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5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小鼠β-防御素30(DEFB30),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和纯化。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小鼠Defb30的cDNA序列,将2个拷贝的cDNA序列串联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Defb30,并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以Western印迹分析表达产物His-DEFB30,用Ni-NTA亲和柱纯化融合蛋白。结果:构建了Defb3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相对分子质量约15×103的融合蛋白获得表达,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此蛋白即为目的蛋白,经Ni-NTA柱亲和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His-DEFB30。结论:获得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DEFB30,为研究该蛋白的免疫避孕效果、抗菌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2.
目的:建立人催乳素受体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方法:由RT-PCR获得人催乳素受体(human prolactin receptor,hPRLR)胞外区氨基酸的编码序列,扩增并通过酶切位点修饰后克隆至pMD18-T载体,经测序正确后,切下编码序列连接到重组表达载体pGEX-4T-2中,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用IPTG诱导重组工程菌表达,使用谷胱甘肽偶联的GSTrapFF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重组菌株可以表达GST-hPRLR融合蛋白,用免疫印迹反应鉴定纯化的融合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7.6×103处有一条带。结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了较高纯度的GST-hPRLR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催乳素受体的功能和制备特异性的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3.
医疗技术准入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大多数研究只探讨了高风险、涉及重大伦理问题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伦理问题,而未对第二类医疗技术准入问题进行探讨。第二类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刚起步,并存在评价指标的选择问题、申报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问题及准入后的后期跟踪管理问题等。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认真做好医疗信息公示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分步骤实施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并切实做好准入后的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2009年抗菌药物用药强度。方法 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以DDD/100人天值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强度为88.32。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其他β内酰胺类和头孢呋辛钠、头孢米诺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分别位于各类别及各品种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的前3位。各科室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的中位数为78.37,泌尿外科、普外二科和腔镜外科位于前3位。结论 医院可能存在抗菌药物用药过度、用药集中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65.
蒋静艳  胡正华  牛传坡 《生态学杂志》2010,21(10):2715-2720
在室外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小麦秸秆成分的变化,及在室内不同培养条件下施用UV-B辐射处理后小麦秸秆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室外试验结果表明:地表UV-B辐射增强减少了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增加了小麦秸秆木质素和全氮含量,增幅分别达94.2%和12.3%,降低了其C/N.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小麦秸秆相比,UV-B辐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显著提高了旱地和淹水条件下N2O的排放量;施用秸秆同时伴施硝态氮条件下,经过UV-B辐射处理的小麦秸秆显著促进了旱地条件下N2O的排放,其排放量为常规秸秆处理的3.2倍,但在淹水条件下对N2O排放无显著影响;无论何种培养条件下,经过UV-B辐射处理的小麦秸秆对土壤呼吸都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6.
以序列相似性低于40%的1895条蛋白质序列构建涵盖27个折叠类型的蛋白质折叠子数据库,从蛋白质序列出发,用模体频数值、低频功率谱密度值、氨基酸组分、预测的二级结构信息和自相关函数值构成组合向量表示蛋白质序列信息,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基于整体分类策略,对27类蛋白质折叠子的折叠类型进行预测,独立检验的预测精度达到了66.67%。同时,以同样的特征参数和算法对27类折叠子的4个结构类型进行了预测,独立检验的预测精度达到了89.24%。将同样的方法用于前人使用过的27类折叠子数据库,得到了好于前人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67.
