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69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脉压 (PP)变化特点及与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对 385 0名老年人集中体检 ,将PP分为四个层次 ,分别为≤ 60mmHg ,60~ 80mmHg ,80~ 1 0 0mmHg和 >1 0 0mmHg。分析各组血压指标特点及与脑卒中事件的关系。结果 :随着SBP的增加 ,PP相应增加 (P <0 .0 0 1 )。脑卒中患病率的增加与PP水平的提高有关 (P <0 .0 5 )。结论 :PP反映了老年人的血压变化特点 ,并与脑卒中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952.
昆虫病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远扬 《中国病毒学》2004,19(3):303-308
在病毒学研究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中,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发生流行病的昆虫病毒研究起步较迟,落后于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但是近五十年来,昆虫病毒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的统计,至今已报告的昆虫病毒有1600多种,涉及昆虫纲几乎所有的目.这些昆虫病毒分属于13个病毒科、2个病毒亚科和21个病毒属.按病毒核酸类型划分,可分为:1)双链DNA病毒,其中有杆状病毒科、痘病毒科、多分病毒科、泡囊病毒科和虹彩病毒科;2)单链DNA病毒中的细小病毒科;3)双链RNA病毒,其中有呼肠孤病毒科、二分RNA病毒科;4)单链RNA病毒,其中有微RNA病毒科、野田村病毒科和T四病毒科;5)DNA和RNA的反转录病毒,包括前病毒科和变位病毒科[2].昆虫病毒已经成为病毒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它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并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昆虫病毒研究实际上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高尚荫、曹诒荪等人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病研究[3].近五十年来,在昆虫病毒--昆虫细胞离体培养系统;昆虫病毒资源的识别鉴定;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昆虫病毒生物防治技术等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53.
聚乳酸纳米粒穿透血脑屏障的分析电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以聚乳酸 (D ,L-polylacticacid,PLA)为材料制备、经吐温-80(T-80)表面改性的纳米粒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分别将FITC-Dextran、叶绿素铜作为PLA纳米粒的示踪标记 ,应用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及分析电镜观察经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的PLA纳米粒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穿透血脑屏障的特性。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小鼠脑组织中散在及沿毛细血管壁分布的荧光颗粒 ,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小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脑组织中圆形或类圆形的外源性纳米粒 ;进一步采用分析电镜对颗粒处组织进行能谱分析证实其为叶绿素铜标记的PLA纳米粒。证实了T-80修饰的PLA纳米粒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的特性 ,机制可能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吞转运作用 ,同时 ,为研究纳米粒在组织内的定位提供了新的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954.
已经证实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伴孢晶体结合 2 0kbDNA ,但其序列特异性及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研究了选择性溶解Bt 4.0718菌株Cry1类原毒素所形成的菱形伴孢晶体 ,从中抽提出与其结合的 20kbDNA。经NdeⅠ酶切消化后亚克隆构建文库 ,通过PCR-RFLP及测序筛选出含cry1Ac基因的转化子。然后设计引物PCR扩增出cry1Ac基因的ORF并与pET30a连接 ,转化E .coliBL21(DE3) ,高效表达了14.1kD蛋白。表达蛋白占总蛋白量的50%以上 ,且 90 %以上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穿梭载体pHT30.4构建表达质粒pHTX42 ,电转化Bt无晶体突变株XBU001,获得重组菌株HTX42 ,经SDS-PAGE分析 ,cry1Ac基因得到强表达 ,蛋白质定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量占总蛋白量的79.28% ,且其在细胞中累积达细胞干重的6.413% ,比文献报道的25%左右高了 1倍以上。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ForceMicroscopy ,AFM)检测显示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E.coli)中表达的包涵体呈不规则形状且较小,而在无晶体突变株中表达的晶体呈典型菱形晶体,大小约为1.2μm×2.0μm.生测结果显示,包涵体与晶体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均有高效杀虫活性。本研究为构建高效杀虫工程菌及进一步阐明Bt伴孢晶体中20kb DNA分子的来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5.
烟曲霉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i4 4是烟曲霉 (Aspergillusfumigatus)YJ-407产生的一种胞外几丁质酶。通过用真菌几丁质酶保守氨基酸序列与Chi44的N-端序列检索烟曲霉部分基因组序列数据库 ,获得一个编号为contig555的烟曲霉基因组序列 ,可能包含烟曲霉几丁质酶的基因。根据检索结果用RT-PCR方法从烟曲霉YJ-407中克隆到1.4kb的cDNA片段 ,该cDNA的ORF编码一个395个氨基酸的蛋白 ,分子量为43.6kD。对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其它真菌来源的几丁质酶同源 ,而且活性中心与人巨噬细胞几丁质酶高度同源。该cDNA已在E .coliPichiapastorisGS115中获得表达 ,分别获得 43kD和44kD的重组蛋白 ,两种重组蛋白均有几丁质酶活性。与野生酶相比 ,大肠杆菌表达的43kD重组酶及Pichia酵母表达的44kD重组酶稳定性下降 ,说明Chi44的糖基化修饰可稳定酶蛋白.  相似文献   
956.
宾萍  胡万达 《蛇志》2004,16(1):79-79
一位 1 5岁因被蛇咬伤踝部的病人出现了肿胀 ,肿胀扩展到胸壁 ,并出现明显的止血异常 ,腔隙综合征和股脉管阻留综合征都出现了。腔隙综合征易酷似于没有腔隙综合征的蛇咬伤。由测定腔隙内压力、舒张压或平均动脉血压力的趋向所导出的方程用来决定进行筋膜切开术时的所需 ,可不考虑区域性的静脉压或动脉压。一旦低血容量症和凝血病已经控制 ,那么 ,由蛇咬伤所致的合并脉管内阻留和腔隙综合征就有充分理由进行紧急的外科手术蛇咬伤后股脉管阻留和腔隙综合征@宾萍  相似文献   
957.
基因芯片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因芯片因其具有高密度、高灵敏度、快速 (实时 )检测、经济、自动化和低背景水平等特点 ,而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目前 ,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研究的基因芯片主要有功能基因芯片 (FGAs)、系统发育的寡核苷酸芯片 (POAs)和群落基因组芯片 (CGAs)。综述了基因芯片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包括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基因表达分析、比较基因组分析和混合微生物群落的分析等。讨论了基因芯片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58.
高羊茅、紫羊茅和草地羊茅均为很重要的多年生冷季型牧草与草坪草,生物技术在其品种改良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30年来,三种羊茅的组织培养、胚性培养物的长期保存以及遗传转化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建立起多种植株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技术,但作为单子叶植物,这些草种的组织培养和转基因遗传改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以上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59.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原体,能引起人类各种各样的感染。由该微生物引起的浅表感染包括脓疱病,蜂窝组织炎和滤泡炎,更进一步侵入深层的葡萄球菌感染包括骨髓炎、肺炎、败血症和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常是医源性的。但社区感染的报道与日俱增。由于抗生素耐受菌株包括最新鉴定的对糖肽类抗生素敏感性减弱的分离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960.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野含笑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含笑为我国省级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对野含笑群落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野含笑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热带分布的属明显多于温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革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灌木层一乔木层一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野含笑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