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就糖尿病的产生机制、功能食品中使用的降血糖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辅助降血糖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就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功能食品中使用的调节胃肠道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调节胃肠道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3.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在2000-2015年松嫩平原土壤湿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欣睿  那晓东  臧淑英 《生态学报》2019,39(12):4432-4441
选取了时间序列良好的MODIS影像,对松嫩平原2000-2015年逐月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进行计算,并结合农业气象站点的相对土壤湿度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发现TVDI和相对土壤湿度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表明TVDI可以作为表示土壤含水量的指标。重建1 km分辨率的松嫩平原作物生长季(4-10月)表层土壤湿度空间信息数据集,引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分析方法探究了松嫩平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松嫩平原土壤湿度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6年来松嫩平原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趋势是逐渐变湿,土壤湿度的空间变化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变湿,极端土壤缺水事件频率呈现出增高的趋势。松嫩平原粮食产量和年均土壤湿度水平显著相关说明粮食产量受到年平均土壤湿度的影响显著,不同季相的土壤湿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夏季土壤湿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4.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优势种群-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种群地上生物ABI,AAGR,ARGR季节动态均呈单峰型。均至7月末到达到极大值。分别为358.05g/m2,230.96g/m2,14.6830g/d,0.0638g/g·d。BI,AGR,RGR在7月末之前为正,之后为负。极大值均出现在6月末-7月中旬,分别为107. 97g/m2、7.712g/d、0.0274g/g·d。且BI与AGR、RGR, ABI与AAGR、ARGR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5.
将Landsat-8 OLI影像与Sentinel-2号影像结合,利用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构建适用于MODIS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影像空间分辨率提高的逐层逐像元修正因子,实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赵贵圪旦组盐碱地农田改良前后的植被长势监测,同时结合不同深度土壤的含盐量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方法与热点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全局土壤含盐量变化与植被长势变化的局部差异。结果表明:(1)12-20号地块内土壤含盐量改良效果最明显,且研究区改良效果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深度0-20cm,盐土向中度盐土转入面积最大;土壤深度20-40cm,强度盐土向中度盐土转入面积最大;土壤深度40-60cm,强度盐土与盐土的转入面积大于转出面积,其他土壤的转入面积小于转出面积。(2)研究区内,GPP提升区域比降低区域面积约多60.36hm2,占研究区面积的42.88%;同时,对改良前植被GPP低值区域提高效果更明显。(3) GPP提升区域中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12-17、25-27、34号地块内,该区域改良效果显著;GPP降低区域中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6、12-14、22-23、27-28、30-31号地块内,该区域改良效果差。  相似文献   
76.
不同干扰方式下松江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江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微平板法,系统分析4种干扰方式(农业、工业、旅游和保护)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滨江湿地(保护)金河湾湿地(旅游)白鱼泡湿地(旅游)太阳岛湿地(旅游)呼兰河口湿地(农业)阿什河湿地(工业)。松江湿地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利用率较高,而对多聚物类、酚类和胺类的利用率较低,其中羧酸类和糖类是影响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敏感碳源。松江湿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占总PLFA的69.72%—80.97%,真菌次之(9. 20%—23. 51%),放线菌最少(6.77%—9.82%); 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滨江湿地最高(2.994),阿什河湿地最低(2.881)。RDA分析表明,受工业、农业干扰的阿什河湿地和呼兰河口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TN、NO_3~--N和NH_4~+-N呈显著正相关(P0.05);受旅游干扰的太阳岛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pH呈显著正相关;而同样受旅游干扰的白鱼泡和金河湾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p H呈显著负相关;受保护的滨江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TC/TN影响。  相似文献   
77.
探讨了白桦树冠投影面积对林下日阴菅密度的影响,发现日阴菅密度随白桦树冠投影面积呈双峰型变化。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对于日阴菅随白桦树冠投影面积的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白桦荫蔽度、日阴菅地上部生物量和土壤水分含量三者具有较为一致的格局规模,这表明白桦通过改变林下的光照和地表水分而影响了日阴菅的生长。日阴菅在中等尺度上与土壤有机质的格局规模一致。溪荪个体数量与土壤pH值在大、中尺度上均显示一致的格局规模,说明溪荪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锦带花植物名称:锦带花(Weigela florida)。材料类别:3~4年生开花植株休眠期或萌动初期的芽。培养条件:诱导培养基为B_6或MS;分化增殖培养基为1/2MS+BA0.6mg/L(单位下同)+IAA0.3+GA0.5;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培养温度:20—25℃;每日光照14小时左右,光照度++  相似文献   
79.
【背景】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而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寒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究大兴安岭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种典型森林(白桦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3种林型中共获得2 786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隶属于38门531属,其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31.45%-40.32%)、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 14.24%-40.16%)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7.13%-22.15%);1803个真菌OTU隶属于8门263属,其中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40.43%-62.75%)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35.81%-53.68%)。主坐标分析表明,3种林型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间差异远大于组内差异。Mantel检验结果显示:细菌群落结构与pH、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pH的相关性系数最大;真菌群落结构与SWC、TN和TP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TN的相关性系数最大。冗余分析结果发现,TP与变形菌门、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TN和SWC与酸杆菌门、子囊菌门呈显著正相关,pH与放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林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明晰其分布规律及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是把握寒区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细菌是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沉积物细菌T-RFLP(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中建立与优化PCR体系对进一步研究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以松江湿地沉积物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对PCR体系中各因素(模板DNA、Mg2+、dNTPs、引物、Taq酶)进行优化,系统分析各因素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最佳PCR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30 ng、Mg2+2.0 mmol/L、dNTPs 0.2 mmol/L、引物0.2μmol/L、Taq酶0.5 U。该优化体系确保了沉积物细菌T-RFLP分析过程中PCR产物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