobates lar 2例),13例狭鼻猿(Papio hamadryas 1例,Papio anubis 2例和Cercopithecus aethiops 10例)和6例阔鼻猿(Saimiri 6例)处死后取出内脏,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后储存在50%的酒精中,对胰腺、胃及脾脏的供应血管进行解剖游离和解剖分析,最后进行画图。结果:猿类胰腺动脉分布发源自腹腔干和/或肠系膜上动脉,胰腺接受腹腔干及肠系膜动脉的双向供应外,也有独自接受腹腔干动脉的血供,腹腔干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无任何吻合支存在者占总数的32%。结论:猿类胰腺形态与人类相似,其动脉分布来源比人类更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 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 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 年7 月至2014 年6 月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0 例,作为研究组,将患者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 (S组)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组(D组);另外,选取我院非CHF 患者132 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的心电图QRS 波时限,及 血浆中NT-proBNP 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 水平与QRS 波时限及NYHA心功能分级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QRS 波时限均延长,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S 组比D 组明显延长,且S 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D 组 (P<0.05)。三组NYHA 分级对比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 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QRS 波时限及NYHA 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D 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QRS 波时限及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临床 上可以将NT-proBNP水平和QRS 波时限结合起来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类型,以便于之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6.
47.
山楂籽是山楂加工业重要副产物,山楂籽富含黄酮类等功效成分,但目前的传统回流提取率相对比较低.基于此,本研究将超声辅助技术应用于山楂籽黄酮提取中.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楂籽总黄酮最优工艺:浸提时间1.5h、超声时间40min、乙醇浓度70%、超声温度65℃、料液比1:18、水浴温度90℃.该条件下,黄酮提取率可达84.3%,与传统回流提取法相比,黄酮提取率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48.
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草地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 但对其碳库大小、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缺乏系统研究. 基于341个样地调查的地上、地下生物量资料和1982~2006年的卫星遥感数据, 利用地上生物量与遥感数据之间及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估算了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碳库及其空间分布, 分析了过去25年生物量碳密度和碳库的时间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结果显示: (1) 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碳库为557.5 Tg C, 地上、地下生物量密度分别为39.5和244.6 g C/m2, 地下部分占总生物量碳库的86%; (2) 1982~2006年间中国草地生物量碳库呈微弱增加趋势, 平均年增量为0.2 Tg C, 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 草地生物量并未呈现显著的变化趋势; (3) 草地生物量的年际波动主要受1~7月降水的影响, 而与温度关系较弱. 不同草地类型之间生物量-气候关系存在一定差异, 较为干旱的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的生物量波动与降水关系密切; 高寒草甸的生物量则与1~7月均温显著正相关, 而与降水的关系较弱. 结果表明, 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9.
目的:用2株新分离鉴定的细菌克隆与最近源种(Bacillus halodurans C-125)木聚糖酶基因的同源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已发表的近源种(C-125)的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与其同源的木聚糖酶基因,进而用pQE31载体对该基因进行表达。同时对表达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进行网络模拟分析,对蛋白同源性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克隆的木聚糖酶基因片段分别为1284bp和1236bp,而且该基因也成功表达;该蛋白是(α/α)6折叠构象,与C-125三者同属于一个分支上。结论:通过分析、表达蛋白编码外切-1,4-β-木聚糖酶,属于M家族。这该新分离菌株木聚糖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0.
采用光学显微镜徒手切片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制备技术,以两种叶状地衣即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和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uSO4(0、1、2、3、4mmol/L)处理24h后地衣体细胞的存活率以及Cu2+胁迫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光学显微镜下可初步确定,Cu2+浓度越大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存活率越小,而同样处理条件下地卷共生藻细胞的存活率则基本保持不变。(2)低浓度Cu2+(1mmol/L)对中国树花细胞结构基本无影响,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完整;随着Cu2+浓度增加,当处理Cu2+浓度为2mmol/L时,细胞壁无损,但细胞膜开始破坏形成小空泡,线粒体嵴变凌乱,叶绿体也出现皱缩,类囊体膨胀,基粒排列紊乱;当Cu2+处理浓度大于2mmol/L时,共生藻的细胞膜和细胞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Cu2+浓度为3mmol/L时,细胞壁变薄,细胞膜形成的空泡变大,细胞内部结构变松散,蛋白核消失,叶绿体与细胞质混在一起,基粒片层扭曲,分布混乱,线粒体变形;当Cu2+浓度达4mmol/L时,细胞结构完全受到破坏。(3)不同浓度Cu2+处理对地卷共生藻细胞结构无明显的影响,在所有处理条件下地卷共生藻细胞壁、细胞膜都完整,且大多数共生藻细胞处于分裂状态。研究认为,中国树花对Cu2+胁迫较敏感,Cu2+耐受在1~2mmol/L之间,Cu2+浓度与中国树花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Cu2+浓度越高,其属于共球藻的真核共生藻细胞受损程度越大;地卷对Cu2+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Cu2+胁迫下地卷属于蓝藻的原核共生藻细胞仍能繁殖分裂产生子代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