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Notch信号传导途径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此途径介导局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出现在多种细胞命运决定之中,调控它们的时空表达,在整个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综述了Notch信号途径在心血管发育过程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2.
以油樟叶为试材,比较Trizol法、皂土法、CTAB法、Tris-SDS-异硫氰酸胍法等传统方案提取总RNA,发现效果都不理想.本文针对油樟叶片富含油脂、多酚、多糖的特点,开创性地使用了一种改良的总RNA提取流程:首次增加预处理液、乙酸乙酯抽提来减少油脂、多酚和多糖对裂解液粘稠度的影响,提取过程中使用二氯甲烷代替三氯甲烷增加对疏水性杂质的清除效果,使用混合型高盐溶液多次脱糖,结果表明使用改良的新型方法获得的油樟叶片总RNA条带清晰无明显降解,测得的A260/A280和OD260/OD230均在2.0左右,产物得率约580 μg/g,通过RT-PCR扩增出了油樟18S rRNA基因序长为113bp的特异条带,说明这种改良的新型方法获得的RNA完整性、纯度和产率都远高于常规RNA提取方法,研究探索出一种新型油樟叶片总R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3.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滥用造成细菌耐药性问题愈发严峻,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精准治疗多重耐药病原菌的有效方法开始被人们日益重视。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多重耐药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噬菌体P003,鉴定为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通过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P003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0,潜伏期约10 min;在4-70℃、pH 3.0-10.0的条件下保持活性。全基因组测序表明,噬菌体基因组长约68 721 bp,GC含量46.14%,预测编码99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未发现已知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全基因组多序列线性与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003与大肠杆菌噬菌体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不能侵染大肠杆菌。从活性污泥原位分离到一株新的多重耐药福氏志贺菌噬菌体P003,为利用噬菌体疗法防治多重耐药病原菌S.flexneri感染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44.
研究维吾尔人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灰叶胡杨(P.pruinosa Schrenk)是新疆沙漠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类群,研究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对胡杨和灰叶胡杨在新疆尉犁县维吾尔族民间的植物文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和灰叶胡杨的胡杨碱白色结晶体在治疗胃胀、咽喉肿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消化不良等方面有作用;胡杨碱黑色结晶体用于治疗腰疼、腿疼,有消肿及止痛等疗效;胡杨碱加工后作洗发膏和洗衣粉使用;胡杨水不仅治疗神经衰弱,有延缓衰老、降低高血压及高血脂的功效,还能降低心脏病发病率;胡杨和灰叶胡杨枝叶具有治疗家畜胃胀和肌胃腐烂病的作用。当地罗布人利用胡杨树来建设沙漠生态园及控制土壤沙漠化。研究初步揭示了两种胡杨植物与维吾尔人的植物文化体系,维吾尔族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将对我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及多样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5.
施用猪粪对油麦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猪粪对西南地区黄壤和紫色土中油麦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能显著提高油麦菜产量,且黄壤中油麦菜增产幅度大于紫色土;油麦菜中硝酸盐、氮磷钾含量与土壤类型及猪粪施用量密切相关,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制定的蔬菜中硝酸盐污染程度评价标准为依据,在紫色土对照(CK)及1倍猪粪(相当于施纯N 200 kg·hm-2)处理下油麦菜硝酸盐含量较低,符合一级标准(≤432 mg·kg-1,轻度污染);其他处理多超过二级标准(≤758 mg·kg-1,中度污染),但均未超过三级标准(≤1440 mg·kg-1,重度污染);黄壤中除化肥和8倍猪粪(相当于施纯N 1600 kg·hm-2)处理下油麦菜硝酸盐含量超过二级标准外,其他各处理均符合一级标准;黄壤和紫色土中表征磷素淋失风险的有效磷临界值分别为96.3和107.7 mg·kg-1.黄壤的猪粪环境安全容量较紫色土高.施用猪粪能显著提高两种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提高棉铃虫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蛋白的表达量。[方法]研究了诱导温度和诱导剂IPTG浓度对可溶性His-ADH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设置15℃、20℃、25℃、30℃、37℃五个不同温度和0.2 mmol/L、0.4 mmol/L、0.6 mmol/L、0.8 mmol/L、1.0 mmol/L五个不同的IPTG诱导剂浓度分别进行原核诱导表达。基于SDS-PAGE和灰度扫描来评价可溶性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达的目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3 k Da,与预测的分子量大小一致,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能与His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可溶性融合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为温度25℃、IPTG浓度0.6 mmol/L。[结论]表达优化最终条件为温度25℃(相对表达量为2.21)、IPTG浓度0.6 mmol/L(相对表达量为1.14)。低温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的形成,诱导剂IPTG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47.
