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记述了毛蠓属中国3新纪录种及蠛蠓属1新种,它们分别是:共同毛蠓Dasyhelea communis Kirffer、黄腹毛蠓Dasyhelea luteoventris Goetghebuer、黄色毛蠓Dasyhelea lutea Remm and Zhogolev和留坝蠛蠓Lasiohelea gubaensis Yu,Liu et Yan,sp.nov.,并首次描述了这3种新纪录毛蠓的蛹和幼虫特征.所有标本都存于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42.
云南省南部山地7种主要入侵植物沿公路两侧的扩散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被认为是促进入侵植物扩散的主要通道之一。为了揭示公路与植物入侵的关系, 我们在云南省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选择13条公路, 按照公路性质、修建年代以及干扰历史将公路分为高、中、低3个干扰水平, 研究了7种主要入侵植物在公路两侧的扩散格局, 以及环境因素(干扰、光照、坡向、气候带)对扩散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飞机草(E. odoratum)、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的密度以及紫茎泽兰的频度沿公路扩散格局呈明显的单峰变化, 峰值一般都出现在4 m以内。高干扰公路两侧, 紫茎泽兰、飞机草、胜红蓟、肿柄菊与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的密度以及紫茎泽兰、飞机草、胜红蓟、肿柄菊的频度均明显高于中、低干扰公路, 说明高干扰公路比中、低干扰公路更有利于促进植物入侵。高光水平下紫茎泽兰、飞机草、胜红蓟的密度以及紫茎泽兰、胜红蓟和金腰箭的频度明显大于中、低光水平, 说明高光水平显著促进公路两侧的这4种入侵植物向远距离扩散。紫茎泽兰、胜红蓟与金腰箭的密度在阳坡显著高于阴坡。紫茎泽兰与肿柄菊主要出现在南亚热带, 而飞机草与金腰箭主要出现在北热带, 胜红蓟与赛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在两种气候带中均有出现。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在公路两侧出现的频率与密度均很低, 无统计学意义。因此, 公路两侧的生境应作为防治外来植物入侵的重点, 提高公路两侧本地植被郁闭度将有利于控制紫茎泽兰等外来植物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43.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中华硬蜱、越原血蜱和青海血蜱刺叮人工感染21天的阳性KM鼠,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中华硬蜱、越原血蜱和青海血蜱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 然而,它们在饱血、消化、蜕皮和再次吸血过程中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差异很大。只有中华硬蜱可以保持活的莱姆病螺旋体直至蜕化为下一发育阶段,蜕化后仍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并对敏感KM鼠有感染能力。而越原血蜱和青海血蜱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不能跨越消化、蜕皮阶段,蜕化后这两种血蜱不再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因此,这两种血蜱不具备经期传播能力,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中华硬蜱于幼蜱到若蜱以及若蜱到成蜱两个阶段均具备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提示了中华硬蜱作为南方莱姆病的潜在媒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4.
细蠓属一新种及格尔木细蠓雄虫记述(双翅目:蠓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我国青海省格尔木地区细蠓属Leptoconops1新种一青海细蠓Leptoconops(Leptoconops)qinghaiensis Liu,Zhang et Gong,并记述了格尔木细蠓Leptoconops(Holoconops)geermuensis Liu et Yu雄虫。正模标本保存在北京医学昆虫标本馆,副模标本保存在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45.
双镰细蠓间性体的描述INTERSEXESINLEPTOCONOPS(HOLOCONOPS)BINISICULAYU(DIPTERA:CERATOPOGONIDSE)¥关键词双翅目,蠓科,细蠓属,双镰细蠓,间性体我国有关蠓类间性体的报道仅有蠛蠓1例,库...  相似文献   
46.
47.
1999年11月2 -7日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二军医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学术交流会在浙江建德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丘冠英教授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 )和副主任委员蔡建明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 )共同主持 ,郑秀龙教授、梅曼彤教授、阮迪云教授等参加会议并做了特邀专题报告。1会议概况本次会议收到论文72篇 ,其中6篇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论文作为大会的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绝大部分是大会组委会约稿 ) ,25篇论文作为重点交流内容…  相似文献   
48.
49.
《日经生物技术》2000年4月24日号第7页报道:东经兹惠会医科大学DNA医学研究所所长大野典也等近期宣布,2000年开始进行用细胞融合技术研制的癌疫苗的临床试验。对象为脑肿瘤、乳腺癌等。兹惠医大开始临床试验的是融合了患者树状细胞和在实验室内经灭活处理的患者癌细胞。树状细胞具有活化免疫系统的能力,如果给患者导入该融合细胞,就能增强患者对癌症的免疫反应。 这项技术是美国Dana-Farberai癌研究所癌药理部主任Donald Kufe开发的。兹惠医大与Kufe共同进行了研究。 美国G-enzyme Molecular Oncology公司与美国Dana-Farberai癌研究所就树状细胞/癌细胞融合技术签订了特许合同,在美国从1999年就开始以乳腺癌为对象进行了工期临床试验(参见日经生物技术99年9月27日号11页)。兹惠医大开始的临床试验与Genzyme公司无关,是单独进行的。孙国凤  相似文献   
50.
1980年7—8月,我们在甘肃南部的岷山,进行了虻类的采集调查,获得了一大批标本,发现不少新种。本文记述瘤虻属4新种。模式标本除在记录中注明保存在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外,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