贺兰山同域分布岩羊和马鹿的夏季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78月贺兰山对同域分布的岩羊和马鹿粪便进行采集,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二者夏季食性进行了研究。从10个沟系中一共收集了297堆岩羊和305堆马鹿粪便,每堆中捡拾2粒粪粒,组成40个复合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在岩羊采食的19科35种(属)植物中,针茅(29.74%)、早熟禾(18.82%)、内蒙古邪蒿(10.30%)、灰榆(7.76%)、冰草(7.47%)是其主要食物,针茅是岩羊夏季的大宗食物;夏季在马鹿取食的11科18种(属)植物中,小红柳(36.26%)、山杨(23.10%)、灰榆(16.84%)等是其主要食物,小红柳为马鹿夏季的大宗食物。夏季岩羊采食植物中,乔木占8.67%,灌木占3.97%,禾本科草本占69.43%,非禾本科草本占17.94%;马鹿采食植物中,乔木占89.61%,灌木占5.38%,禾本科草本占1.03%,非禾本科草本占3.99%。从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生态位宽度来看,岩羊的Shannon-Wiener指数高于马鹿,而马鹿的Pielou均匀性指数和食物生态位宽度指数高于岩羊,岩羊和马鹿共有9种食物重叠,生态位重叠指数为65.17%。  相似文献   
968.
【背景】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PM)是人畜共患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近年来,随着畜禽奇异变形杆菌病发病率上升和耐药性增强,亟需开展对该菌的防控研究。【目的】分离鉴定鸡源奇异变形杆菌,鉴定其耐药性、致病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鉴定了从2019-2020年病鸡中分离的52株临床奇异变形杆菌。分别采用药敏试验、PCR、结晶紫染色法对临床菌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及生物膜的形成进行研究。【结果】选择14株代表性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所测分离菌株均为奇异变形杆菌。所有分离菌株均对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耐药,对氯霉素和头孢曲松外的抗生素耐药性均高于50%。对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的13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所有菌株均能检测到hpmA、hpmB、rpoA、mrpA、fliL、zapA、ureC、atfC、atfA、pmfA,而ucaA和rsbA检出率分别为19.23%(10/52)和48.08%(25/52),hlyA未检出。对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19.23%(10/52)的分离菌株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强,而且25℃条件下成膜能力比37℃更强。【结论】鸡源奇异变形杆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具有较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模式多样且日趋严重,应进一步加强对奇异变形杆菌在动物致病性和耐药性方面的监控,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69.
为研究不同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水平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利用由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开展田间试验。以粳稻9108为试验材料,CO2浓度设置CK(对照,环境大气CO2浓度)、C1(CO2浓度比CK增加160 μmol/mol)和C2(CO2浓度比CK增加200 μmol/mol)3个水平;氮肥设置低氮(N1:10 g/m2)、中氮(N2:20 g/m2)和高氮(N3:30 g/m2)3个水平。结果表明,在低氮条件下,与CK相比,C1处理使拔节期的Fo上升4.8%(P=0.031);C2处理使拔节期的Fo上升6.3%(P=0.015),Fv/Fm下降4.8%(P=0.003),使孕穗期的Fo上升12.7%(P=0.039),Fv/Fo下降18.2%(P=0.039)。在高氮条件下,与CK相比,C2处理使灌浆期的FmFvFv/Fm分别下降3.6%(P=0.039)、4.9%(P=0.013)和1.3%(P=0.039)。在中氮条件下,与CK相比,C1和C2处理的影响不明显。在整个生育期内,CO2浓度升高与施氮处理交互作用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未到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水稻叶片光系统Ⅱ受损,抑制其电子传递能力、电子受体QA氧化还原情况、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潜在活性,通过适量施氮可以有效地缓解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70.
为揭示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achyloen’)快速高生长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探究厚竹快速高生长的物质代谢机理。该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结合光学显微技术,研究厚竹高生长过程中竹秆淀粉粒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淀粉粒随着竹秆的高生长逐渐减少,且同一节间的不同部位淀粉粒的含量存在差异;在轴向上,同一节间从上至下淀粉粒含量升高,节间基部的淀粉粒最多,且节部的淀粉粒含量始终高于节间;高生长停止后,在节部的长、短细胞中仍有淀粉粒分布。(2)在径向上,从外至内,淀粉粒逐渐减少,且维管束周围淀粉粒明显多于其他部位。(3)节隔缺失的异常节间和节部的淀粉粒含量较正常的多,且节间各部位淀粉粒含量相似。研究发现,淀粉粒的时空动态变化与厚竹高生长过程中节间细胞的发育规律一致,节部可能主要通过控制物质运输来调控竹子的高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