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苦瓜的核糖体失活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专一修饰核糖体的大亚基rRNA从而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蛋白毒素,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苦瓜中含有多种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如α-苦瓜素,β-苦瓜素和MAP30等,这些蛋白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艾滋病等功能,因而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对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操纵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生物合成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圣草酚、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方法】构建了4个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和拟南芥的P450还原酶基因(ATR)融合表达质粒:SUMO-CsF3'H[7-517]::ATR1[49-688]3 AA、SUMO-CsF3'H[28-517]::ATR1[49-688]3 AA、SUMO-CsF3'H[7-517]::ATR2[75-711]3 AA和SUMO-CsF3'H[28-517]::ATR2[75-711]3 AA,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菌株TOP10、DH5α和BL21,获得12个转化菌株S1–S12;构建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表达质粒p YES-Dest52-CsF3′H,转化酵母菌株WAT11,得到转化菌株S13;构建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表达质粒pES-URA-CsF3′H,及茶树黄烷酮3-羟基化酶基因CsF3H与拟南芥黄酮醇合成酶基因At FLS的融合表达质粒pES-HIS-CsF3H::At FLS 9AA,二者共转化酵母菌株WAT11,获得转化菌株S14。【结果】转化SUMO-CsF3'H[28-517]::ATR1[49-688]3 AA质粒的TOP10菌株S6在25°C条件下发酵,转化效率最高,能将1000μmol/L柚皮素、二氢山奈酚和山奈酚,分别转化生成287.93μmol/L圣草酚、131.76μmol/L二氢槲皮素和188.62μmol/L槲皮素。发酵菌株S13能分别将1000μmol/L柚皮素、二氢山奈酚和山奈酚,最多能转化生成734.32μmol/L圣草酚、446.07μmol/L二氢槲皮素和594.64μmol/L槲皮素。喂食S14发酵菌株5 mmol/L的底物柚皮素,在发酵36–48 h中,最多能生成1412.16μmol/L圣草酚、490.25μmol/L山奈酚、445.75μmol/L槲皮素、66.75μmol/L二氢槲皮素和73.50μmol/L二氢山奈酚。【结论】本研究首次将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基因应用于B环-3′,4′-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圣草酚、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6—NS和DPH在被山莨菪碱诱导形成交插脂结构的DPPG脂质体中的行为。在交插脂双层结构中,标记在脂酰链末端的16—NS的序参数明显增大,即同标记在靠脂酰链头部的5—NS的序参数的差距缩小。这些颇磁探针在交插脂双层结构中的运动比在非交插脂双层结构中受到更大的限制。DPH荧光强度在DPPG由非交插脂双层转变为交插脂双层结构时急剧下降。引起这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膜脂在从非交插脂双层结构向交插脂双层结构的转变过程中使得DPH处于一个更为亲水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16—NS和DPH在被山莨菪碱诱导形成交插脂结构的DPPG脂质体中的行为。在交插脂双层结构中,标记在脂酰链末端的16—NS的序参数明显增大,即同标记在靠脂酰链头部的5—NS的序参数的差距缩小。这些颇磁探针在交插脂双层结构中的运动比在非交插脂双层结构中受到更大的限制。DPH荧光强度在DPPG由非交插脂双层转变为交插脂双层结构时急剧下降。引起这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膜脂在从非交插脂双层结构向交插脂双层结构的转变过程中使得DPH处于一个更为亲水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鸵鸟新知     
胡家会 《化石》1997,(1):24-25