大围山区高等植物类野菜共有 63科 1 5 7属 2 1 8种 ,野菜的种类占全国总种数的 1 1 .96% ,所占的比例与其他地区相比 ,比豫南大别山、四湖地区、三峡库区、包头地区、商丘市的高 ,充分显示出大围山区野菜资源的丰富性 ;从大围山区野菜的科属组成来看 ,菊科、百合科、豆科、禾本科、蔷薇科、伞形科等 1 4个大科的种数占总种数的 63 .3 0 % ,悬钩子属、锥属、胡颓子属等 1 7个大属占总种数的 2 8.90 % ;从植物学类型看 ,草本类野菜最多 ,占 5 7.3 4% ,其次是灌木、乔木 ,分别占 1 6.97%、1 3 .76% ;从食用部位来看 ,大围山的野菜以叶菜类较多 ,占 61 .47% ,其次是根茎类、果实类 ,分别占 1 7.43 %、1 6.5 1 % ;从野菜植物的生境来看 ,以山坡、林地为生境的种类较多 ,分别占 5 4.5 9%、3 1 .65 % ,表明森林是野菜植物的资源库。根据以上特征和大围山区野菜的蕴藏量、开发利用价值、利用现状 ,提出了一些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8.
ErbB受体亚族属于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TK)超家族中的I亚族,对于胚胎发育是必需的,并与腺体肿瘤的癌变有关。ErbB受体亚族有4个成员,它们在上皮和神经等组织内表达。本综述了ErbB受体亚族的研究概况,以及ErbB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机理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9.
明确物种生境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对了解该物种的生境需求和适宜生境空间分布至关重要。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以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为研究对象,以其重要栖息地新疆博州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15个鹅喉羚分布点数据和23个环境变量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分析其生境空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划分了鹅喉羚在研究区域的适宜生境,并对它的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鹅猴羚生境选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日较差是影响鹅喉羚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植被类型,坡度和最干月降水量对艾比湖鹅喉羚的生境选择影响不大。除了温度和降水在内的19项生物气候变量是鹅猴羚选择生境的重要因素之外,海拔和坡向等地形特征也影响鹅猴羚的生境选择性。鹅喉羚的高度适宜生境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北部和东部,中度及低度适宜生境区则分布于高度适宜生境区的边缘,而非适宜生境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研究不仅提供了鹅喉羚在艾比湖的实际分布状况及其栖息地特征,也为鹅喉羚在栖息地方面的研究,即鹅猴羚的栖息地选择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0.
从患流行病的鳜鱼脾脏组织超微切片中观察到大量的病毒颗粒。该完整病毒颗粒直径约 135nm± 10 ,具包膜。成熟病毒核壳体约 90nm± 5 ,包膜厚度约 18nm± 3,核壳体与包膜间的非电子致密区约有 2 7nm± 2。通过对不同发病阶段发病鳜鱼脾脏组织切片的电镜观察 ,在感染初期的鳜鱼脾脏组织观察到病毒的吸附及典型的内吞入侵方式 ,在感染中后期的脾脏组织细胞质内观察到病毒发生基质及病毒核壳、包膜形成与病毒的释放。此外 ,在染病鳜鱼的肾、心、肝、及鳃组织亦观察到相同结构的病毒粒子。回接实验证实该病毒为引起鳜鱼暴发流行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