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收集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经Sephadex G-25去除大分子蛋白后,利用微量测定法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发现: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嗜水气单细胞菌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大肠杆菌的抑制相对较弱。利用胰蛋白酶对黑眶蟾蜍皮肤抗菌肽水解后,其抗菌活性消失。将黑眶蟾蜍皮肤抗菌肽在37~95℃和pH 2.5~5.0下保温,发现其抗菌活性成分对热及酸耐受性较强。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在低浓度无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潜伏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及激活的细胞模型。【方法】分别加入20,40,60,80,100,120,140μmol/L的阿昔洛韦(ACV),观察对SH-SY5Y细胞生物性状的影响;在ACV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将含有0.1、1、10、100MOI的病毒液接种SH-SY5Y细胞,运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病毒对细胞的影响,确定潜伏的建立;分别用41℃、42℃、43℃、44℃、45℃加热0.5h、1.0h、1.5h、2.0h、2.5h,观察加热时间及温度诱导HSV-2在SH-SY5Y细胞中激发的最适条件;加入25、50、75、100、125μmol/L福斯高林(Forskolin)诱导病毒在细胞中激活,探讨诱导的最佳浓度;对HSV-2在SH-SY5Y细胞中的潜伏及激发进行验证并测序;运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病毒激活后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60μmol/LACV的存在最适合HSV-2在SH-SY5Y细胞中建立潜伏状态;1-10MOI的感染量均能取得较好的病毒潜伏及激发效果;通过观察,病毒在SH-SY5Y细胞中最长可潜伏14d;43℃,1.5h及75μmol/LForskolin均为诱导病毒潜伏激发的最佳条件;相差显微镜观察病毒激发后细胞病变,从24h到72h,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数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HSV-2LAT、gG基因PCR扩增及电泳结果,证实病毒在细胞中的潜伏及激活。【结论】初步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上建立了HSV-2潜伏感染及激活的细胞模型,为下一步研究HSV-2的潜伏与激发机理,了解HSV-2的致病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3.
丛枝菌根真菌对刺槐幼苗机械损伤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朕  胡文涛  唐明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7):1437-1442
通过对刺槐幼苗每隔3d剪去1片叶片造成持续机械损伤,测定了0~138h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刺槐幼苗生长情况;同时使用孔径25μm尼龙网设置三室根箱隔网系统,测定了供体瞬时机械损伤后受体的抗氧化酶活性的持续变化,探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刺槐幼苗对持续及瞬时机械损伤后的响应机制,以及菌根菌丝桥对刺槐幼苗机械损伤信号的传递特征。结果表明:在持续机械损伤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刺槐幼苗的根系生长、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刺槐幼苗成活率及根系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15.38%和23.52%。瞬时机械损伤后0、48、90、114、138h刺槐幼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90h达到最大值,并且菌根化幼苗的PAL和POD活性显著高于未菌根化幼苗。瞬时机械损伤后,菌根菌丝桥能够介导刺槐幼苗间相关信号的传递,从而引起菌根化受体刺槐幼苗的PAL和POD活性表现出与供体机械损伤幼苗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4.
旨在建立一种以agr基因为靶点,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控基因agr序列,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优化了LAMP体系中甜菜碱、dNTP浓度、长短引物比等因素;通过对14株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和4株其他常见食品致病菌株进行检测,评估引物特异性。结果表明,在Mg2+浓度为2.4 mmol/L,dNTP浓度为0.8 mmol/L,甜菜碱浓度为0.1 mol/L,长短引物比为1:8,65 ℃反应50 min条件下扩增可达最佳效果。优化后的LAMP对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为阳性,对4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表现为阴性,证明引物具有特异性。本文首次利用agr基因作为靶基因片段,建立了一个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25.
胡文芳  唐佳新  吕建华  郭敏  梅进 《生物磁学》2011,(19):3719-3720,3745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118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TPN组.比较两组SAP病人住院时间、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TPN组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感染率、并发症及病死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空肠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SAP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婴幼儿的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2104例有腹泻和肠炎特征的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在2104例受检者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总阳性率是24.71%,其中男性感染率24.17%,女性为25.40%。不同年龄组间以1—2岁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32.13%,0-1岁为20.72%,2-5岁为12.03%。感染的季节特征是秋末冬初季(10—12月)阳性率最高,为42.82%,春末夏初季(4.6月)最低,为8.81%。结论:由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腹泻主要发生在1-2岁的婴幼儿,各个季节均有发生,以秋末冬初季为高发。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hsa—miR-663在肿瘤细胞辐射应答通路中的功能,人工合成其前体并构建人表达载体pcD-NA^TM-6.2-GW/EmGFP—miR-663,进一步通过BP/LR重组反应将hsa—miR-663表达框转移至诱导型表达载体pTREx—DEST30中。然后将hsa—miR-663的诱导型载体转染构建的四环素操纵子稳定表达细胞系HeLa—TetR,通过定量反转录PCR及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证实了hsa—miR-663在四环素诱导时表达水平升高。本载体的构建为深入研究hsa—miR-663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验证在地衣芽胞杆菌ATCC9945A中存在着γ-聚谷氨酸降解酶基因(ywtD),为下一步解决在γ-聚谷氨酸微生物发酵合成过程中产物γ-PGA降解的技术性难题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pET-28b(+)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克隆表达地衣芽孢杆菌ATCC9945A中的ywtD基因,对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并体外酶解实验验证其活性。结果:PCR扩增得到了一个1 245bp的基因片段,预期编码414个氨基酸,诱导表达后得到一个分子量大小约为45.6 kDa的表达产物。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ywtD基因得到了有效表达。体外酶解实验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降解γ-PGA的活性。结论:证明在地衣芽胞杆菌ATCC9945A中存在着γ-聚谷氨酸降解酶基因。  相似文献   
2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的最主要的病原[1]。目前根据HBsAg的共同抗原决定簇“α”和两对相互排斥的抗原决定簇将HBV分为ayw1, ayw2, ayw3, ayw4,ayr, adw2, adw2, adw4, adrq 和adrq-9种不同的血清学亚型,1988年Okamoto[2]等根据HBV基因组核苷酸的差异又提出了HBV基因型的概念,并以全基因组核苷酸差异≥8%,定为基因型分型标准。目前从世界不同地区分离的乙型肝炎病毒分离株已被分为A、B、C、D、E、F、G、H等8种不同的基因型[3~5]。包括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地区主要流行B、C两种基因…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p.)O-2菌株生长和积累类细菌素所需的营养和温度条件.方法:采用分段控温发酵法,即在发酵后期,改变温度继续发酵;以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对发酵的营养和温度条件进行筛选.结果:后期32 ℃控温发酵有利于类细菌素积累,优化后的4号配方,发酵液菌数高达8.2×1010个/ml(细菌计数器法),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8.8 mm.结论:利用4号配方进行分段控温发酵能有效地促进O-2菌株的生长繁殖和积累类细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