鸟类是动物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人类生活的好朋友,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鸵鸟就是鸟类中的骄骄者,因为昔日人们对鸵鸟感到新奇有趣,今日才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一、揭开鸵鸟的面纱1.世界鸟类之最在当今生活的9000多种鸟类中,鸵鸟是最大的鸟纲动物。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距今1200万年的第三纪时期,鸵鸟广泛分布于欧亚各地。后来,由于地壳变动,受大气候、生态环境剧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它地区的鸵鸟先后灭绝,现今的鸵鸟只分布在非洲沙漠、中南美洲、澳洲大陆极为狭小的地区,它们分别是非洲鸵鸟、美…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川西平原旱作季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从而为旱作季杂草的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大蒜-水稻(GR)、小麦-水稻(WR)、蚕豆-水稻(BR)、油菜-水稻(RR)和马铃薯-水稻(PR)五种水旱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在2022年旱季采用生态学方法探究了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下旱作季农田杂草种类、密度、株高、生物量等杂草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五种轮作模式下杂草田间密度表现为WR>BR>RR>GR>PR,生物量表现为WR>BR>GR>RR>PR,物种多样性表现为GR>BR>RR>PR>WR,物种均匀度表现为GR>PR>BR>RR>WR,群落优势度表现为WR>PR>RR>BR>GR,表明GR杂草群落稳定性最高,WR杂草群落稳定性最低且优势物种发生危害的程度最高,RR的杂草种类数少且不易发生危害;(2)五种水旱轮作模式杂草群落相似性较高,相似性指数在0.69-0.84之间,WR杂草生活型以一年生单子叶杂草为主,其余四种模式以一年生双子叶杂草为主;(3)WR优势杂草种类最少,为禾本科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其重要值为59.53%;BR优势杂草种类最多,为棒头草、蔊菜(Rorippa indica (L.) Hiern)、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和通泉草(Mazus japonicus (Thunb.) O. Kuntze);GR优势杂草为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和猪殃殃(Galium spurium L); RR和PR优势杂草均为三种,都包括为棒头草和蔊菜。因此,以确保旱作季杂草能得到有效控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应制定不同的杂草防控措施。GR和PR应重点控制以猪殃殃为代表的双子叶杂草,WR应着重控制以棒头草等为代表的单子叶杂草,BR和RR应注重繁殖力强的单双子叶杂草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表面呈现技术以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日益引起关注. 文章就细菌和酵母微生物表面呈现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测不同浓度的HgCl2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精子运动的影响,以泥鳅精子为实验材料,用含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1、5、10、15和20 μmoL/L的HgCl2待测液分别孵育0、2、4和6 h后激活,激活后立即在显微镜(Olympus IX81)下观察精子运动参数.为进一步探讨HgCl2对泥鳅精子运动影响的机制,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HgCl2保存液孵育泥鳅精子10 min,以含终浓度分别为0、0.1、1、10 mmol/L的2-巯基乙醇和20μmol/LHgCl2混合液为激活液激活.激活后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运动,发现2-巯基乙醇町逆转HgCl2对泥鳅精子的抑制作用,为探讨HgCl2对泥鳅精子运动影响的可能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喜树碱是从我国特有植物喜树中分离到的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萜类吲哚生物碱,具有重要的利用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喜树碱资源的现状及生物技术在喜树碱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指出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阐明应用生物技术提高喜树碱含量是目前极其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利用生物技术大量生产喜树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UV-B辐射和干旱对丹参生长和叶片中酚酸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种UV-B辐射强度以及3种干旱的单因子以及复合作用下,采用盆栽法对丹参植株生物量、叶面积、株高等形态指标和光合参数以及叶片中丹酚酸B、迷迭香酸、咖啡酸和丹参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强光和干旱对丹参生物量和叶片中酚酸类含量的影响,为丹参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干旱和UV-B辐射单因子作用均对丹参生长指标有抑制作用,而对酚酸积累有促进作用;相比于干旱,UV-B辐射的影响更加显著。UV-B辐射显著引起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生物量降低、净光合速率降低以及叶片中酚酸类物质含量增加,两种因子复合作用对酚酸类物质积累的效果表现为复杂的加强或交互抗性作用。两种因子单独和复合作用处理下,适宜水分和重度UV-B辐射复合处理(75%T2)最有利于丹参叶片中酚酸类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